傅成玉报告全文:关于能源安全的思考

  • 创建于 2005-11-29
  • 7055
时间:2005年11月25日 地点:人民大会堂小礼堂 报告人:中国海洋石油公司总经理傅成玉 报告题目:关于能源安全的思考 主持人:中国科学院人文论坛秘书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邓勇 邓勇:各位来宾,同学们,朋友们,今天报告的主题,让我想起一段往事,30年前我在一个边远的省份做插队青年的时候,点亮煤油灯的时候,那个时候盼望的是什么呢,能够像城里人一按开关电灯就亮了,成天想着,我们能够像外国,能有拖拉机把耕作、插秧、收割都解决了那该多好。外国人不必在很崎岖的路上一天只能走80里地,一个小时能够一百公里该多好。今天国家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现代化的建设,我们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应该说我们今天的生活,最边远的山村可以有电灯、电视和广播,我们今天生活在首都的话,也可以看到很多很多的变化。我们路上跑的汽车成百上千的增加,20年前北京的首都机场起架次数是几十架,现在是上千架,这一切的基础是能源。胡锦涛同志最近指出“中国是一个能源消费的大国,也是一个能源生产的大国,我们主要立足于解决能源需求的方针,坚持开源节流并举,不断提高能源保障能力,同时我们也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开展能源合作。”这句话很精辟的把我们国家的能源形势和能源战略总结了,我们在6月份的时候,曾经关注过一条新闻,中海油报价180亿美元要收购美国的尤尼科石油公司,这一条消息作为一条经济的消息,上百亿美元企业并购,每年屡见不鲜,但是这一条消息不仅是牵动我们国内的企业界、知识界、经济界甚至政界,也牵动了世界上所有的石油公司。无论我们关注也好,兴奋也好,在中国地域面有人担忧也好,愤怒也好,在种种人群中,有一个人躲在深处静静地看着,并且能够对这件事情的走向和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就是我们今天请到的中海油的总经理和总裁傅成玉先生,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傅成玉先生给我们做演讲! 傅成玉:谢谢邓教授。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非常荣幸有机会和大家共同交换一下关于能源安全的一些想法和看法,也是借机会汇报一下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是怎么样来决定我们企业发展战略的,因为这个是对于能源企业来说制定长远发展战略的一个基本问题。在来之前曾经给我出个题,叫做《从中国企业走出去》,或者是《国际竞争来看中国能源安全》或者是《能源发展战略》,但我觉得从谈能源发展战略这个角度来说,我并不是合适的人选,我不能从政府的层面来谈怎么样看问题,我只能从企业自身发展和国家大的宏观政策方面谈我们怎么做。所以我们自己选了一个题,叫做《关于能源安全的思考》。 应该说能源安全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从政府到学术界到企业界共同关心的问题,而且能源安全已经成了国家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如何看待能源安全问题?各个国家也好,各个行业也好,学术界,理论界都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我们谈能源安全有一些基本东西,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样便于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理解。 第一,我们先看一下从现在的世界能源消费情况来看,我们看世界平均消费,这个绿的是天然气,最下面这一块儿暗紫红的是石油,灰色的是煤炭,这三样加起来达到了87%左右,也就是说,现在世界能源的主体、供给的主体是化石能源,所以说这是一个大的概念。 第二,就是目前全球的化石资源,我这儿也没包括煤炭,因为前面我们看到这个图是以石油天然气的角度来看,已经达到60%,我们看看石油天然气主要的储量。全球仍然有相当丰富的石油储量,也就是说,到2004年,全球剩余可采石油储量有1567亿吨。但是它在一半以上是集中分布在少数地区,尤其是中东地区,我们再看天然气也有非常充足的储量,有175万亿立方米的储量,也是集中分布在中东和中亚以及俄罗斯一带,这是一个大的全球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分布的大的格局,以及储量目前剩余情况的一个大的格局。 这些储量按照我们目前石油消费、全球消费加上对将来十年、二十年各国经济增长所需要的能源增量的需求来看的话,缺不缺呢?从世界几个主要的大的经济研究机构得出的结论是不缺的。比如说BP,按照现在剩余可采储量,可增加的增量部分以及世界各国经济增长所额外需求的增加部分,他们认为至少还可以有40年充足的供给。国际能源署的研究认为到2030年,石油产量供给还没达到高峰产量,这是考虑到了世界经济增长的情况。剑桥能源研究所他更乐观,到2010年每天可以增加1300万桶。中国、印度最近几年经济发展这么快,但实际上我们的经济增长活动目前为止,远远低于这个。这样的话,就得出了一个结论,现在就能源供应本身并不缺,世界的能源供给的能力并不是一个担忧。