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做学问搞科研的人来说,常常不自觉在电脑前就坐到了夜里一点。夜里安静,一盏孤灯,一杯清茶,工作效率比白天要高很多,这也是许多人选择加班至深夜的原因。
5月13日的凌晨1点,胡新和教授应当正在从办公室返回家中的路上吧。
作为一个进入国科大不足一年的博士后,尽管同在人文学院,但由于研究方向不同,我与胡教授并不算熟识,确切地说我是认识他的,但他不一定认识我。算上博士后进站报告时他作为评审的那次“谋面”,这近一年的时间里,碰面的机会也仅仅是人文学院开会的寥寥数次。但我听到身边同事说起胡教授时,一概是褒扬之词:学识渊博、思想深邃、性格幽默、为人谦和、风度翩翩……,而这样一位近乎完人的学者,却在5月13日悄然而去,留给众人无尽的遗憾,家人无穷的悲伤。
和系里老师一起去胡教授家里拜祭时,才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胡教授和他的家庭。听到胡教授夫人在悲痛中重复最多的是自责,自责自己没有照顾好她的丈夫。在家里,胡教授夫人为了全力给胡教授做好后勤保障,承担了家里大多数繁琐的事物,在胡教授离去的那个早上,她也是做好了早餐才动身去上班。因为有这样幸福的家庭,胡教授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事业中。胡教授本人又是极负责的人,对学生尽职尽责,对同事、朋友尽心尽力,他的言行都为我们这些年轻学者做出了表率,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极高的标杆。言及胡教授身体时一再说平时身体各方面都良好,唯一的坏习惯就是熬夜工作。也许正是这个长期的唯一夺走了胡教授的生命。生命是宝贵的,胡教授的离去给这个家庭带来的伤痛是永远的。而给我们留下的不仅是追思,也是提醒。提醒我们在努力科研的同时,也要注意身体,不只是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看着相框里带着浅浅笑容的胡教授,我们深深鞠躬,为这个家庭失去了支柱感到悲伤,为学校失去了栋梁而感到遗憾。
玉泉路夜晚的路灯照亮了胡教授回家的路,愿我们这些后学们无尽的思念也能化作盏盏小灯,为胡教授照亮天堂之路,天堂很宁静,愿您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