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云唐先生讲述北京的“故事”

  • 井艳丽 (研究生记者团)
  • 创建于 2011-03-13
  • 770
聆听讲座的同学们
潘云唐先生接受同学献的鲜花
3月12日18点30分,潘云唐先生在教学楼阶一2为科苑学子带来了一场以“北京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为主题的讲座。此次活动由地学院团委与地学院研究生会共同举办,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北京的地质历史、人文历史及北京的未来规划。
 
“身在皇城三分福”,这是讲座第一部分—北京人的“自豪”中潘云唐先生说的第一句话。潘云唐先生笑着对同学们说,“60-80岁是年轻老人,80-100岁是正常老人,100岁以上是长寿老人。我今年72岁,属于年轻老人。”一语才出,就引来同学们的一阵掌声。潘云唐先生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39岁时又考回北京,之后一直留在北京。潘云唐先生对北京的热爱在他的一首“相逢在北京”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之后潘云唐先生介绍了北京悠久的地质历史。“从公元前1045年作为一个诸侯国——燕国的首都蓟城的建立算起,北京已经有3056年的历史了”、“北京地区有正式名称的溶洞60多个”、“北京西南部房山区的周口店有个龙骨山,那便是北京猿人生活的遗址”。 潘云唐先生详细的介绍了北京猿人是如何从发现两颗牙齿到发现第一个头盖骨的过程。1929年12月2日,裴文中发现了北京猿人的第一个头盖骨,轰动了世界。
 
在北京的人文历史中,潘云唐先生将历史与现实巧妙地结合了起来,使同学们了解了许多未知的故事。“燕昭王复国求贤,曾建有“黄金台”,如今北京的朝阳区有金台路、金台西路、金台北街、金台里,这些地名指示着当年黄金台的遗址”、“现在北海公园入口处的团城建立于金朝”、“故宫修建于明朝,清朝时期也一直在用。明朝还有一个较重要的古迹—长城,绵亘北京北边密云县、怀柔区、昌平区、延庆县达数百里”。对于北京的人文历史,潘云唐先生还先后通过引用典故、诗词和歌曲的方式讲述北京的“故事”。
 
讲座的最后,潘云唐先生对同学说现在是商品知识时代,需要的是“干”字形甚至是“开”字形人才,所以要努力做到学科间的跨越。潘云唐先生还将写的毛笔字给同学们看,表示自己也正努力。
 
20点50分,潘云唐先生的讲座在一首“难忘今宵”中结束。先生对科学的执着、对北京的热爱、对生活的激情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责任编辑:井艳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