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院士零距离】生态学家李文华院士谈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研究”

  • 杜纪福 (研究生记者团)
  • 创建于 2009-06-30
  • 2006

一位中国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老青藏科考队员,在祖国为他搭建起来的事业舞台上,淋漓尽致地饰演着应尽的角色:从青藏科考队员到科学家,再到研究生院教师。

  ●40年来,他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从最初对高山森林生态学的研究,向生态系统、景观、区域和生物圈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领域扩展,在资源生态系统工程的理论、研究方法与宏观决策支持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参与组织领导多项国际大型生态工程和研究项目,先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等8个国际计划中担任主席、首席专家等重要职务。 

  ● 他就是我国著名林学家、生态学家,中国资源生态和生态工程学术带头人——李文华院士。


    6月26日,虽然骄阳似火,天燥地热,但是阶二1教室内依然却坐满前来听课的同学。这次讲课是青藏高原系列讲座之六,由李文华院士主讲。

    开课前,令人意外的是李文华院士首先向同学们表示感谢。感谢这么多来听报告的同学,他感到很意外有如此的多的同学对青藏高原的科学研究感兴趣。他说:“无论是专业要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同学,还是感兴趣来扩充知识面的,我都感到由衷的欣慰。感谢大家!”
       
青藏高原生态学研究的重要科学意义、社会需求意义和政治意义

    李文华院士的报告首先以青藏高原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为开题。他说“青藏高原生态学研究不仅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还有重大的社会需求和政治意义”

    在谈到科学意义时,他说青藏高原地质历史年轻,地形地貌特殊,是全球高海拔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和高寒生物种质资源。青藏高原有丰富的物种组成,种子植物208科1258属5766种,种子植物类型居全国第五位。木本植物104科363属1498种,裸子植物7科15属46种几乎包括了北半球的所有种属。种属最多的是松科,以云杉和冷杉为主。这些物种具有极高的生态科学研究价值。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和原始性。包括六类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高寒灌丛生态系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在全球尺度上是独一无二的复杂生态系统中,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十分敏感,,对全球变化的影响作用巨大,是全球变化的敏感性和启动区,这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极佳的案例研究。

    青藏高原研究具有很强的社会需求意义,青藏高原地区的生态系统对人民生活改善,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大的重要性。本区的生态系统状况对我国乃至东亚气候有重大影响。不仅会影响到我们国家的区域气候变化,对整个东亚地区的气候也是非常明显的影响。西藏高原还是亚洲重要江河和我们国家的水资源安全战略基地。维系青藏高原生态的良好状态,对于维系西藏地区可持续发展,保证我们国家水资源的安全也是有非常大的意义。 

    青藏高原生态研究的政治意义也同样巨大,有利于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西藏南界与尼泊尔、锡金、印度、不丹等国接壤,国境线长达4000多km,占全国边境线的1/6以上,是我国西南的重要门户和屏障。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西藏地处地缘政治的热点,其自然资源环境的破坏和生态环境的退化可能成为国家反华势力的,特别是达赖分裂集团从事分裂活动的借口。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以自己在尼泊尔国际自然与自然保护联盟(IUCN)工作时亲身经历来说明这一问题的政治敏感性,西藏的生态问题已经与政治问题的联系在一起,因此,研究青藏高原的生态问题在政治上也是有深刻意义的。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青藏高原地理条件特殊,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因此保护生态环境是维系青藏高原和西藏发展的最根本途径和方法。

   “作为中国和世界独一无二的财富,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意义重大。”李文华说。青藏高原地区是生态资源非常丰富的宝库,具有集原始性、系统性、多样性、独特性为一体的自然景观与自然生态,还有藏羚羊、野牦牛等高原珍稀物种。青藏高原生态资源的多样性、珍稀性、脆弱性,一旦破坏很难修复。因此,青藏高原的生态保护关乎整个青藏地区特别是西藏地区的自然和谐与经济社会发展。

