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了学校的精神动脉”:校史馆开通一周观察

  • 曾琴 (研究生记者团)
  • 创建于 2007-06-01
  • 9616
研究生参观校史馆
     【新闻网讯 记者曾琴】9月18日上午10点,研究生院文化建设委员会主任余翔林教授走进中科院研究生院校史馆,他站在中科院初创探索阶段的展板前,聚精会神的看着一份已经泛黄的早期研究生教育文件。

    对余翔林教授来说,馆内的史料藏物显得非常熟悉。两年前的2004年,校史馆启动建设,余翔林教授作为筹备小组组长,亲自参加了中科院研究生教育史的论证,并提出了我院研究生教育“三个阶段”划分原则。正是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经过各单位和部门的通力协作,校史馆才得以建成开通。

    自中科院研究生院校史馆于9月12日举行揭牌仪式以来,便吸引了大量的师生前往参观。校史馆管理员李俊社说,每天有100余名师生参观校史馆,有时达到200余人。

    9月21日下午,生物系刘建英同学边参观边说道, “在这里我了解到了中科院研究生院的历史,心里非常激动。同时馆里各位科学家的真迹让我深受教育,我希望校史馆越办越好!”

    当日下午,记者在校史馆的留言本上,看到许多师生参观后的留下的心情感悟。

    “参观了校史馆,让我看到了那么多的名家大家,也了解到了研究生院在那么艰苦的岁月里创造的辉煌,使我有了很大的动力,”秦建贞写道, “我将来一定会好好学习,争取做一名合格的中科院研究生。”

    9月19日,史志文写道,“在这里深刻地理解了中科院的历史,我为她的辉煌感到骄傲。相信在今后的岁月中,他们书写更加壮丽的华美篇章。”

    同日,邸苏闯写道,“由此了解中科院研究生院历史,能够在此学习成长,我感到万分荣幸,希望她的将来更加美丽。”

    人文学院2006级的研究生们认为,过去的历史,要我们去了解,校史馆为我们打开了这扇窗,而将来的历史,需要我们去创造,让我们一起为校史馆更加丰富多彩而努力。

    显然,校史馆的建立意义显然十分重大。国不可无史,同样,校不可无史.没有历史,我们就无法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回顾历史,可以让我们明白我们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只有明白校史,了解校史,才能真正的把握学校的精神动脉,我校的优良历史和光荣传统才能得到传承,甚至发扬光大。校史馆是我们美丽校园人文景观的最大亮点,是我们进行爱国主意教育的重要基地,是我们校园文化的核心。同时,远在海外的诸多校友也时刻关注着母校的发展情况,校史馆的建立无疑提供了一个了解母校以及交流的平台, 不久的将来,它更会成为校友们的精神力量的源泉之一。

    李俊社说,师生们对校史第一阶段非常感兴趣,看到那些珍贵的手迹、文献资料,大家感动不已,“东西虽然不多,但很多原件找到就很不容易。”有同学还希望校史馆配备讲解员,安排各院系同学分期分批参观。
责任编辑:曾琴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