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闯闯:于细微处体现爱国主义,在服务中展现青年担当

在“重温习总书记寄语”在线座谈会上的发言

  • 代闯闯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 创建于 2020-07-06
  • 4060

  7月4日,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党委举办“重温习总书记寄语”线上座谈会,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国科大党委书记、校长李树深参加座谈会并讲话。座谈会由国科大副校长牛晓莉主持。会上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2016级硕博连读生代闯闯作为学生代表发表感想。

 

尊敬的李树深书记、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国科大2016级硕博连读生代闯闯,培养单位是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此次座谈会。回顾总书记2013年视察国科大时的讲话内容,作为科苑青年学子的一员,我深受鼓舞和鞭策,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在这里,简短地谈一谈在国科大学习期间的体会。

  中国科学院大学是我心目中的科研圣地,也是我的科研缘起之地。在科研环境落后的大背景下,“两弹一星”震惊了世界,经历艰苦卓绝的奋斗后,国人的脚步终于踏上了太空。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正负电子对撞机、龙芯系列······科学院用一个又一个奇迹唤起了我内心深处对科研的向往。

  2016年,我终于进入国科大,成为这莘莘学子中的一员。那时的我已经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使命,怀揣着紧张与喜悦,一刻也不敢松懈,在科研学习中汲取知识,在学生工作中磨砺奉献。在“两弹一星”纪念馆中,我看着老一辈科学家们怀揣着对科研事业的一腔热血,用不懈的奋斗诠释了求真的科研品格和深沉的家国情怀;看着一代又一代的科苑人继续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懈钻研,无私奉献,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一路走来,这些科学院的学者前辈们始终是我前进路上的领路人。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已经到了2020年,我在国科大学习生活了四年。正如国科大校训“博学笃志,格物明德”所言,科苑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员脚踏实地、不懈奋斗,以远大的抱负和广博的胸怀学习知识、培育桃李,以崇高的理想及对科学事业的不懈追求投身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作为科苑青年学子的我们,更应该踏着前辈的足迹,以天下为己任,以报国为夙求,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特别是“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高峰。

  生逢其时,当为之不懈奋斗!2020年是建党99周年,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在今年的新冠疫情中,青年一代临危不惧,挺身而出,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用青春的肩膀担起了民族的重托。疫情期间, 作为科苑青年学子,许多学生骨干积极响应号召,冲锋在前,走向防控疫情阻击战的一线,承担起科研攻关、志愿服务等重要任务。来自41个院系培养单位及本科部的107名科苑青年学子自发组成“国科大援鄂小分队”,还有许多青年学子坚守岗位或自愿加入社区志愿团队,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和忘我付出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科学院大学2013级博士研究生唐聘撰写的科普文章《病毒从哪里来》被多家媒体转载,让普罗大众对于病毒不再盲目恐慌。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的王嘉成同学走向基层抗疫战线,在社区敬老院志愿期间,他一丝不苟、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成为了“敬老院里最帅气的风景线”。像他们这样的科苑青年学子还有很多,面对疫情,迎难而上,始终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呐喊出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青年力量。

  奉献、友爱,是我参加学生工作的初衷,在不断的实践中,我逐渐感受到学生组织的温暖和力量。学生组织给我营造了无法替代的归属感,使我真正融入了国科大这个大家庭,在平时工作中,在和老师的交流中,我更了解国科大,也更热爱我的国科大。为适应疫情带来的变化,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生会在党委领导,团委的具体指导下,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联系各地学生,传达学校对疫情防控的要求,传递学校对学生的关爱。在疫情期间,校学生会积极参加学校宣传工作,学生会微信公众号开辟“果壳抗疫”专栏,对果壳青年抗疫优秀事迹的宣传报道,让社会了解果壳青年的担当。我们还积极组织“院士大讲堂”,“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座谈会”,“传承五四精神主题团日”,引领青年思想。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上活动,通过开展美妆讲座、线上就业服务、社团展示等活动,充实果壳青年的学习生活。

  今后,我将牢记习总书记对我们的谆谆教诲,感恩国科大对我的培养,不忘学生工作带给我的收获,把这种奉献精神与责任意识带入到建设祖国的伟大使命中,将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细微之处,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与素养,以青春昂扬的姿态书写时代华章。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杨慧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