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这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举办的中学生夏令营的第三天。

  上午九点,B组的营员们来到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参观和学习。有两位著名研究员——许执恒先生、田志喜先生为营员们做了关于遗传方面的报告。

  许执恒研究员在报告的最开始提出了一个问题:Can we cure all diseases in our children's time?(我们能不能把人们全部的疾病在他们儿童时期就治好?)为了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许研究员从个体的生长发育,人类的大脑及其与其他动物的区别,某个基因突变所引起的学习记忆力下降,自闭症的表现及原因,社交障碍等几个方面向大家展示了一些疾病产生的原理与目前可行的治疗思路。其中详细讲述了他和他的团队从全球热点——寨卡病毒的发现、对其进行研究探索、发表科研成果到成果应用于预防与治疗的过程。在讲述理论的同时也向营员们介绍了相应的证明理论的实验方法,特别强调了完善动物模型在理论与实际应用方面都很重要。

  然后是田研究员为营员们做的报告,主题是——走入基因世界,其中系统地阐述了大自然的多样,生物的进化,生物多样性,基因如何传递,转座子的作用,疾病及其治疗方案等等。

  上午的最后一个活动便是参观基因组学实验室。由研究员讲解每一个仪器如何使用,注意事项及原理,营员们都十分感兴趣,听得津津有味。下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迎来了一批充满朝气的少年,少年们求知若渴,研究员们也详尽地向大家讲述团队的科研成果,耐心地解答少年们心中的困惑。在这里,营员们认识并了解了图像全自动三维建模系统,高速运动目标锁定拍摄,多语言信息翻译与分析(包括实体抽取 、实体翻译 、情感分析 、自动摘要),虹膜识别,人脸识别,机器鱼等等由团队自主研发的高科技。

  参观之后,王晓博士为营员做了题为“机器崛起”的报告,主要内容是自动化的历史与发展。王博士在报告中“机器有一天会不会反抗人类?”“人是不是就是一台机器?”等的问题发人深思。在最后,王博士表示机器发展得再好,人类也还是这个世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毕竟机器是人做出来的,没有感情。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夏令营第三天的参观到这里就结束了,但还有接下来的第4天,第5天......友谊不止步,梦想不止步,相约国科大,逐梦UCASer。

  马教授在开营仪式上的话还回荡在耳边,国科大培养的是精英,国科大是想成为科学家的学生的圣地,国科大不欢迎没有自律的学生。

  这是何等霸气自信的语言,可看出,国科大人底气有多足,比底蕴或许国科大不如清北深厚,但是放到科研上,国科大没有理由怕输给国内任何一个大学,而参观的校史馆也证实了这一点,“果壳”的后台就是中科院,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最最顶尖的一批科学家的教授下培养出的人才。我们幽默的辅导员鹏哥,温柔的蕾姐向我们介绍国科大的学术活动,例如暑期跑全国的各个研究所,百分之五十的出国深造比例,是其它任何一个大学也比不了的,也根本没办法与之PK的,谁让这儿有两百多院士呢?别人是几年难见到一次,而这儿是院士天天见,你不想见都难啊。全国的研究所让你去,当别人还在学基础课时,你已在所里研究了。

  我们参观了中科院的物理所,自动化所,计算所。听了两名院士的报告,和马叔的讲座。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各种新奇的技术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幻想,而对星空宇宙的探索激起我们强烈的好奇心,对优选法的探究让我们感慨数学之美。令我佩服的是,上个世纪各所的一群“海归”,在祖国需要他们时,毅然放弃了在外国的优越生活回到一穷二白的新中国,特别是当听到郭永怀在飞机遇难后还保护着实验数据的事后,我不禁肃然起敬,这是一种怎样的爱国情怀,还有许多的科学家为此付出了一生,是他们为了理想夜以继日地工作,是他们引领中国复兴,是他们使中华民族挺起了脊梁骨,是他们让国人站了起来,并且他们还培养出来了中国的下一代人才,而就是这样一代代的传承,每代人不忘自己的使命,才让中国高速发展了起来,不再饱受欺凌。而我们这一代跟更是应该这样,投身于各行各业中,为了祖国更加强大而奋斗。

  马叔的讲话在别开生面的同时也饱含哲理令人深思,我们作为马上就要成年的人,应该明白,大学是大人的学校了——步入社会前的最后一个考验。我们应该做有意义的事,我们不是一个人活着,我们还有父母,我们还有国家,我们还有社会。我们不应让他们失望,同时也要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不枉在这世间走一遭。我想起了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就是人活在这世上应该做的事吧。

  2017年的七月,盛夏酷暑未褪,而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一场夏令营活动正在轰烈地展开。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十二个省份的同学少年在这里相聚,成为本次夏令营的一份子。 虽说是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但我们在短暂而宝贵的五天里相互结识,帮助。辅导员的督促,同学的关怀,班主任的亲切,都扎根在记忆里难以抹去。 五天的行程,来自不同领域专家带来的权威性的报告,我带着幼稚的双眼首次窥探到科学深海的奥秘时那份内心的震撼和狂喜,是十七年来首次。

