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青春,你是中国——马石庄副校长为管理学院学子做讲座

  • 文/王轩 图/杨天鹏 (管理学院)
  • 创建于 2013-07-04
  • 331
马石庄激情演讲

7月2日晚,中关村教学楼S101教室,管理学院邀请到国科大副校长马石庄教授为同学们做主题为”青春中国”的报告,报告中马校长发挥他幽默风趣的演讲风格,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青春讲座。

马校长以现代中国的学习札记的形式,从“焦虑:温饱后”、“困惑:周期律”、“记忆:青春期”、“喧闹:后现代”和“启示:负责任”五个方面,直面中国青年和当代中国的困惑迷茫,以世界发达国家500年的曲折硝烟为背景,介绍发达国家发展规律,分析当代中国在“青春期”面临的成长挑战,引导同学们从世界的高度、以历史的角度审视中国崛起道路的曲折漫长,认知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方向,彰显当代中国青年的任重道远,并鼓励同学们勇于承担历史重任。

焦虑:温饱后

马校长指出,尽管中国的GDP已跃居世界第二,但我们仍有1.28亿的贫困人口,这让我们感到焦虑;中国人的诺贝尔情结让我们感到焦虑;民以食为天,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让我们感到焦虑。一些外国人甚至个别中国人因为自己的浅薄而发表一些带有明显动机的言论,其实是他们不懂得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马校长还特别强调:“同学们还是要多读好书、多独立思考,从全球的视角、以历史为鉴汲取教训和经验,提高自己的判别能力。”

困惑:周期律

《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一张张幻灯片闪过,马校长带着同学们回忆中国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他把世界各国的发展比作个人的成长,那段时期的中国还是一个小孩儿,出门就会碰见那些坏孩子,被欺负也是难免的。发达国家一步步成长,历经500年,现在已经到了壮年,中国改革开放才三十几年,还是个“青年”,最多算是处于“三十而立之年”,而很多人总是拿美国英国的标准来要求中国,这是不理智的,就像华东师范大学一位教授所说:中国就像一个非常渴望长大成人的青少年,他总是表现的比实际年龄要成熟,屡屡忘记自己的真实处境。

记忆:青春期

马校长说,只有壮年乃至老年人才会有青春期的记忆,青年人是没有青春期记忆的。因此他像讲故事一样给我们讲解了法国、美国、英国、德国等西方国家的发展史,他希望我们能够认识到,每个国家都会经历“青年”时期的莽撞和懵懂,每个国家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那我们又应该怎样把中国和别的国家作比较呢?”马校长望着在座的同学们继续说,“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和发展空间。中国和西方不一样,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人云亦云’,要从历史和世界的维度来看中国。”

喧闹:后现代

这一部分马校长带领大家欣赏了西方国家的美术、音乐、绘画、摄影等作品,从现实主义到浪漫主义,从印象派到后现代派,马校长从作品内容出发,生动地描绘出西方各国在工业化道路上曾经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这些问题有的也出现在当今中国,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现实的原因,亟待解决,但不可能一天解决。

启示:负责任

此时讲座已经持续了3个半小时,同学们仍然听得津津有味。“可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可是穷人不能变得更贫穷,这是原则。”马校长在讲中国发展时如是说。

和着郎朗激昂演奏的《我爱你中国》节拍,马校长以深沉而充满力量的声音,朗诵着“诗人外交家”李肇星的诗作《青春中国》,以此作为长达4个小时报告的谢幕。

“万千佳丽中,唯有你不施脂粉,一片纯情,光彩照人,你是青春!
百十山岳间,唯有你天开地阔,平等中寻觅挚友,以诚实营造自我,你是中国!”

责任编辑:文/王轩 图/杨天鹏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