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科学院任振球先生来我校做学术报告

  • 学生会 徐国荣 (学生处)
  • 创建于 2010-03-14
  • 596

3月12号晚六点半,由中科院研究生院学生会举办的第十六期科苑讲坛在玉泉路校区阶一六教室成功举办。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委员会副主任、联合国减灾科学与公共管理全球计划顾问任振球老先生为科苑学子作了题为“天地耦合预测地震”的精彩演讲。

    地震到底能不能预测?在由线性思维和形式逻辑思维统领的当今世界,绝大多数人认为地震是不能预测的。然而任先生却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整体思维指导了他的地震预测工作,成功预测了世界上的几次大地震。这不得不让人折服,不得不让人怀疑地震是不可预测性,同时也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我们现在完全西化的思维模式。

    任先生十分推崇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天地生人统一观,他说从很早开始,中国的古人们就讲究从整体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易经上讲“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故知幽明之故。天地交而万物通;顺乎天而应乎人。”老子也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可道,非常道;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正是这种整体思维的指导,任先生从各种可能因子中寻找到了地震的关键触发因子。“地震的时间、空间都比较短,所以难以预测,但难以预测并不说明不能预测,”任先生说,“只有了解并掌握了一下四点,我们才可能预测地震。1.大气内部各种因子;2.各种地球物理因子(仅地形有一定影响);3.各种天文因子;4.只有非经典引潮力(“三星一线”时刻)方可触发。”接下来,任先生给同学们详细介绍了他的三星一线理论。原来任先生从古今中外用月亮位置预测天气变化的记载中得到了启发,认为地震肯定也与月亮有关。他认为当地球、月亮和另一行星或太阳处于同一直线时,月亮的引潮力共振确定了临震的三要素。几次预测成功,也很大程度上证明了任先生理论的正确性。

    日本著名地震科学家尚田诚一评价任先生说:“他采用了多层面的途经,他预测的是发生几千公里以外的地震。他们的方法和远程预测能力是有些超越当今科学常识的内涵”。的确,任先生把气象与天文联系在一起,是原始创新。叶叔华院士曾坦言,“地震预测是可以突破的,而且可能首先在中国”。陈述彭院士也表示:“无论是对地震,还是对特大暴雨的预测,我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为什么不能按我们自已的路走呢,我们已走到综合集成,向更高层次冲击的时候。这方面的创新研究,应当列入今后十年基础研究十年规划之中。”可见,任先生的工作已经得到了一些专家的认同和支持。
    为何重大自然灾害预报成为当今世界性科学难点?任先生提出了几点原因,其中重点强调了一点原因:近百年来对中国传统文化批判的严重后遗症。我们抛弃了中国古代的整体思维,整体研究,整体性科学,跟踪西方的精确科学。然而这种解析思维,注重实验的分科精确科学,开始暴露负面效应,容易“瞎子摸象”。所以,只有两种科学文化优势融合,人们才能更好的认识自然,和自然和谐相处!

 

 

 

责任编辑:学生会 徐国荣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