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对于我们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8级博士生来说是个极其特殊和具有重大意义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我们在成都分院教育基地的组织下完满结束了在成都学习期间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在读的博士研究生,我们曾自诩掌握了较丰富的知识和理论,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学会了做人处世且具有了更加成熟的心智。然而今天,当我们完满结束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后,才意识到只要我们身在社会环境中,必然会被现实震撼,陷入深思和领悟,我们的成长并不会随时间前进的步伐而停滞。这次社会实践不但让我们亲密接触了我国核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还亲临了受全国人民关心和瞩目的地震灾区现场,这双重的视觉和情感冲击让我们不断反思着生命,人生,思索着我们即将从事的科研事业和一切责任感。
历史告诉我们: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带来荣誉也带来伤痛
位于绵阳科技城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技术馆是我们社会实践的第一站。这是我国唯一的核科学技术馆,其前身为北京第九研究所。我们陆续参观了原子核物理展示、现代武器系统等五个展厅,并观看了用幻影成像技术对我国首次核试验的演示,了解了我国核工业的发展历程和朱光亚、邓稼祥、郭永怀等几位蜚声中外的科学家开展布满艰辛和挑战的科研生活,对我国这项科研事业的进步充满了自豪,对核工业科学家先驱不禁肃然起敬。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了解核武器的结构、制造原理及其破坏效应,观看核武器运用的记录片,目睹到了核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切痛苦和灾难,并被这种社会现实所深深震撼。
也许我们毕业后也会奔赴到海洋科研事业岗位一线上,以毕生豪情致力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中,这些成果必然会给我们带来荣誉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感。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人们谋福祉的同时也会带来无限灾难。我们应该牢记此信条,勿忘自己维持世界和平的社会责任,忠诚于自己的道德和良知,才能成为合格的科研事业接班人。
灾难告诉我们:生命是脆弱的,但很坚强
从科技力量博大却无情的感慨中挣脱出来后,我们的社会实践继续着行程。途中大家的情绪相对低落和缄默,因为我们即将到达的下一站是5.12地震中灾情最严重的北川县。
北川中学在地震后成为了被世界所瞩目的一所中学,地震这天,校内一栋六、七层的教学大楼完全倒塌,一千多个幼小的生命瞬间陨落。我们现在所能看见的校园只剩满目钢筋水泥残垣和被悲伤包围的空虚。我们在教学楼废墟中缓缓前行,从脚下缝隙中还能偶尔见到孩子们的毛笔、衣裤、文件盒或者粮票。花束和花圈静静地停靠在废墟的各处,祭奠着这些过早逝去的亡魂,保留着无数思念和牵挂。我们深情而庄重地看着这一切,由衷感到心痛和震撼,自然的力量是多么无情,它残酷地带走了正含苞待放的青春和生命,却还给人们留下了如此荒凉的场景。
当俯瞰到离北川中学不远的北川县城后,我们才意识到亲临灾区现场和从电视、网络上所见所闻的感受相差如此遥远,置身其内我们才真正体会到了触痛灵魂的恐惧和悲哀。北川县城在地震后已是受灾最严重的灾区,几乎整个县城都面目全非,惨不忍睹,数万人死亡和失踪,发生于9月24日的泥石流又将其大部分无情掩埋。裂开的房屋,歪倒的楼层,麻花状的马路,勉强露出泥石流的第五层楼,还有许多从地图上消失的建筑使我们更深入体会到了大自然的残暴冷酷,灾难带走了生命,留下的除了痛失亲人的人们,还有这满目苍痍来不断唤醒人们记忆中的伤痛。生命如此脆弱,无论高贵卑贱,完好的生命是多么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珍惜自己,珍惜我们的朋友和亲人,更加怜爱一切生命,热爱我们的生活。
沿途上所见到的残垣破楼以及处处悬挂的励志标语横幅让我们迫不及待地希望了解到地震发生的过程以及灾区人民们现在的生活状况。在走访灾区人民板房区的过程中,出乎我们预料之外的是,灾区人民并未继续沉淀在失去家园和亲人的悲痛中,他们努力继续着自己的生活,适应着新环境,并主动热情地带领我们参观板房住屋,给我们描述当时的场景和党中央给予灾区人民的关怀。从他们坦然的话语中,我们不但看到了他们的刚毅和希望,感受到他们对国家乃至全国人民的感激之情,还深刻体会到我国在危机之时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宝贵民族精神。我们为灾区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所震撼和感动,“国难兴邦”,这是温总理鼓励北川中学孩子们励志奋发的话语,然而这四个字的深远影响也成为了灾区人民的精神力量和生活写照。
下午四点,我们满载且充实的心灵收获结束了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踏上归途。八个小时很短暂,但我们在这次活动中通过接触社会和目睹现实,不仅获得了难能可贵的知识和震撼人心的感动,还深刻感受到了沉重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与其说这是一次社会实践,还不如说是一堂帮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信仰,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生课。我们一定会将从此次社会实践中获得的心得体会运用到科研事业和国家建设的革命中,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绽放出生命的光彩以回报科研界先驱和地震中早逝的亡灵带给我们的这次难忘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