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专家呼吁我国商学院应与时俱进加强“本土化”

  • 董碧娟 (管理学院)
  • 创建于 2014-01-06
  • 362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4日讯 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主办的2013京津地区商学院院长联席会暨第三届中国商学院院长TOP论坛昨天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主楼会议中心第一报告厅成功举办。与会专家呼吁,我国商学院应与时俱进强化创新,进一步加强本土化,实现与企业的全面融合,共推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型国家建设。 

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成思危表示,我们有不少企业积累了很多有用经验,但鲜有人把这些经验提升为理论。美国的一些管理理论都是教授在企业里总结提炼而出,再推广到企业中去,我们的管理学也应加强这方面工作,实现学者和企业全面融合,创立中国式的管理科学理论。中国式的管理科学应该把职工放在第一位,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只有把职工放在第一位,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还要提高职工的素质,没有一流的职工就没有一流的企业。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林左鸣则指出,现在我国商学院教学出现了一种雷同化,很多好的老师大家都请来教学。面对市场形态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商学院应该努力实现自己的一套创新,打造特色,这样才能培养出可以把握规律、把握机遇的人才。 商学院培养出来的企业家应该要明白,价值正在发生什么样的革命,只有对这场价值革命有一个准确判断,才能够对企业应该做什么付出努力。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董事长,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董事长宋志平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崛起,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和企业管理者,他们靠实践得出了很多真知,我国的管理学院、商学院应该更好地整理这些案例,突出本土企业的榜样。同时,商学院应该着力研究企业面临的新问题,比如经济转型、改革、走向国际化、打造阳光央企等。此外,管理学院应该增加对学员的训练,让他们到非常好的企业、非常规范的企业去实践,培养知行合一的管理者。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院长孙选中强调法商管理,使人才具有在知识层面经商知识和法律知识整合为一,在思维层面既有效率思维又有公平思维的新素质。当前中国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很多问题都出现在标准和规则上。所以我们更需要在教授商道的同时增加法则教育。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尤建新认为,商学院对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济的腾飞有着积极贡献。管理学科无论是理论研究、人才培养,都应该服务于管理实践的发展需要,尤其是企业实践的需要。商学院的教育必须与企业全面融合,打破围墙,把企业搬进课堂。 

首创集团董事长刘晓光呼吁,商学院要办成真正培养商人的商学院。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商学院的发展都和本国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和本国优秀商业企业发展息息相关。国内商学院要想成为国际一流商学院,除了具有国际化的师资之外,还必须构建基于中国优秀企业的成功实践和管理理论的知识体系,并且在跨文化交流中有效传播。 

本次论坛汇聚了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上海大学等40余所著名院校的商学院院长和近百名企业家,参会人数近300人。该论坛也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和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大力支持。据了解,京津地区商学院院长联席会已成为京津地区商学院一年一度的盛会,通过为中国管理教育与企业的对话与合作搭建良好平台,引领中国商学院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董碧娟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