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震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的认识

  • 袁方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创建于 2008-05-27
  • 833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害席卷四川,并波及全国。截至24日,这场惊天浩劫不仅无情地夺走逾六万人的生命,给国家造成的损失高达5000亿之巨;而且严重地扰乱了人们的生活生产秩序,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地震发生后,温家宝第一时间飞赴现场指导救灾工作;随后胡锦涛也迅速奔赴灾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人民子弟兵及社会各界力量正在紧张有序地救人排险。

  作为从事山地科学的研究生,结合所学知识,我认为以下几点须在救灾及灾区重建工作中得到重视。

  (1)次生地质灾害的防治是重中之重。震后次生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泥石流、崩塌、滑坡和堰塞湖等。本次震区处在龙门山断裂带,汶川、北川等重灾区均为高山峡谷地貌。地震使本就断层发育、裂隙遍布的坡体更加不稳定;加之主汛期的到来,在降雨作用下极易出现上述地质灾害。现已发生多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并有30多处堰塞湖,其中最大的一处库容竟达到了1亿立方米。堰塞坝一旦溃决,下泄水流在狭窄的河道中可形成急流或爆发沟谷泥石流,冲击下游的堰塞湖,必将引发连锁反应。

     近期要加强灾区天气尤其是降雨的预报和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工作;对高危临滑(塌)体要有专人监测,提前做好疏散人员等工作;对堰塞湖要逐个排查险情,专人监测将有关信息上报,建议对某些临溃堰塞湖湖可考虑开挖溢洪道,在堤合适位置爆破等措施来降低渐涨的水位,并使堰塞湖中积水在较低水位开始泄洪。距离汶川县城仅60余公里的茂县叠溪镇附近于1933年发生的7.5级地震造成多处堰塞湖,45天后溃坝所造成的悲剧就是教训!

  (2)防止出现疫情是当务之急。目前气温较高,重灾区大量无法收集的尸体以及家畜遗体很快就会腐烂;一旦发生疫情,后果将不堪设想。有关部门正在展开防疫工作;此项工作务必要做到万无一失。

  (3)县城的新建需考虑多方面因素,切不可操之过急。北川县城处于印度板块和亚洲板块挤压断裂带,是典型的地震多发区,也是地质灾害高危地区。此次地震使得北川境内已无合适地点可以建县城,因此北川需要择址迁建或撤销县治。

    总之,位于板块挤压断裂带、地质灾害高发区的地震灾区在震后面临着复杂多样、险情危急的多种灾害隐患;救灾及灾区重建工作任重而道远。

  (作者:袁方,中科院研究生院06级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为成都山地所)

 

责任编辑:袁方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