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满潮院士做客武汉教育基地 “小洪山讲坛”

  • 姜玥、任重 (武汉教育基地)
  • 创建于 2015-04-22
  • 485

4月17日下午,矿山工程岩体力学专家何满潮院士做客武汉教育基地“小洪山讲坛”第68讲,作题为“长壁开采切顶短壁梁理论及其110工法—第三次矿业科学技术变革”的学术报告。本期讲坛由武汉岩土所所长李海波研究员主持,来自武汉教育基各培养单位和武汉地区部分高校近150名师生参加了学术报告会。

何满潮院士的报告从全局的高度和专业的角度,以最近能源发展趋势及煤炭行业的实际情况为范本,深入浅出地讲述了煤炭产业面临的困难以及新型节约型采矿工法运用的重要性。他首先向大家介绍了采煤过程中的万吨煤巷掘进率的意义,传统工法与110工法,N00工法的掘进率的对比以及具有负泊松比效应的材料及其特性,生动形象地描述了采矿工法121工法、110工法及N00工法的工作原理及其发展过程以及新型工法的优势特点;何院士还对110工法中的几个关键科学问题进行详细讲解,比如切顶碎胀岩石,恒阻锚杆问题等。学术报告结束后,何满潮院士与听众进行了互动,对每一个问题都耐心地给予解答,现场气氛热烈。

最后,李海波所长代表武汉教育基地向何满潮院士赠送“小洪山讲坛”纪念牌,全场听众以热烈掌声感谢何院士的精彩报告并向何院士致以崇高敬意。参会人员纷纷表示,何院士的报告不仅拓宽了大家的学术视野与思路、丰富了专业知识,更为大家带来了新的科学问题思考方式,获益匪浅。

何满潮院士是我国矿山工程岩体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矿山岩体大变形灾害控制理论和技术研究,提出了“缓变型”和“突变型”大变形灾害的概念及分类,研发了多套大变形灾害机理实验系统,创建了深部采矿岩体力学实验室。通过大量实验揭示了矿山岩体大变形灾害的成灾规律,提出了具有负泊松比效应的恒阻大变形锚杆(索)的理念,通过系列实验定型了恒阻大变形锚杆(索)序列产品,成功用于矿山工程实际。在“缓变型”和“突变型”两类大变形灾害的控制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责任编辑:姜玥、任重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