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昨天一场大雨,今天的天气变成了最令人喜欢的样子。穿着短袖,能感觉到风的气息,凉爽中夹杂着下雨后空气中还未散去的水汽。天上的太阳被云遮住了,蓝天被雾遮住了,是淡淡的灰,不太明亮却不黯淡,给人想要撒欢的好心情。

  上午,我们参观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动物博物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猞猁,一种耳朵上插着耸立黑毛、眼睛又大又亮、活像从霍尔沃兹中跑出来的魔猫的猫科动物。最喜欢的展览是蝴蝶展。在看到光明女神蝶的标本时,同伴忽然激动起来:那不是女主角的武魂吗!一下子发现斗罗大陆原来都是我们的童年,开始叽叽喳喳地交流起故事情节。回忆起自己悄悄买了二十六本书,偷偷摸摸藏在家里看,后来搬家被爸妈发现的惨剧,我又忍不住地笑了。现在回想起过去,都是经时间加过滤镜后无忧无虑而美好的日子,就像是经长时间发酵后酸涩都变甜的面包。

  纯白的蝴蝶适合停在女王的肩上,亮蓝色的蝴蝶适合带着爱丽丝穿过花园。粉蓝色蝴蝶是不是从魔仙堡跑来的?黑色而翅膀锐利的蝴蝶是不是古那拉黑暗之神派来的间谍?谁又知道呢。那些完美的渐变,亮晶晶的像镶了银箔的点缀,画家可能要花一个下午才能调出里的美丽颜色,真想把它们原样萃取出来,放进透明的墨水瓶中,让它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它配得上最好的钢笔。

  很喜欢今天的行程,包括下午对于网络安全的学习,让人受益匪浅。

  暴风雨后的阴凉。

  走向食堂的路上不经意地瞥一眼公告栏上的海报,艺术讲座,管弦乐,歌剧……不禁感叹,国科大不但科学研究顶尖,在文化底蕴方面也绝对优秀。

  一路车程终于来到国家动物博物馆。

国家动物博物馆

1班合照

  我们一行三人从负一楼开始参观。一路上有无脊椎动物展厅、动物多样性与进化展厅、国门生物安全展厅、濒危动物展厅、鸟类展厅、昆虫展厅、蝴蝶展厅以及两个摄影展:“生态中国,美丽家园”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生态摄影作品展和“冰冻星球”极地动物摄影展。

  各类模型、标本自然琳琅满目。

贝壳标本

远古时期动物模型

大型动物模型

鸟类模型

蝴蝶标本

藏羚羊通道模型

  还有一些让人忍俊不禁又让人为之一振的摄影作品。

熊猫

忘记什么猴子了

北极熊

座头鲸

  通过展览,每一位参观者都能够近距离地欣赏到高水准的野生动物摄影作品,不仅能够领略到作者在作品中蕴藏的爱心和情感,更能感受这些作品带来的心灵深处的震撼和美的感受。

  有趣的是,这个博物馆并不是简单地陈列标本与模型,或是枯燥地“科普”。在这里我还看到了动物与文化的完美融合。如用形似数字和字母的蝴蝶翅膀图案拼成的一只大蝴蝶,中国蝴蝶文化介绍,以及古今中外动物与文学艺术的结合。

蝴蝶翅膀的图案

  这有些出乎我的意料。的确,学习仍是在大学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但更重要的,就像昨天马叔说的一样,是成人,做一个完整的人。马叔又说,理科生没有理由学不好文科。所以生物虽然是一门理科,但研究员们仍心系动物与文化的关系,丰富科学与艺术的联系。这点在下午严加安院士的讲座中有着更明确的凸显。

  短暂休息后步行至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走进大楼,学术气息扑面而来。同学们坐在开放环境中仍然专心致志,随处可见的黑板,排列整齐的白粉笔,典雅大气的数学家画像或照片,无不显现出研究院中每一个成员对科学真理的热爱,对为人类做出贡献的热情。

数学家们的风采

  接下来便是严加安院士的精彩演讲。映入眼帘的题目让人不禁陷入沉思——科学与艺术。

严加安院士

  严加安院士从“大道至简,大美天成”、科学和艺术、素质教育、数学教育等话题展开这次演讲。严院士说,他自己心目中的科学和艺术就是大道至简,大美天成(Deep theory is extremely simple, great beauty is fully natural)。科学和艺术都追求普遍性和永恒性,追求“真”和“美”,都需要激情,有共同的美学准则。李政道先生在给柳城《电影三字经》的序言中写道:“我一直有一个信念,那就是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与表达世界的不同道路,这两条道路并不是楚河汉界,也不是泾渭分明,更不是永不相交的平行线,恰恰相反,这两条道路通向了一个共同的高峰:真、善、美。……艺术兴趣使科学家感性灵动,热爱科学使艺术家深邃博大。”