但是对于能源安全,各个国家他会有不同的考虑,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能源消费大国,世界有能源,不代表你有能源的供给保障,所以也就形成了一个能源安全的考虑。 但是真正把能源安全叫响的,而且是在全球主要的国家叫响的是最近几年,为什么是最近几年呢?也就是最近这三年,由于这三年持续的高油价,导致了各国经济发展当中的成本上升,所以才引起了具有全球性的,尤其是全球性的消费大国,把能源安全提到了更重要的位置。我们看油价这三年的上涨,是在一个持续的高油价范围内的增长,这是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未曾出现过的。在前二、三十年,我们曾经遇到过三次石油价格巨变周期,也就是从高油价到低油价。两次是人为的,一次是经济活动造成的。目前都没有超过这么长时间,自从98年达到了新低,最低达到了10块钱一桶,98年到2000年基本是恢复到了25块钱一桶,2000年以后,25—30块钱基本维持了两年左右,然后就达到了曾经出现过的70美元,目前也在接近60美元,前一段曾经在55—57之间振荡。这样就引起了人们,尤其是各主要消费国政府的注意,对于怎么样能够有一个安全的能源供给,同时是在一个较低成本下的安全供给引起了一个非常大的关注。 其实能源安全一直存在,但是这个高油价,我想跟大家讲一下,高油价为什么会这么高?各种媒体都做了各种分析,我从我们行业的角度可以给大家再分析一下,可能有原来大家不一定知道的一些现象。对于高油价来说,油价构成因素是离不开石油的基本面,也就是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是指导石油价格的一个基本的动力。我们从供给或者是供求关系上看,应该说在三年高油价期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1998年,当时的世界产能产量的剩余量,每天可以达到450万桶,到2003年这个剩余能力在100—200万桶一天,这三年在最少的时候剩余供给能力是一百万桶一天,供给是大于需求的。 从总的来说,油价上涨不应该在这么大的一个幅度上维持了三年之久,我们海湾战争也就是维持了不到一年,半年多的时间,而且那时候远远低于现在,这是一个现象。它的其他因素是来自于哪里?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来自于市场的预期,这个市场的预期往往是导致人们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像我们现在的家庭,为了孩子的读书,现在我又不敢买房子,甚至为了房子问题,我现在不敢买汽车,就是预期将来。但是这些预期是哪些因素导致的?一个就是一些政治事件,包括伊拉克战争,包括恐怖活动,这些给人们带来了一些将来油价会高,将来供给会减少的预期。同时,还有一些偶发的政治、经济或者是自然事件,比如说一些局部的罢工,比如说去年委内瑞拉的石油大罢工,北海以及埃及都曾经发生过石油罢工。再比如说自然灾害,像现在美国的飓风,这些事件往往是导致人们对于将来供应会见少的心理预期,而采取一些行动。第三,就是经济增长,比如说美国经济的恢复,比如说日本经济的恢复,更比如说中国和印度经济高速发展对于石油、天然气、供应增量部分的急速扩大,都导致人们对将来石油供应价格的预期。这个预期被一些人通过炒作放大化,可以成倍的放大,通过什么人呢?通过期货市场,或者我们现在说的是对冲基金这些在里面,他把这个东西放大,利用这个进入期货市场。这样的话,导致不仅仅是从事这个行业的供给和消费方预期发生变化,同时对全社会的心理的预期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三个,这种预期通过期货市场的投机活动急速放大,原油期货市场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像这几年这样的现象。原因是什么呢?第一就是由于股票,股市走势不好,导致了大量的剩余资金没处使用,所以从美国的资本市场到全球的资本市场,这些年,尤其是这三年,是处于一个徘徊阶段。大量的投资基金,尤其是对冲基金,现在不仅仅是对冲基金,是各类基金都进入了期货市场。这种进入以后,有大量的剩余资金,有多大量呢?现在有的统计十万亿到十二万亿,有的说是八万亿美元,这么大的资金量,在这个里面进去以后,会产生一种什么效益呢?就是群体效益。而且它带动的不仅仅是对冲基金,对冲基金是为了赚钱,短期的,现在已经不是短期的了,而且你看这几天的期货市场变动,一桶可以在一天内差两美元,这在期货市场上是不可以想象的。这么大量的基金进入是在油价高位上进的,现在统计绝大多数是在55美元以上进入的,而且很多是现在进,都是在至少57-58,再往前走到了60多美元。他进了这么高的钱,就像我炒股市一样,是为了赚钱,如果价格往下跌,他是不允许的,他必须把它拖上去,才能赚钱。这一块儿也就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这个油价长期在高位上,就是这个力量,这是一般力量做不到的。而且现在就已经不是对冲基金了,主力已经变成了比如说全球性的基金,比如说地区性的基金,比如说综合基金,还有比如说我们说的行业基金。这些基金都在这里面参与进来了,而且是成为他们利润主要来源的一部分。 所以现在的期货市场已经变成了金融市场,这是过去没有的现象。所以你现在看高盛,交易量那么大,他的利润主要来源在这里,这是说几股力量造成了现在长期在供给和需求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的情况下,油价长期在高位徘徊。也有人说阴谋论,美国政府要借机打压中国,把中国的经济搞垮,油价抬起来,也有人说要搞欧共体。这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