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华小学活动纪实

  • 中科院计算所研究生会 (计算技术研究所)
  • 创建于 2010-05-07
  • 340

一、启程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曲折,趁晨曦尚未蜕变成炽热,我们的接送车终于又来到振华子弟小学的操场。几年前,计算所捐资建起一座小学;六个月前,研究生会的同学曾来到这里联谊交流。就在这城市的边缘,有丈余见方平整的空场,错落围绕着几间干净平房,远远望去,它们静静地淹没在成群平房的街巷中,但这里有清晨的国旗在飘荡,有晚自习的书声在飞扬,有几十名老师,培育者近千名的学生。正是这每一味情景和每一分心灵让这里变得不一样,向整个街区证明这里是学校,是这座城市的希望。  

    他们来自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环境,随着进京务工的父母带进繁华而陌生的城市,今天,我们要和他们走进ICT的学习生活。尽管是星期六,在学校寄宿的同学们仍把这朴素的操场点缀得几分欢畅。刚下车,一列红领巾就映入眼帘,有的大包小包,一湾期待的眼神;有的轻装上阵,洋溢着轻松的微笑;还有的迷茫,还有的疲倦……总之,一辆科苑的小车载着不同的心情出发了,半年前捧着科学而来,半年后参观科学殿堂,我们从未忘记这里,努力和帮助穿梭于思维与社会的距离。无论如何这辆列车不能停下,趁着未冷却的希望。  

二、新奇  

    计算所大厅,我们的第一站,生活部的志愿者已经在那里迎接。一进大门,就听到几位同学感叹的声音,牵着我顺着感叹声望去:中央大厅从一楼直贯四层,两旁矗立着明亮的玻璃墙,中堂二楼的阳光毫无阻拦地顺着大理石阶一路倾泻下来,跳动在人群的中央,对我这位近视的世界来说,就像看到ET光临的电影一般,可惜平常早晨每次走到这个位置,总是迷糊地无条件goto到电梯里,来不及噫吁一下。今天的大厅因为给这群眼睛以新奇与期待而变得更有意义。  

    就在这个大厅里,两位志愿者就成了光荣的领路人,大厅不是大厅,是科学的殿堂,这里展出着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与中国计算机科技的成长之路。十双眼睛就是十个方向,在讲解与聆听的互动中,让这些古老的文字和图片重新焕发出历史的光芒。ENIAC的“键盘”怎能写上字来,占了满屋子的电子管如何能用小灯泡说出答案,一排曙光服务器为什么会知道明天是晴是雨,小不点的龙芯脑袋每秒一亿次的秘密在哪里……这些同学总能从只言片语中找到疑问,不时难倒这些志愿者“小老师”。小孩总是小孩们的问题篓,老师只是老师们的答案筐。问题总比答案多,这就是希望。  

    接着我们一同走进二楼的图书室。“好专业啊,这么多书!”一个小同学说到,我趁机介绍小小的电脑盒子里边有大文章;“哎呀,一个字也看不懂,要学多少年才能明白啊”在英文书柜旁的同学说,旁边志愿者也趁机激励他坚持学习下去,由于他半年前特地去振华小学当老师,效果就是不一样;一位小胖同学走了一圈就问“你们的漫画书放哪儿啦?难道不看吗”“看啊,都放在寝室,研究生生活也很有趣,也要劳逸结合。”我回答,树立学习的兴趣就好,不求他明白最后四个字。  

    “嗒嗒嗒……”所有的目光都被吸引到桌子上,原来所里的老师正在给同学介绍一台打字机,“这是图书馆电脑吗?”志愿者笑着回答说“这是非常古老的打字机,一会儿我们就会看到现代的电脑了。”丈余书屋,一张书页,一个部件,总会被一群好奇包围,原来好奇是发现者的金钥匙,发现是好奇者的试金石,这就是希望。  

    一路参观过后,我们来到多媒体教室,四个志愿者一个半小时的课程竟让这些活蹦乱跳的小学生听得聚精会神。小学老师跟我说,上语文课时拿着一个挂图就能让这些学生听得更专心,无怪乎“幻灯片+优酷”的效果,他们在听课时,听的不仅是课,更是科技与生活的融合。志愿者是全身心的投入到讲述中,似乎把自己童年的爱好联系到现在而献上一堂课程,有的教大家从二进制中感受到“机器人姐姐”的智慧,还有的讲述“狮子的故事”来阐述人生的意义……课程的哲学跨度不易接受,正如同学的讨论广度也难以想象一般。我在想,这群小家伙们在想问题的时候,他们在想什么呢?在他们的思考中,也许不是通常充满规律与定理的世界,而是大到混沌小宇宙,或小到大碗原始汤,无论怎样,这里能创造万物,创造生命,这就是希望。  