  严加安院士这一番言论当然不是虚的,他本人的艺术素养也是极高的。看看他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便知晓了。

大道至简,大美天成

诗词作品

书法作品

  我联想到我高中的数学老师。他的数学水平很高,同时也是一个风趣而有情趣的人。他经常会在课上分享他最近读书所得,有时又会写首诗鼓励我们。他也曾说过:“如果我没有数学之外的钻研,你们所接收到的知识也会和现在大不一样。”这两位我崇敬的老师观念是相合的,即科学与艺术不仅不矛盾,反而相辅相成。

  大学时期我们要做些什么?我们要问自己:一个人,怎样成为更好的人?大学阶段,要努力地确立一个信念,我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大学是个求道的地方,这个道,不仅是包括知识,还包括做人的道理。在大学,每个灵魂都应走向它最渴望的姿态,践行大学教育最初的目的,学着去成为一个完全的人。

  今天是我收获颇丰的一天,我重新思考了大学阶段的任务及目标,和自己想要成为的模样。

超级计算机

张云菲

 

  7月16日,我们在国科大度过了夏令营开营的第一日。这一日,有着诸多美好的经历。我们在雁西湖畔举行了激动人心的开营仪式,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齐聚一堂。在中科院生物环境研究所,我们聆听了两位教授关于垃圾分类和水环境生物监测技术的讲座,受益匪浅。最后,马石庄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志向·使命·成就》主题演讲,带领我们开始了探索自我之旅。

  我想,对于今日的旅程,大概可以用教授在科普讲座“垃圾的故事”中对我们讲述的一点来进行概括——“生命是什么?生命是恒星的孩子,而我们,也都是恒星的孩子。”

  我上网查了这句话的出处。在霍金的科普书中,他向我们讲述了恒星的诞生过程,指出了人体几乎所有元素都是在恒星中制造的,然后说:“我们都是恒星的孩子。”我们身体内的每一个原子也许都是曾经燃烧过的星辰,也许是漂浮在浩渺宇宙中的尘埃。他们都记载着宇宙从大爆炸开始到现在的历史。在源头上,我们都是宇宙的一部分。作为部分的我们想要去认知整体,想要去复刻“祖辈”的辉煌,探索自己的最初的“家谱”。这一特性,就如基因一般,注入了我们滔汩的血脉中,成为了我们生而为人的本能。正因如此,我们才会在少年时发出人生终极的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那里去?”

  作为恒星的孩子,最初的我们被高度的自我意识驱动着,去探索人类的存在的意义。也就是马石庄老师所说的“立志”:我们或在将自己置身于历史的维度中,体悟时间之厚重;或陷入浩瀚宇宙中,感受之空间之广博。上下求索,去探索自己本我,寻找超我。我们所追寻人生价值的道路,或是追寻爱,或是追寻知识,或是对人类苦难不堪忍受的怜悯。无论我们心中的终极价值是什么,终究逃不开我们头顶的星空和心目中的道德准则。

  “我们都是恒星的孩子。”这带给我们的是永恒的哲思与生命的自觉。它驱使着我们牢记使命,为国家,为世界。并将理论付诸于时间,最终有所成就。从而串联起马老师所说的“立志·使命·成就”的人生脉络。在这条道路上,早已有人“走自己的路,让我们跟着走。”马老师演讲中的两弹一星的元勋们、西南联大的教师们,奋斗在科研领域的前线,带着他们对真理的热爱,铸就他们科研报国的一生;在我们安心享用水的时候,科学家们奉献出了时间与精力,为我们排除各种危险,保证饮用水正常供应,可谓“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国科大,也许早已成为我们精神的航标,静静地指引着我们,完成作为“恒星的孩子”的那份使命。

  我们是恒星的孩子。愿我们不问道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

白雨仟

  今天早上我们去参观了国家动物博物馆,是夏令营的行程中我最期待的部分!

  我最喜欢的,并不是那些标本,而是负一楼的那些图片。那些照片上的动物,大多是濒危或者易危动物,拍到这些照片的难度都是非常高的。

  然而,无论照片上的动物如何可爱,美丽,都掩饰不住它们的孤独寂寞。由于人家贪婪的猎杀,全球变暖导致生态环境的变化和它们的栖息地的消逝或被占用,它们的的种群越来越小…。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它们会永远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因此,我们若是想继续欣赏这样的美丽,保护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势在必行。

  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白鳍豚的标本。白鳍豚是我国长江流域特有的一种小型淡水鲸,是当前最接近灭绝的水生哺乳动物,有“长江女神”“水中大熊猫”的美誉。然而,这种古老的生物在上世纪末数量锐减,1989年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2002年,人工饲养的白鳍豚“淇淇”死后,我们再也没有看到过白鳍豚的身影。如今,当我在博物馆中看到它的身影,既激动,又遗憾。激动的是能一睹白鳍豚的风采,遗憾的是“女神”已逝,我很可能无缘目睹其真容。

  晚上,我参加了IGEM的宣讲。了解了IGEM的相关内容后,我被其深深吸引,并立志到了大学,我也一定要参加比赛,去展示自己的风采,去为人类造福!我相信,几年后的今天,我一定能够同样骄傲和充满激情的向我的学弟学妹们介绍IGEM。

 

 

  新的一天在夏日燥热的空气中拉开了帷幕。一听到铃声就能自觉早起的感觉真好!

