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亚宁在生地所学术报告厅为参加所情教育的八十余名研究生做了题为《绿洲与绿洲生态系统》的讲座。
陈亚宁指出:新疆位于西北干旱区,气候极端干旱,新疆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南方气候湿润有所不同;南方气候相对湿润,在经济发展中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经济发展的方式往往是水——环境——经济;而在新疆,干旱的环境使得生态系统极为脆弱,水是维持生态系统的根本命脉,生态与经济的矛盾十分突出,经济的发展模式以水——生态——经济为主导。新疆的年降雨量非常少,除北疆的额尔齐斯河外,河流的补给水源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河流从山区发源并逐渐消失于荒漠中,山区是产水区,绿洲是耗水区,荒漠是缺水区,在新疆这样的干旱区,水控制着全部的生态过程,决定绿洲形成的形态和规模。
在谈到绿洲的演化规律时,陈亚宁说,绿洲的演化规律有三种:一是绿洲溯源迁移,二是绿洲由河岸向高阶地发展,三是在水源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向下游迁移,但这种情况仅限于个别地区的个别河段,玛纳斯绿洲的开发即是该规律的体现。当前绿洲的演变现状以溯源迁移为主,横向发展也比较突出。由于目前对水源的开发强度过大以致农业用水大量挤占了生态用水,所以对耕地的开垦应该是“以水定地”,形成适宜的绿洲规模。
针对当前绿洲严峻的生态问题,陈亚宁着重向同学们讲解了绿洲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他认为绿洲的合理结构由内到外应是三位一体的,即由内到外是由产业区农田林网——骨干防护林——生态融合区——荒漠植被保育这样的多层次、相互嵌套的结构,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风沙的侵袭,保证整个绿洲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持续。关于如何解决新疆干旱区的缺水问题,他认为即便依靠先进的节水技术,新疆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干旱缺水的状况,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依靠跨流域调水,他比较支持的方式是从雅鲁藏布江调水至新疆,即“南水西调”。
此外,陈亚宁还就绿洲——荒漠过渡带的保育及防护林体系、人工绿洲系统、绿洲经济的发展模式等问题向同学们做了系统的阐述并以问答的方式与同学们做了良好的互动,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