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说中国侠文化——艺术与人文修养系列讲座第五讲

  • 文/李聪聪 图/崔梦洁 (国科大记者团)
  • 创建于 2014-10-22
  • 1943
侠文化讲座
讲座现场
讲座现场2
侠文化讲座

10月21日19时,艺术与人文修养系列讲座第五讲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校区阶一6教室准时开讲,龚鹏程教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侠文化。人文学院陈碧荷老师主持本场讲座。

讲座伊始,龚鹏程教授表示侠文化作为一个谈及中国文化时不可绕过的元素,它的初生并不是如今所见的正义凛然;相反,它不轨于正义,在“侠”这个名词出现的战国时期它表现出一种负面语义,其所代表的更多是自身利益的聚集。

随后老师谈及了侠文化在各朝的演进。汉代游侠所承担的社会角色较此前有所扩大,但还是摆脱不了社会的反面:铸币、掘墓、劫杀。当时社会较大的流动性以及国家体制的不完善等让游侠得隙生存。与此同时,侠士也开始被人们所认识,如曹操、董卓等。而到了唐代,尤其是晚唐,一批理性化侠士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侠的内涵。宋朝时侠的社会面貌变得更加模糊,他们有的成为了忠义军,抵抗金人,在保卫国家的同时却又抢劫百姓。龚鹏程教授提到,这个时期的侠士与政治的关系尤为复杂,侠士在英雄和盗贼之间摇摆,官方对其招安,同时侠士也会选择适时入仕。到了明朝,侠士才最终被官方洗白,他们不再被看作反政者,而郁结着血气之涌、意气之争的侠义精神也在他们中催生了许多民族英雄。随着武侠小说在坊间的兴起,侠被赋予了更多的涵义。

龚鹏程教授用生动的语言为同学们拨开了一扇关于侠文化的大门,其讲述颇具浪漫色彩,所举实例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大家纷纷为之感服,并报以热烈的掌声。

主讲人介绍:

龚鹏程,江西吉安人,1956年生于台北。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毕业,历任淡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台湾南华大学、佛光大学创校校长、美国欧亚大学校长等职,曾获台湾中山文艺奖、中兴文艺奖、杰出研究奖等。2004年起,任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他精通中国文学、中国史学、中国哲学、中国宗教,是当代享誉海内外华人世界的顶级学者和著名思想家,人称当今天下“第一才子”,每年著述约一百万字。迄今为止,正式出版的专著已有七十余种,主编著作不计其数。近期在大陆出版著作约三十种。

延伸阅读:

“艺术与人文修养系列讲座”创办于2014年9月,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为培育本科生人文素养、家国情怀而设置的公共必修课程,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科学文化三个专题。讲座邀请北京地区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在艺术或人文领域有造诣的专家学者做主讲人,致力于国科大本科生艺术与人文修养的提升。 

责任编辑:岳健平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