  今天我们有幸参观了几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漫步在在国家顶尖仪器旁,近距离观察它们的外观、构型,聆听老师的讲解,我在内心深处幻想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进入中科院研究所学习、工作。给我们讲解的老师对仪器的原理、构造、功能了如指掌,他们一定很熟悉实验室,经常操作一些高端的实验,我觉得这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眼前是我国的科学仪器,它们有的价值一千多万,“金贵无比”,是它们支持着科研工作者进行科技创新与发展。我不禁开始思考,为什么我们要耗巨资发展科技?

  为什么国家要投入大量资金发展科技,而不是把这笔钱用在帮助底层人口脱离贫困上?这个问题,我思考了许久。提出这个问题的人,确实有他的道理在,他着眼于现状,首先,任何一个国家都一定存在贫富差距,社会底层的人民的生活条件可能是极艰苦的。六月初我们全体高二同学到北京城郊、河北、山西乡镇中小学支教,看到了北京之外一些地方条件的落后,许多人心中都萌发出了想把那里变好的强烈愿望。其次,像拍摄首张黑洞照片这样浩大的科学工程,并不会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什么作用(这两者可能根本不沾边),而且短时间内并不会对全人类有实质上的帮助,比如带来能源什么的。

  然而,尽管存在以上的一些顾虑,大部分国家还是选择大力发展科技。国科大就是一所致力于科技发展的高校。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

  科学技术,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都对国家有着重要意义。打仗的时候,为了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国家必须掌握制造优良武器的技术,建立各种通讯设备,我不是很懂打仗,但我能确定近代以来的许多战争中,除了战士在战场上卖命,一定也少不了科学家们在后方做研究(这些研究有正义的也有非正义的)。中国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吃了许多场败仗,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武器太落后,甚至要用热兵器去对抗敌人的冷兵器,根本无法抵抗敌人的进攻。所以说,为了能在战场上制胜,必须发展科技。

  在和平年代,也必须提高国家科技水平,建设科技强国。拿中国来说,中国经济的落后不仅是人民贫富差距较大,还有技术水平较低的成分。许多高精尖的技术掌握在外商手里,他们只需停止芯片供应就能让国内一些公司很快倒闭。“made in China”既是我国充足的劳动力与成熟的制造工业的标志,也映射出国内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的无奈与悲哀。外商每年向中国的代工企业收取巨额的技术转让费,如果我们不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努力搞科技创新,就会受制于发达国家,而没有自己的强有力的资本与立足之地。为什么别的国家研究原子弹,我们也要研究原子弹?为什么别的国家送宇航员上天,我们也要送宇航员上天?为什么别的国家从2G、3G到4G一步步提高网络技术水平,我们也要加强自己的网络系统,而且要比国外做得更快更好?生物课上,老师给我们讲到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中国承担了1%的测序工作。我当时就很自豪,尽管只有1%,但也标志着我国在这样一个全球科研计划中占了一份子。我为中国感到很自豪,甚至有想要热烈盈眶的感觉。我觉得我们国家的科技虽然起步晚,但是在很努力地发展着。许多国际上的科研计划,我们都会参与进去,有时候只是一小点任务,我们也要认领。这样的中国很勇敢,很大方,让我很喜欢。就像一个刚加入新班级的学生,努力地让自己融入集体,于是就参与了各种集体活动。我们做了这么多,就是为了不让这些高科技只掌握在别的国家手里,落后就要挨打,这是战争给我们留下的教训。好在我们国家人才辈出,有许多科学领域的人们为了祖国科技的发展投入大量时间和经历,有著名的也有默默无名的,他们是我们敬佩的对象。现在的国内许多公司在慢慢发展自己的创新技术,逐步摆脱外商的束缚,开辟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科学技术也分种类。有的科技与老百姓的生存直接挂钩,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以及我们今天在中国力学研究所看到的高铁研究成果。可见,科学技术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深入寻常百姓家”的。

  研究宇宙、发展航空航天技术同样对人类有意义。毫无疑问,在地球资源日渐枯竭的未来,对太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日显重要。宇宙中有许多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未知代表着无限可能,我们要抓住这些机遇与可能。

  总之,科技有利于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并推动这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我们既要扶贫,又要发展科技,这样,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站得更稳。而国科大就是一个培养科学技术人才的高校,她不断推动着中国的发展腾飞,是中国科技实力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