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始建于1878年,迄今已有126年历史的国有特大型煤炭企业--开滦集团是我国煤炭工业的真实缩影,是中国民族工业的摇篮,它见证了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全过程,凝聚了一代代中国人实业救国的梦想和抱负。2007年12月27、28日,在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高鹏、副院长赵红、MBA中心主任徐艳梅的带领下,中科院研究生院07级全日制MBA学生赴唐山开滦集团进行参观。作为MBA第二课堂,此次参观旨在提高我院MBA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选择百年企业开滦集团,是基于开滦集团厚重的中国工业企业历史和文化,让学生们更深入走进国企,让学生们从各方面了解企业,从中品味国企发展之路,从中把握未来发展脉搏,并结合自身,体会做事与做人的真谛。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同开滦集团展开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2007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在开滦集团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在开滦集团建立了MBA学生的实习基地。
两日的河北唐山参观结束了,回到学校却久久不能平静。在开滦煤矿和唐山地震纪念馆参观的景象还历历在目:开滦集团科学严谨的精细化的管理模式、高效的安全生产保障实施系统、感人泪下的解救被困矿工的事迹、开滦集团董事长杨中讲到动情时抑制不住的泪水,唐山大地震带给唐山的灾难以及城市的重建,每一幕都给在内心深处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建于1878年的开滦煤矿的确不愧为:“中国第一佳矿”,在中国最早使用机器开采,铺就了中国最早的准轨铁路——唐胥铁路,制造出中国最早的蒸汽机车——龙号机车,组建了中国最早的自营海运船队。历经百年沧桑,原以为只剩了历史的沉淀,繁华过后,对于一个以自然资源采掘为主的企业一定寸步维艰。然而,冒着纷纷扬扬的雪花,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生机盎然、管理高效,历久而弥新的企业。
其下属的荆各庄矿业公司是行程的第一站,通过企业方有条不紊的组织下井参观、方方面面细致的准备工作以及陪同人员认真热情的工作作风,我们感觉到了这个企业注重管理的同时必然有一个坚实的团队和深刻的文化做后盾。带着对井下一线工人的敬佩之情和对人类征服世界的感慨,也带着种种关于荆欢矿管理之谜,我们吃过工作人员精心准备的丰盛午餐后入住开滦宾馆。
每一个微笑,每一声问候,每一个提醒,这里的每一个细节都被开滦人做的那么好,所有的开滦人都是这样的吗?这里到底采用了什么样的管理模式?
下午的报告会上,荆各庄矿业公司的罗开阳主任解开了谜底。1979年正式成立的荆欢矿,从1984年开始就不断探索并强化内部管理。从1984年到2004年,走过了吃煤工资包干、效益工资承包、内部市场化到三加一管理等一系列经营管理之路,荆各庄煤矿在借鉴煤炭行业先进企业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以用内部价格所衡量的价值为基准的精细管理为目标,把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建立了市场化精细管理模式。运用投入产出理论,实行了价格体系、结算体系、会计体系等的全面预算,从产量、煤质、进尺、单项工程等各指标衡量产出,实现了对传统计划经济生产经营流程的再造。同时成立了决策—参谋—运作—实施的全新组织体系,以市场主体为核心,推出了企业职工“人人都在经营中,个个都在集体中”的人本理念,促进了企业管理由粗放管理向集约管理的转变。
精细化的管理使这个企业将产品市场、开拓运输市场、物资市场、设备市场等借助以内部银行为基础的资金市场有效的连结起来。内部银行有其自己的组织体系和信用工具,有内部结算银行和内部投资银行。这一系列举措使开滦的生产管理变被动为主动,更使企业的理念、流程和机制都得以再造。
一个企业光有产出是不行的,作为一个以煤炭采掘为主的企业,安全必然是头等大事。在全社会越来越提倡关爱生命,企业越来越提倡社会责任的今天,开滦又是怎么做的呢?安全生产是一句口号还是真枪实干?