  这是一次让我在国家心脏亲身接触科学,感受大师风范的绝佳机会,所以我发自内心地感激中国科学院大学,同时也深感幸运,幸运我能够得到这次机会。 所接触到院士,教授们,都是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他们站在讲台上笔直的脊梁,高傲的头颅,铿锵的字词,亦或是幽默风趣,无不散发着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这是每一个科学人的自信和魄力,也令我吃惊。原来哪怕只是一个科学领域的高深知识,都能给一个人带来巨大的改变,变得沉稳,自信,胸有成竹。同时更多的是在探索追寻知识的路途中,由少年磨炼出老成,由毛躁锻炼出稳健。这使我相信,知识不仅可以改变命运,更能锻造、改变一个人,也是你打开世界的钥匙。所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我们拥有年轻的双眼,也拥有自己人生的选择权,大千世界无数的机会,看似遥远,其实都紧紧握在我们的双手。从现在开始,选择自己想要成为的人,一生只需要做好一件事,一生只需要成为你自己,那个五年十年后令你骄傲的自己。

  愿我们出走半生,归来时已把少年的野心磨砺成老茧,汗水和泪水浇灌成经验,嘴角上扬意气风发。 纵有着千般不舍万般意犹未尽,可夏令营还是即将进入尾声,希望我们在这五天里所窥见的科学海洋的一角,能够化为我们一盏启明灯永藏于心,燃烧不灭的火焰,引领我们走过未知的泥泞与艰险,或许最终能够再次相聚国科大,圆梦国科大。 所以暂且收藏离别的愁意,因为我始终相信,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遇……

  在收到参加国科大夏令营通知的那一刻,我感到自己获得了一个开拓自己视野绝好的机会,但同时我也明白,这也是对我自己的一次挑战。 第一次独自一人离开家去到一千多公里的外地,第一次独自一人在陌生的城市里和陌生的人打交道,这让我在六个小时的旅程后感到身心俱疲,但无论如何我也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这也是我自身的一次突破。 初到国科大,面对一群陌生的同学和老师,首要的事就是进行自我介绍。无论是幽默风趣的鹏哥,还是多才多艺的同学们,他们都让我感受到了一种由内而外的自信,对于从小就有些自卑的我来说,这是最宝贵的东西。我突然对自己能够来到国科大感到非常的幸运,在这个地方,一定能找到更好的自己。

  夏令营的主要活动是参观学校的各个研究所。在这些游学活动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国科大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大到夏令营开营仪式上教授的致辞,小到班主任对感想的要求,都在表现着国科大人求真务实的态度。在这种严谨真实的氛围熏陶下,这里就是科学的殿堂,这里就是我一直所向往和追求的地方。 国科大的物理研究所在全国甚至是全世界实力排名都是十分靠前的,其中的许多研究成果如"中微子捕捉"、"高温超导材料"等不仅能使中国科技力量大大提升,同时也能够为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动力。从小我就对宇宙、时空这类科学的话题特别感兴趣,上了高中之后我在逐渐深入的学习中发现物理和化学在许多地方都是相通的,这之间一定存在着一个最根本的定律能够解释世间的所有现象。在物理所听到的那一次讲座,与物理教授一同做过的实验,都让我感觉到国科大是我距离那个定律最近的地方。国科大,就是我最想去的地方。 在繁忙的游学之外还有欢乐愉快的课外活动,在第一天的棋牌游戏中,我们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们一同游戏。同学们的积极热情立即消除了陌生的隔阂,所有人都融入其中,让我体验到了夏令营生活的丰富多彩。

呼吸着夏日的山风,我们一行在学校后山的林间静静走着。不一会儿,就到了两弹一星纪念馆。树林三面合围,不经意将三幢矮矮的砖房子藏起;不大的院坝中摆了一个不到一树高的火箭发射模拟器。当年就是在这种艰苦朴素的条件下,学界一批最智慧的头脑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用勤奋的汗水和报国的激情,突破重重技术难关,书写中华民族自豪屹立在世界之林的雄伟篇章。

工整的手写字体,蓝色和黑色的油墨,泛黄的纸张,一连串大红的印章……玻璃展柜里的文件记载着一段段历史、一件件往事。两弹一星的研制,从来少不了各部门的通力协作。研究算法、用半导体制计算力强大的计算机、研究炸药所需的化学成分、收集爆破后的振动、地质改变、对生物影响等数据……许许多多的专家学者,在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各领域成果有限之时,夜以继日甚至舍生忘死地做研究、赶进度,各领域间也团结协作,共同推进了“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

参观的最后,阅读一位位科学家的照片和介绍,我很受触动。许多老先生已是耄耋之年,还有一些先生已经去世,他们曾在精力最旺盛的时候,把青春奉献给祖国,投身到科学事业之中,成就了民族科学力量的强大。先辈老去,而两弹一星精神却薪火相传。到今天的几十年间,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兢兢业业,科技报国。我想我们青年一代,也有着责任和使命。希望未来能在科学研究上勇于攀登,臻乎峻岭!与老师同学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