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创新工程中的研究生】重离子束治疗癌症研究的主力军

  • 贾宝余 王姝 (科学时报)
  • 创建于 2008-04-29
  • 7000
重离子束治疗癌症研究的主力军
 
新郎和新娘从公交车上走下来。新娘的头发乌黑,身材窈窕,鼻梁上的眼镜遮掩不住镜片背后那双扑闪闪的眼睛。生于兰州长于兰州的她,身上却透着些水乡女子的秀气。新郎来自山东台儿庄,有点拘谨,时前时后地走在新娘的身边。一群同龄人,时左时右地走在他俩前后。
 
新娘叫王燕玲,新朗叫李宁,他们都是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
 
婚礼
 
“会给你们一个惊喜。”在预约采访时,近代物理所研究生部主任邱嵘老师发短信说,接受采访的课题组,今天增添了一对“新人”。在采访期间遇到婚礼,是我们意料之外的事情。
 
本以为这两位博士生会用一场盛大的婚礼来庆祝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于是我们无比期待披着浪漫婚纱的新娘。当我们顶着中午2点多的太阳在新房附近等候的时候,却看到本文开头的一幕。
 
走进新房,粉红色的气球把新房装扮得喜气洋洋,一个桌、几个椅再加一个简陋的沙发,对面的桌上放着一个29寸的大屏幕电视,简约又现代。新人卧室的床头,挂着一张不大的新婚合影。
 
说起这张合影,他们的导师张虹告诉我们,就在昨天下午,她才发现“这两个孩子”的婚礼几乎没有准备,连一张正式点的婚纱照都没有!于是,等他们做完实验,就在实验室为新娘做了简单的化妆,请所办的一位同志为他们照了这张合影。
 
之后,张虹又发现,他们的新房里几乎什么都没有布置,于是又号召学生们放下手头可以暂停的工作,用了一下午的时间张罗一番,终于让这套不大的屋子显出了喜庆气氛。新房里的喜气感染着在场所有的人,笑容掩不住的是他们脸上的疲倦。但他们是幸福的。
 
虽然新娘身上的连衣裙很漂亮,可是,婚礼是件大事情,新娘怎么没有披婚纱呢?而且一场正式的婚礼,大家怎么就坐着公交车回新房来了呢?
 
李宁和王燕玲的回答很简单:太忙了,哪有时间张罗这些!想想也是,昨天,他们还呆在实验室里。
 
主力军
 
实验室有那么忙吗?“机器一运转,束流供应就不会间断,但分配给我们课题组的是一个有限的时段。所以,我们白天给病人治病,晚上的时候就用来做实验。”张虹说。
 
他们所在的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医学物理组,承担着重离子束治癌的课题。重离子束治癌是放射治疗领域的前沿性研究热点。国外近4000例的重离子束治癌临床试验已经证明,重离子束治癌在确保高的肿瘤控制率的前提下,对正常组织几乎没有毒副作用。2006年,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引入这一技术。医学物理组的工作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辐射生物学的基础研究,二是重离子束放射治疗技术的临床试验。
 
采访期间,我们遇到课题组接待一批肿瘤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生是我们的主力军,是我们的顶梁柱”,张虹欣慰地说,她的科研助手基本上都是年轻的研究生,整个课题组“除了我以外都在30岁以下”。张虹目前带有5个博士生、2个硕士生。
 
课题组往往是白天治疗病人,晚上做实验,“大家还是挺勤快的”。虽然做起来辛苦,但师生之间有序的协作保证了治疗和科研的顺利进行。“我们熬夜,张老师也跟着一起熬夜。第二天早上再接着治疗。”谢漪说。
 
研究生们在这里不仅仅“干活儿”,还要在特定的领域发现问题、做出论文,最终拿到学位。但通常,研究生们刚进实验室时,看文献看不出头绪,“经常不知道该干吗”。这个时候,导师和师兄师姐们的作用就大了:课题组研究生比较少的时候,导师可以手把手地教;人数逐渐多起来的时候,师兄师姐们开始担当起师傅的角色。
 
等到新生们对实验熟悉了、基本功过关了,他们通过和导师深入交流,在肿瘤细胞生物学和医学物理这个大的领域再选择特定研究方向。“其实这里的学生都很刻苦、很勤奋的,愿意学一些东西。”张虹说。
 
“学生也多了,我会请他们的师兄先带着他们入门。”张虹举例说:“养细胞是必须学会的基本功,研究生们得从洗瓶子学起。”
 
“病人都非常感激”
 
2006年11月6日,课题组接待了第一例治疗。本科毕业后到近代物理所参加工作的戴中颖,赶上了这个“历史性的时刻”。刚开始时,他既紧张又好奇。但好在病人非常配合,“病人对生命的渴望让我觉得责无旁贷。”戴中颖说:“每个病人一般要照两个小时,他会躺在那儿纹丝不动,因为他只要一动,位置就变了,照射坐标也就变了。”
 
戴中颖参加了2006年全年10多次的治疗和2007年的大部分治疗工作,接受治疗的病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看来,理性的大人和懵懂的孩子之间存在差别,但人性的光辉常常给人带来生命的感动。
 
“有一个小姑娘,才5岁,得了恶性淋巴瘤,属于早期,但她不知道。开始治疗前,我们在治疗室保持安静,等待她的到来。那个小姑娘一进治疗室,就炸开锅了,又说又笑,一下子感觉到气氛就活跃起来了。”小姑娘天性乐观,她的治疗,已取得了很好的进展。
 
医生出身的张虹老师,虽然对病人没有特别的印象,但和研究生们在一起“争取把病医好”是他最大的快乐。但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期待着重离子束能驱除病魔,他们的眼神、他们的期待、他们的配合、他们的一点一滴,都给这里的研究生和导师们带来了动力。因为,他们能感知,每次治疗结束后,“病人都非常感激”。
 
2007年秋天,戴中颖有了一个新的身份——硕士研究生。2008年元月,笔者再次见到他时,他正在准备秋季学期的期末考试。今年7月,他将在完成为期一年的集中学习后再次回到近代物理所,“我希望在重离子束治癌这一领域继续干下去,争取更好的成绩”。而李宁和王燕玲在体验新婚快乐的同时,也在辐射生物学的基础研究方面继续着他们的工作。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4-1  作者:贾宝余 王姝)
 
责任编辑:贾宝余 王姝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