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晚,从友人处惊悉胡新和老师辞世,顿时觉得不可思议。前些天还神采奕奕的胡老师怎么会没有任何征兆地突然去世呢?赶快去百度百科查了一下,发现有人已对胡老师的词条进行了修改,并提到去世的情况,总觉得不会是有人开玩笑吧?后来与杨益民老师在网上聊了一下,杨老师也不相信是真的。直至第二天听其他老师谈起此事,才进一步确认胡老师已驾鹤西去。
我是2008年6月来中国科学院大学做师资博士后的。刚到时,有一项是请院长签字。当时因为胡老师有事外出,第一次并未找到。所来给胡老师发了短信,并约了见面时间,后来终于见到了胡老师。然而,那时终归不熟,也还未融入人文学院,所以印象并不深刻。后来,随着参加学院活动的日益增多,与胡老师见面的机会也多了起来。印象比较深的一次是胡老师主持我院教师发言。其中肖显静教授慷慨陈词,用的最多的是“这样一个……”。这个口头禅好像南方的很多地区如湖北、云南、江苏等省都有,但肖教授用得特别多,起到了很好的喜剧效果。发言结束后,胡老师对肖老师的发言进行了点评。胡老师说:“感谢这样一个教授,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发言,让我们有了这样一种理念……”。他讲完后大家哈哈大笑。2009年夏天我收到了胡老师发来的短信,告知了绩效的发放情况。想必胡老师给学院的每人都发了短信。后来,我评职称时,胡老师也是评委之一,对我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因为我曾在吐鲁番工作过两年,会后胡老师还跟我聊起了吐鲁番的大温度计(吐鲁番的景点之一),想必胡老师也曾去过吐鲁番参观或讲学。
来人文学院已接近5年了。几年来,与胡老师见面并不少,然而直接对话却不算多。胡老师为人谦和,不打官腔,为学院做了很多实事;对年轻人多扶持,多鼓励,因此几年来与胡老师的几次谈话依旧记忆犹新。从胡老师的个人简历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在求学过程中筚路蓝缕的历程。胡老师精通文理,学贯中西,然而不以老资格自居,不自夸,不自傲。几年来我从胡老师身上也学到了很多。胡老师的离去,使我们少了一位好师长,少了一位好领导。不能继续与胡老师一起工作,是我们最大的遗憾。
愿胡老师在天堂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