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员的门,怎么总关着
格罗斯是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应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聘请,出任中科院理论物理所国际顾问委员会主席。格罗斯和受聘的其他委员认为,理论物理所的研究工作做得相当不错。但格罗斯对理论物理所的一个现象不可理解:为什么所里的研究人员上班时都关着自己房间的门?他说:“除了极特殊的情况,我在办公室从来不关门”,因为只有开着门,学生和其他研究人员才很容易看见你,走进办公室和你讨论问题,“如果别人要敲门才能进入,这不是鼓励交流。”
6月12日,在由中科院研究生院举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中科院党组成员、中国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郭传杰列举了此例,以说明目前我国科技界的文化环境还有哪些缺陷。他说,对创新来讲,我们需要更多的开明和平等的交流。
郭传杰谈到,在我国科技界,有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却被外国人“看出了问题”。还以格罗斯等人为例,他们在理论物理所看到饮水机的位置都设在办公区的角落里,“这不好,应该放在中间,增加专家们进行交流的机会。”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物理系的一位教授说:不让别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不在乎别人在做什么,这不是做科学的方法。科学研究需要自由地交换意见,需要共同创造。这位教授说,在他的办公大楼里,过道上、办公室和会议室的墙上,到处都挂满了黑板,供研究人员交流、碰撞,以产生思想的火花。
等了好几分钟,没一人提问
中国人开会,讨论的气氛差一些,尊卑、长幼,许多无形的框框限制着我们。郭传杰始终忘不了这样一件事:前几年,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到北京四中做演讲。演讲结束时特意留下一点时间让大家提问。“我们等了好几分钟也没有一个人提问。这位诺贝尔奖得主很奇怪:在美国,我演讲的时候就会被人打断,可在中国,演讲完了还没人提问。”郭传杰认为这是一种潜在的文化传统在影响着中国人。
曾在中科院的研究所和院机关工作30多年的郭传杰,在进入知识创新工程后,重点研究创新文化的问题。他认为要搞创新就一定要有激情,没有激情的人是搞不出创新的。他说,国家科技奖获得者吴文俊现在还活跃在科研一线。有人问他,您现在还这么有激情?吴文俊很奇怪:科学家要没有激情,不是一件奇怪的事吗?有激情才是正常的啊!几年前,吴文俊到西双版纳去,80岁了还骑大象玩,他确实有激情。
该宽的不宽,该严的不严
在我们的科研环境中,除了受传统影响有一些不利于创新产生的文化氛围外,还有许多“糟粕”。在论坛上,郭传杰毫不留情面地予以痛斥。
“科研老板”问题。“有些人一天到晚就是跑项目拿经费,拿到经费后再让别人去做研究,自己倒真有一点儿当老板的样子。虽然这种人不是很多,但是这种苗头很可怕。”
盲目追求论文数量。在科技界,把一篇论文拆成两篇或三篇发表很常见,只顾数量,不言质量。国内有的期刊越来越厚,以至于要靠出增刊给论文找“出路”。一些国外期刊的主编已经提出:凡是来自中国的论文首先要打一个问号。
科研经费管理不严。现在一些单位疏于经费管理。只要你能拿到经费,做什么都可以。听说有的人为家里买个冰箱也可以用课题经费来报销。
此外,科技界还存在着作弊、造假、浮躁、浮浅、浮夸等现象。
如果归纳一下我们的科研文化环境差在什么地方,郭传杰认为是,“该宽松的不宽松,该严的不严。”他强调,作为科研工作的管理者,一个很重要的责任就是营造好的文化氛围,而不是手上抓了多少项目。科研管理一定要加强制度建设。
(来源:科技日报 李大庆)
责任编辑: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