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 求索 拓新】心怀大爱 知难而进

  • 学生会 (学生处)
  • 创建于 2010-05-29
  • 610
外语系郭瑀峰

编者按:在刚刚结束不久的研究生院“传承 求索 拓新”演讲比赛中,一大批优秀选手和精美演讲稿脱颖而出,学生会将本演讲稿经过整理后与大家共享,一起感受青年学子“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壮志豪情。

 2009年12月,在缅怀科学大师的报告会上,中科大外语系创始人李佩先生,两院院士郑哲敏先生、谈庆明先生,一起为科苑学子们讲述了科学先烈钱学森、郭永怀的事迹。引发了我许多的思考。
 
 谈起科学大师,每一个科苑人都会肃然起敬,他们是我们的楷模,我们的骄傲。
 
 那场报告,听到郭永怀先生遇难时还紧紧护着机密文件,听到钱老为了回到祖国面对的种种困难,很多人流泪了。
 
 对于当时一无所有的中国,什么难,什么缺就做什么是钱老的想法,他也是这么做的。郑先生风趣的说“钱老是从搞最重的的火车头跨越到搞最轻的喷气式火箭”,在大学时是他机械专业学火车头的,目睹淞沪战役中日军肆虐地在空中横扫而我们无能为力后,他决定转向航空,然后转向空气动力学,建国后深谙国防之重,又转向火箭,最后又转到控制论,最终为我国“两弹一星”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大师之所以是大师,是因为心中对祖国的大爱,对科学的大爱!这种大爱给了他们迎难而上的决心,这种大爱给了他们克服困难与挫折的果敢。
 
 当时恰逢论文开题,我一直很犹豫方向,想做简单一点,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保守的做个合格论文毕业。听完报告后,我脑子里一直反复响起钱老说的一句话“不要写空洞无物、数学游戏的文章,干活就干出汗的活儿”。
 
 要干一件出汗的活,我知道这很难,不管结果怎样,做总比不做好!既然上天给我两次机会让我深刻体会这个道理,我有什么理由拒绝?
 
 科学先烈离我们远去了,留给我们的不仅是祖国科技事业的欣欣向荣,也不仅仅是那些高端学科的伟大卓著,更是教导我们后人勇往直前的科研态度和为后人指明的为科研奋斗之路。
 
 对于我们,准备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奉献微薄之力的学生,在大声说着我爱祖国的时候,是否真正想过,这份爱究竟意味着什么,在嘹亮地唱响“到祖国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的口号的时候,是否真正想过,祖国的难处在哪里,我们到底要做什么。我想我们要做的就是心怀大爱,知难而进!
 
 
 
 
 
责任编辑:学生会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