集团公司负责安全生产的王志奉主任介绍了矿业公司自行开发研制的安全生产实施系统。开发人员紧密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和煤矿安全生产,按照煤矿实际工作的流程,按照管控监一体化的思路,即管理系统、控制系统、监测系统在统一的网络平台和软件平台上的一体化,开发了一套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软件。
谈到安全管理监控模型中的不安全指数时,我们本来对这个指数的科学性是持怀疑态度的,可王主任和另一位领导列举了管理缺陷指数、职工疲劳指数、违章指数等8个客观衡量标准,我们不得不叹服他们考虑问题之周全。这一系统的科学性还在于有一个自结果到原因的追问,针对非伤害事故和人、机、物、环境管理等一系列要素实施的追问为了保证数据的质量,他们采用了市场机制的运行规则,专家打分、划分线路分工排查等措施,不仅便于领导和各级工作人员及时掌握、管理和控制生产和安全,更加深层次的保证了工人的安全。
来开滦前曾经看过这样的报道:开滦工人发扬“顾全大局、锐意进取、百折不挠、勇攀高峰”的特别能战斗精神,不断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昂首阔步地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走出了一条老矿经过改革重新焕发生机的道路。来开滦之后,听到的最多的也是开滦人“特别能战斗”的口号。
他们是怎么特别能战斗呢?听了他们在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沙坡峪奋战三天三夜,救出被困井下5天多的11名矿工的报告,我们全场都潸然泪下。
那一刻,我们的心仿佛被什么牵动了,不知道是被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主义所感动,还是被他们朴实无华的话语所感染,有对被困矿工在井下生死未卜时的焦虑和悲悯,也有对营救队英雄们在恶劣的环境下大义救人的壮举的钦佩,在这和平与发展的年代里,没有硝烟,没有战争,这些可爱的工人却不为名利,甘冒风险,屈膝躬腰,在冰冻三尺之地汗流颊背,为的就是为那11名矿工兄弟打开生命之路。
这11名矿工是不幸的,他们被利欲熏心的非法矿主所利用和剥削,这片私挖滥采的土地险些成了他们的不归路,这11名矿工是幸运的,他们遇到了可爱的开滦人—一群最能战斗的人!
开滦煤矿的行程只有短短一天,在这里,或许我们只看到开滦人许多优秀品质和开滦企业卓越管理的冰山一角,知之甚少却感触颇多。杨总说,他们的非煤炭产业已经开始蓬勃发展,他们要建美丽的矿山公园,他们要打造开滦文化产业,涉足到新能源中去,他们不求最大,但要做成典范。
这一切,我们深信开滦可以做到,可以做好。我们也坚信:开滦一定能够做成品牌,做出标准,真正跨入一流企业的行列。
最后一站是唐山地震纪念馆,这里带给我的将是什么呢?仅仅是历史的记忆吗?还是对人类的顽强和不屈不挠的感叹?
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是迄今为止400多年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惨的一页。以前有书上记录说相当于400枚广岛原子弹在距地面16公里的地壳中猛然爆炸。城市顷刻间夷为平地,24万人死亡,16万人重伤,真是一场人间劫难。
今天在纪念馆里看着这一幅幅逼真的画面,听着解说员详细的略带悲哀的解说,看着光感投影电影里的灾难再现,废墟、狼籍、凄凉,在这个展厅,刹那间觉得人竟是如此的渺小,在大自然施虐时是如此不堪一击。再看现在的唐山,30年时间,政府扶持,人民努力,唐山从震后没有呼吸,没有脉搏,没有流动的血液,只有一片废墟到现在以煤电为龙头,瓷器业为骄傲,冶金业、纺织业、水泥、汽车、机械制造等多位一体化的飞速发展、城市的再造,这一切需要多么伟大的智慧!
看着苍茫的雪地里远处巍然屹立着的唐山新城地标—唐山抗震纪念碑,直耸云霄,昂然矗立,这便是不可折服的唐山人民的精神之魂。这是一座镇定和从容、忍耐与顽强并存的精神的丰碑、生命的图腾。
踏上回北京的归程,心阵阵不能平静。唐山之行,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震撼和思考。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企业要寻求长足发展,要走向世界,这就要求专业过硬的高素质管理人才不断涌现。
有两件事我们要做得更好:第一,好好学习管理专业的知识,为将来能够适应各种瞬息万变的复杂环境多积累知识,增强自己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及解决能力;第二,做一个有高度责任感的人。无论是对家庭、对工作单位、对社会还是国家,都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我想,在未来的日子,我们会更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