   讲座中李文华院士提到目前青藏高原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比较严重,面临着草地退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林地退化、生物入侵、冰川融化、湿地萎缩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生态环境问题。针对目前西藏一些地区的草场沙化和部分森林遭到破坏的现象,李文华院士说,这一方面是由于自然因素,全球气候变暖、变干的趋势,使得西藏的草场、森林植被发生变化,这个过程是逐渐的、缓慢的;另一方面是由于人类的活动过度扰动,经济发展的潜在威胁,近年来青藏铁路通车,进藏旅游人数增多,再加上过度的猎捕、采集、砍伐,矿业开发,加之目前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执法不严,使得生态退化加剧。
 
   “目前,我们国家已经开始重视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开展了一些生态保护工程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远远不够,我们认为还应该在一下几个方面继续加强青藏高原生态建设成果。林业工程方面退耕还林,水源涵养林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网络建设。公益林生态补助,草地围栏和天然草地改良。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设,西藏提出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

   “自然因素造成的退化不可抗拒,但是我们可以从改善人类活动,使之符合自然规律这方面着手,采取补救措施。”李文华说,首先应该澄清人们认识上的误区,改变以破坏生态来寻求经济增长的杀鸡取卵式发展模式,改变保护生态就要牺牲经济利益的错误观念,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找生态要经济”,要充分认识到保护生态就是为西藏的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就是保护西藏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要遵循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科学地开发利用好资源,比如在森林的保护方面,禁止采伐、休养生息、天然林保育要兼顾,逐渐形成林业可持续经营。此外,保护生态环境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系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统筹解决。

    最后李院士以5句勉言,结束了本堂讲座,殷切的希望同学们在这块海拔最高、构造最宏伟的高原上继续探索,留下自己的足迹。
1. 青藏高原是一本读不完的天书,他包含异常丰富的生态学内容。
2. 生态学研究经历过不同的发展时期,他于我国的生态学的发展密切相联系,最初落后与迅速发展最后与国际接轨。
3. 生态学要求艰苦朴素的付出,要求到野外实际中获取第一手资料。
4. 近代生态学要求把生态学基础理论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
5. 中国在崛起,科学在赶超,青藏高原得天独厚的条件,希望寄托在年轻的一代。

   后记:课后,我走近李文华院士,慈祥、儒雅、和蔼,这是李院士给我第一感觉,透着学术大家的睿智和风范。当我走到他面前开始攀谈时,才发现李院士的脸上挂满了汗水,而教室是开着空调的。这更加让我对李院士的专注投入和尽职尽责而肃然起敬。年近八十高龄,却仍诲人不倦。正是:三尺讲台育桃李,以德治学传真知。

李文华院士资料简介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生态学会理事长,林学家、生态学家,中国资源生态和生态工程学术带头人。对中国森林地理分布、结构功能与生产力,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系统总结,特别对青藏高原的森林和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样板和模式。领导青藏高原和西南4省及自治区大规模综合科学考察与资源开发研究。曾在多个国际计划中任职,领导了多项大型国际生态学研究,创立了全球生态网络。从事生态学教育与研究50多年,先后参与或直接组织了青藏高原地区和西南山区综合科学考察等多项大型科学考察,组织多项国家重点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主编《西藏森林》、《中国的自然保护区》、《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优化利用与模式》等专著10余部,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
1932年1月15日出生于山东省广饶县。
l949~1957年在北京林学院学习和工作。
1957~1961年在前苏联科学院林研所学习研究,获副博士学位。
1961~1973年北京林学院林林学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
1973~1983年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林业组负责人。
1983~1990年中科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西南地理综合考察与发展战略研究》项目主持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兼执行局主席。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国家委员会秘书长;自然资源学会常务副理事长。
1993年~现年中科院自然资源综考会研究员;担任科学院长白山和西藏拉萨生态系统定位站学术委员会主任;任几种重要学报的主编: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MAB)》中国国家委员会副主席;国际科联环境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1997后),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998后)。中国生态学会理事长(2000年后)。

 

 

 

责任编辑:杜纪福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