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科大体验“果壳”生活的第三天,我们参观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动物博物馆。踏进大门,眼前所呈现的的是各种各样的动物的标本,贴近玻璃,屏气凝神,玻璃罩里的光洒在标本身上,动物仿佛活了起来,我似乎能看到他们之前或活蹦乱跳,或死命挣扎的模样。

  《地海传奇》中有句话说:“有智慧的人一定不会与其他生命相离,不管那生命有没有与人相通的语言”人与自然及自然界的动物总是相互依存,用“利”与“情”将两者交织。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利益将我们紧密联系,动物所里所呈现的动物为人类所提供的鸟蛋,蜂蜜,鸡精以及人类圈养鸡鸭羊,为他们提供舒适的住所等等,双方都为彼此作出贡献,做到共赢,才能使人与自然和谐平等的发展。若我们总处于居高临下的位置,没有一个交互的过程,只有自然一味的付出,那么动物的灭绝,雾霾的形成仅仅只是一个开端,更多的灾难在不远处等着我们。

  一味的,过度的追求利益,便必然会因利而散。

  “世间文字八万个,唯有情字最杀人”,情便是另一种连接人与自然万物的方式,人们去欣赏动物,欣赏他们的羽毛,感受他们生活方式,爱护他们,而动物门帮助人类,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便是一种“情”,它包含着一种胜似亲情的“情”、信任、爱护、关怀,不舍和宠溺。这是在相处了几万年而磨合成的一种默契,一种灵魂上的契合,哪怕语言不通,哪怕习性不同,甚者可能是竞争、捕食的关系,也不会撕裂这份情,这是维护生态平衡的一道桥梁。

  走出生物所,回想所见,琳琅满目的动物标本:五彩斑斓的蝴蝶,各种种类的小鼠,奇奇怪怪的昆虫,雄鹰展翅,羚羊奔放......自然界将它美丽神奇的一面淋漓尽致地展现给了我们,作为21世纪的新青年,我们该怀以感恩之心,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回报他们。

  “鲸落海底,哺暗界众生十五年。”巨鲸落下,万物获得生长的养料,鲸哪怕在结束自己生命时也想着留下自己最后的温暖,不问来生,也不求回报。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总是无私的奉献,社会上也不乏这样无私奉献的人,我们应该敬畏他们并努力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携手共进,一起落实可持续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推动社会进步!在动物所感受自然之美,让美丽的果壳怀抱万物生灵!

  今天已经是来到国科大的第三天了,我对国科大的了解愈发的深刻与全面。在这一天,我遇到不少惊喜,收获了许多知识。

  来到动物研究所,种类丰富的动物标本满目,在广袤的动物世界里,在漫漫时间长河里追溯,我看到了地球生命的起源、发展与繁荣。

  让我体会颇深的,是下午数学所严教授的讲座。

  艺术与科学,在我的观念本是密不可分的,严教授的一番话,更是让我对科学与艺术有了一个深刻的了解。二者的创新精神、饱满激情以及对美的不懈追求,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甘愿为之奋斗。严教授的文学艺术造诣,更是令人惊叹与敬佩。

  科学的艺术化是让科学走向大众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也许正是科学的艺术之美,才能“令无数英雄竟折腰”吧?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对真理的探寻与对美的追求,我们,一直在路上。

  初到北京,心中便感慨万分。眼界得到开阔,眼光得以长远。

  我来自一个并不算发达的县城,所获得的教育资源虽说是当地最好,但在我心中还可以更好。

  而今天,我便看到了何为更好,并明白了我将前往何方。

  我有幸到计算机所和力学所参观,见到了历史的见证与前沿的科技。在计算机所中,我再一次见到了共和国计算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老一辈科研人员做出的努力,留下的汗水,都被那些历史档案,电子元件所记录。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身不能至,心向往之!在力学所中,JF12型风洞着实使我震撼。原来在电视中出现的国之重器,如今就在眼前。庞大的设备,独一无二的性能,让我在震惊之余倍感荣耀——风洞,是航天器、飞行器的摇篮,它的强大与成熟,象征着这些领域的进步与发展。

  今天的旅途,使我的眼界得到了开阔,让我体验到了科学技术的魅力,也使我明白我将到何处——国科大。

  今天是在国科大的第二天,同第一天一样的收获满满。

  上午,一行人参观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动物博物馆,感受了全亚洲最丰富的标本馆藏。

  下午,我们参观了数学所。严加安院士的报告的确令人印象深刻。正如流行语所说,没有文学修养的科学家不是合格的科学家。这两天,严加安院士和马石庄教授接连向我们印证了这句话的正确,同时也引起了我的深思。作为理科生,我是不是许多时候忽视了人文艺术的重要性?是不是许多时候以刷题为由拒绝了文科学习?现在想来,这实在不可取。而且人文艺术与科学在很多方面是相同的。凡是自然界的所谓真理,几乎都有无与伦比的形式美,唯有有一点艺术修养的理科生才能欣赏。俗话说,有境界自成高格,艺术,便应该是理科生的境界!

  最后,以一篇演讲的题目做结:让我们带着数字和玫瑰旅行!

  当我们渐渐离儿时稚嫩的“我想当科学家”的誓言越来越远时,我走进了国科大。在参观从历史到现在各种的研发成果,聆听满腹经纶的学者的讲话时,我们不仅领略到了国家从无到有、从模仿到领先的发展劲势,也感受到了这背后无数科学家们不甘落后、为国分忧的傲骨与精神。

  我曾听过一个广播,讲述了许多科学家们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在节目中主持人说过:“在这个时代,最应该被崇敬的明星应该是这些科学家们,为了祖国,他们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但在很多时候,他们作出的伟大贡献和成果只是被人们遗忘在博物馆的一角,在参观者眼中变为一个短暂的停留。可转念一想,名声、掌声也从不是他们努力的目的。在青春少年之时,当我们仍踟蹰于当下,为生活诸事所烦扰时,前辈们以执着和热爱刻苦学习,潜心钻研,获得了如夏花一般绚烂的一生,他们努力为民造福、为国争光,最终又如秋叶一般静美的离开。

  有人会说:我不用去搞科研科创,因为总有人会去的。可当每个人都这么认为时,祖国重要的中流砥柱最后还会有多少? 我不能强求他人,只是明白,我应抓紧如今的每一刻时光,不让它在虚无与空虚之中度过,努力地学习提升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于民有益,于国有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