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创新工程中的研究生纪事”征文之四:那年,我们一起堆肥

  • 矫震 (科学时报)
  • 创建于 2011-06-27
  • 1741
很多年以后,我还会记得,师兄光着膀子站立在硕大的污泥堆体上取样。臭哄哄的白色热气呼哧呼哧地从堆体里冒出,与师兄身上成群结队的汗水交相辉映。
 
我也还记得,师兄毕业后,我和小瑶蹲在硕大的污泥堆体上,一锹一锹地从堆体中取样。白色的蛆团突然暴露在我们面前,我吓得掉入堆体,小瑶怎么都拉不出我,泪水在我们脸上成群结队地掉下来。
 
保研面试时,导师说:污泥又脏又臭,我们的实验环境比较艰苦,你女孩子能受得了吗?
 
我知道,污泥是污水处理后的产物,含有大量有机物、重金属、病原菌、虫卵,很脏很臭——可那又怎样?我不在乎。
 
因为大学考察时,我就在小村庄见过随意倾倒的污泥,村民们不知它们的来源,只能叹惜:“我们村子越来越臭,一下雨,那脏泥水就到处流……”
 
后来我又被一则报道吸引——2010年,我国城市污泥年产量将突破3000万吨。随意堆放的污泥占用了大量土地并严重污染环境,而不经处理直接施用的污泥则造成了烧苗及重金属污染等问题……污泥考验中国环保!
 
所以,当导师问我的那刻,我答道:没关系,我想为环保做点实实在在的事。
 
那天,我穿着干净的白色运动鞋,深蓝色牛仔裤。那时的我意气风发。
 
进入研究所学习后,我和小瑶就前往实验基地。我们兴奋地站在发酵仓上方给师兄拍工作照,忽然,一丛丛白汽从脚下喷出,那恶臭熏得我们睁不开眼,师兄喊道:“快下去!开始鼓风了!”
 
我们的实验是将污泥进行生物堆肥,堆体高1.6米,在20天的发酵周期中,每天堆体都会定时鼓风。鼓风时会产生大量高温水汽,并且堆体内的恶臭物质会大量地外逸,置身其中的感觉就像是在化粪池里蒸桑拿……那天,我们的衣服在洗衣粉里泡了很久依然是臭的。后来师兄没让我们再上堆体,他说:“女孩子少干这些活儿。”
 
后来,都是师兄帮我们取样品,我们只需在实验室做实验。
 
然而师兄终于毕业了,剩下我和小瑶、客座学生萌萌一起去基地做实验。没人帮我们取样,我们自己蹲在硕大的堆体上,一锹一锹地挖堆体。可是挖了半天还没挖到取样深度,脚底却开始呼呼地冒白汽。
 
“开始鼓风了!下去吗?”
 
“要不坚持一会儿,师兄以前都不怕的。”
 
然而才坚持了一分钟,我们都撑不住了。99.9%的湿度逼得汗水从颈后渗出并一路南下汇集背脊上的汗珠;大片大片的水汽仿佛妖怪隐遁时放出的白雾,并且这白雾还是巨臭的,什么氨气、硫化氢、粪臭素应有尽有,如同一万个人同时朝你放屁!想必孙悟空碰上这样的妖怪都难搞定……
 
我们悻悻地爬下堆体,鼓风停止后再上去挖。终于挖到取样深度了,突然小瑶一声惊叫——原来我们脚下正踩着一大团张牙舞爪的蛆!我吓得往后一仰,掉入坑中,双腿陷入堆体,稍动就陷得更深,小瑶怎么都拉不出我,幸好在一旁干活的工人看到了,把我拽了出来。
 
看着我双腿的臭泥,回想起那一团蛆,泪水在我们脸上成群结队地掉了下来。突然间很安静,只听见堆体又开始呼哧呼哧地冒汽。我想起了两年前。
 
那时堆体上的热汽也是呼哧呼哧地冒着,但它们与师兄身上的汗水交相辉映。那时张牙舞爪的是乐呵呵的我们,不是蛆。因为我们没见过堆体里的蛆团。
 
是的,那时什么事都有师兄顶着。然而,时间总是要过去的。
 
记得保研那天,我还穿着干净的运动鞋和牛仔裤。那时的我,意气风发——因为那个绿色梦想。
 
现在,我恰好还穿着那双鞋和那条裤子。只是白鞋很黑,而且永远也刷不白了,牛仔裤很臭,裤脚即使洗白洗破,也洗不掉上面的粪味儿。此刻的我,突然很落寞……
 
开始懂了,做有些事是需要持续的勇气与毅力的。师兄不可能永远帮你顶着,而我们得成长;父母会心疼你,但我们既然选择了,就得担当。
 
有时我们会恨那个“绿色梦想”,把我们“骗”上了一条不归路,但当我们看到废弃物堆积如山,看到土地被污染得满目疮痍,看到受苦的人们不知情地唉声叹气,那一幕幕又坚定了我们的“绿色梦想”。
 
渐渐地,我们开始习惯了张牙舞爪的蛆,当衣服上爬满“花团锦簇”的小虫,鞋掉进污泥时,我们抖一抖继续穿上;也习惯了浑身散发着洗不掉的臭味走在路上,常有人疑惑地说:“怎么有股厕所味儿啊?”而我们一笑置之。
 
从基地回来一年后,我参加了学术演讲,幻灯片最后是我们的实验照片。《燃情岁月》的音乐响起,那隐约流露的忧伤有一种被温暖阳光刺伤的感觉。画面里,先是两年前师兄取样的照片,然后是我和小瑶站在大堆体上,戴着口罩和帽子的照片。照片里没有师兄,他们已毕业离开。
 
此刻,我一人站在演讲台上。照片里的小瑶也已毕业。
 
台下掌声响起,但我低下了头,泪突然在眼眶里涌动。
 
当年,有师兄罩着我们。因为我们是女孩。
 
后来,师兄毕业了,我们自己堆肥。“我们是女孩”——那又怎样?
 
其实,那些都不重要。
 
只要你记得,那年,我们一起堆肥,为了同一个绿色梦想。
 
(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科学时报》 (2011-06-27 A2 综合)
责任编辑:矫震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