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学生眼中的李振声——“和蔼可亲、思想开明”

  • 顾瑞珍、孙闻 (新华社)
  • 创建于 2008-01-07
  • 2656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记者顾瑞珍、孙闻)“带着对李振声的崇敬之情,我报考了先生的研究生。很幸运,我如愿以偿地考入中科院遗传发育研究所,成为李先生课题组的一名博士研究生。”童依平对自己当初报考博士生的情景记忆犹新。
 
    作为李振声的接班人,童依平对自己的恩师满怀崇敬之情:“对待科研工作,李先生一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他十分关心学生的研究进展,总是主动与学生交谈,交换研究思路。”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李振声指导学生,跳出了单纯的知识传递,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在科研方面,给学生足够的研究空间,鼓励青年人发挥创新精神,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
 
    小麦育种是李振声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在整个小麦生长期里,他经常前往研究所农场试验田,亲自调查麦子的生长状况。
 
    从寒风萧瑟的早春时分到骄阳似火的盛夏时节,总能看到李先生在田间地头工作的身影。童依平说:“有时,先生突然发现一个好材料就像找到了一个宝贝,并且总能想出办法把这个材料尽快用到育种工作中去。往往在田间工作大半天,我们都感到有点儿累了,他仍然不知疲倦地调查记录。这种对工作的热忱和激情鼓舞着后辈,让我们感受到他对待本职工作的朴素的情感。”
 
    李振声的生活非常节俭。童依平介绍说,在实验站调查时,他与大家吃在一处,从不搞特殊,他深知农民种田不容易,所以从不浪费粮食。身教重于言教,与他一起工作的许多同事和学生身受感染,最终把节俭朴素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在学生眼中,李振声是一个“和蔼可亲、思想开明”的人。“在培养我们专业能力的同时,还经常以他的亲身经历教育我们如何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童依平给我们讲起2006年元旦去老师家拜年的情景:李先生利用我们去给他拜年的机会,精心挑出许多人生格言,亲自念给我们听,每念完一条又给我们讲他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童依平说,当先生读到陈云那句“我们做工作,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研究情况,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决定政策”时,反复对我们说:“搞科研,甚至把百分之九十九的时间花在调查研究上。这样得出的结论才算是水到渠成。”
 
责任编辑:顾瑞珍、孙闻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