三、跳动的心  

    “各位同学,这里就是微处理器实验室,微处理器就是计算机的高科技大脑。你们用的龙芯电脑就是从这里走出来的,在这里可以了解到它是如何出生的。”一句介绍,惹得一片眼神放光。还记得来时的路上,当问及同学关于高科技的理解时,一个小同学就说“我非常想知道遥控器为什么那么神奇,是怎么做的。”好,那么现在开始。  
   
    “这是我们常见的电脑,能看到它的部件包括——”   
    “机箱……”“键盘……”“鼠标……”这群九零后选手未等我介绍,全都会抢答了。  
    “它长得像老鼠,才叫鼠标。”“这个显示器是台湾ACER的,硬盘是希捷酷鱼的,整机不全都是你们做的吧……”嗬,真有几位九零人士还挺熟悉啊,而且问题不可小觑。   
    “对,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市场机制下,各取所优,我们有核心的芯片技术,他们有周边产品共同合作。”一番答问,发现他们知道的太多了,看来不介绍点高难度是不行了,关门放PCI。  
    “那这些大家伙又是怎样一点点出生的?大家请看——”我把眼球都引向了Wafer圆片上。“计算机最核心的芯片就从这里诞生。如果大家懂一点化学就知道,这个神奇薄片的主要成分和前面的玻璃是一样的。”  
    “哦……”“这个……”“嗯?”大家都望着纹路清晰的灰片,一阵感叹词后,他们缓过神来,出问题了“是一样的啊,是什么成分呢?”   
   “硅。”我非常专家然地答道。  
   “哦,龟啊,乌龟。”“不,是海龟,它更像海龟壳……”两个本世纪出生的同学辩论起来。而我只能边乘凉边佩服这两位“专家”的拍砖,并深受感染“不是海龟,是地龟,地龟不仅能做芯片,还能做算法……”后来我每次看Wafer,总觉得确实像海龟壳。其中一个小家伙后来竟讲出人工智能中深蓝对弈卡斯帕罗夫的故事,此话一出,就顽皮地把我的优越感拍在九十年代的沙滩上。  
    “看完了大脑,我们还要组装它的五脏六腑,这就是主板,大家请看,大脑就在中央,就是中央处理器。”我拿起一片主板,接着介绍“周边的设备靠总线和大脑相连。”  
    “PCI总线?用来传送信息?”一个大个儿问道。  
    “对,其中就包括PCI总线。”我高兴的回答。原来高科技不可怕,PCI从来不会咬有知识的人,它是我们的宠物。“这位同学基础很好啊,那一定不要放弃学习,学到更多你想知道的东西。”我说道,旁边的志愿者跟帖。  
    “下面我们来装上五官,要让它看到、听到,比如显示器、键盘……。”  
   “那眼睛是什么呢?”  
   “电脑使用摄像头捕获视频。”我差点说成显示器。  
   “那耳朵安在哪里呢?”  
   “看这里,这个部件叫做集成声卡,可以插上音箱和麦克风。”说着这些同学开始讨论其它部件。我才感觉用“五官”比喻确实不妥,正寻思着问起“眉毛”来咋办时,忽然看到弯弯的“Powered By Loongson”标志才放心,嗯,它就是眉毛,电脑有了它就变帅了。  

    我又鼓励他们再看一下电脑成品“这些电脑熟悉吗,你们电脑课用的龙芯笔记本啊”, “我以前都不敢随便碰电脑,就怕坏了”同学回答,希望从现在把它当做工具。  

    我介绍了龙芯的发展足迹,介绍到“中国计算机先驱科学家夏培肃奶奶”时,七位女生有些惊讶,“都是在艰苦的环境下,要有毅力,去学习去创造,每个人都一样”想到她们的状况,我加了一句。在和学校老师的谈话中知道,她的学生都来自打工族家庭,随时都要面对辍学这样确定性的终结,而女学生的境况更不容乐观。其中一些孩子更是经历了四处打工的苦累,家人离去的悲痛。让一个年龄去承受本不该有的压力与世事,只烙下阴郁的心灵,破碎的成长。  

    而我的努力何其微薄,只希望能让他们多给自己一点坚持,多发现自己的力量。但这短短几十分钟的介绍,又能承得住几分压力而换得他们内心的希望呢?才发现我的介绍不是给这些学生的展示,而是让他们自我表演的舞台,在这几十分钟里,我感到他们跳跃的思维与想象。而他们强忍着忘却生活的压力,在这里自由舞动着内心对知识、对科学的渴望与畅想,每一个问题都是他们智慧的火花,每一次思辨都是创新的较量。然而时光短暂,总要离开,即使还有几次这样的机会,又能够带来多持久的力量呢?对他们来说,一次次舞台的落幕,就意味着一次次希望的散场。每一次启程都暗示着离去,让升腾的畅想回到原地,惟有长久的努力才能缩小社会的距离。只希望能搭建一个心灵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能让他们去维系自己内心的希望,实现自己跳动的梦想。 

 

 

 

责任编辑:中科院计算所研究生会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