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中午,为了进一步提高班级内党员的爱党热情,使党员更好的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同时也积极落实校党委对班级党支部的工作部署,信息学院712班党支部在中关村园区N110教室开展“激发爱党热情,重温入党誓词”活动。
 
本次活动在党支部书记盖淑萍的主持下进行。重温入党誓词结束后,大家对这次活动反应十分积极,纷纷对下一次党组织活动出言献策,提出多项可行的积极建议,并表示在以后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进一步增强党员意识,真正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落实到行动上,在广大同学中起好头,做榜样。
 
 
 
 

2011年10月12日,信息学院第二次思想政治讨论课在同学们的期待中展开,713班同学在辅导员的带领下,针对新疆三区革命与国家利益、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台湾问题的“一纲四目”和共产党敢不敢负起责任来四个话题进行了热烈精彩的讨论。同学们普遍反应,讨论这一新的政治课形式有趣、有益,提高了大家思考分析的能力,并促使我们年轻一代意识到自己对于祖国的责任。

    课堂分为小组讨论、演讲汇报和总结三个环节。初步讨论时,以小组为单位,组员根据课前准备的材料进行了交流、辩论,得到基本的共识。接着每组派出一名代表阐述小组的讨论成果,丰富的内容、个性的呈现赢得同学们掌声不断。最后总结阶段,同学们针对本次讨论课进行了回顾,大讨论课完满结束。

 

 

10月12日下午13:30生命科学院在玉泉路园区综合楼306教室举办了一场题为“辐射危害与人类健康”的报告会,该报告会由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陈英研究员主讲,报告会历时3小时,陈英研究员以渊博的学识、清晰的讲解及缜密的逻辑博得了到场师生的赞扬。
 
陈英研究员首先介绍了电离辐射的基本概念和放射性核素发现的历史,从人类对辐射损伤效应的认识过程讲解了辐射的伤害机理,进而提出了核辐射防护的原则和方法。通过详细列举大量历史数据,包括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后的人群跟踪监测数据,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故20年国际会议资料,以及刚刚召开的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相关会议等披露的健康伤害数据,指出公众对核爆炸和核泄漏事件危害存在误解、普遍夸大和过度恐惧,因此需要专家和媒体共同努力向公众传递正确的辐射危害安全观念。她强调建立核电站时要坚持辐射防护的三原则,即“正当化”、“利益最大化”和“个人累积剂量限值”原则,在此基础上合理选址,设置更高的安全措施,积极发展核能。
 
陈英的演讲澄清了同学们的一些模糊和错误观念,如辐射到底有多大的致癌作用、服用碘能否防护辐射伤害等等,使大家认识到辐射并不可怕,只是因为它无法被人们直接感觉到,所以才增加了辐射的神秘感,只要有正确的认识,是可以做到对辐射很好防护的,而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重大伤害。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中就存在微量的辐射,人类就是在这种天然本底辐射条件下进化、繁衍和发展的,只有辐射到达一定剂量后,才会对人体的生殖器官、骨髓和晶体等造成损伤。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本底辐射量很低,用仪器无法检测到。即便是在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辐射量也只有10-5μSv,远达不到对人体造成损伤的剂量(对于公众来说,辐射限制为1mSv)。而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我国西部地区也持续检测到高于天然本底数倍的辐射,但也没有对公众健康产生危害。
 
到目前为止,普通公众接受核电站事故导致的大剂量辐射的几率极低,但要注意工业放射源丢失等引起的意外照射和医学CT检查中的防护。在使用放射性核素开展研究时,要针对射线的种类,采取切实的防护措施,对质量重、速度慢、穿透力弱的α、β射线,完好的皮肤或一张纸就可以阻止辐射进入人体,因此主要措施就是使用口罩等,同时保持皮肤完好,避免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而对γ射线等穿透力强的射线,则需要对放射源用铅或水泥防护。
 

因此,只要掌握正确的辐射知识,做好放射源的安全保护和个人的辐射防护,辐射其实并不可怕。

 

 

 在过去的生活里,自己对“政治”的概念很模糊,不知道“政治”到底是什,也不曾去了解它。在这段自以为生活中没有政治的岁月里,一提到政治,脑袋里立刻浮现的就是从小听到大那枯燥的新闻联播,不断反复的官腔官话和几年也不变的政治面孔。 在渐渐长大后,有过要去接近政治的想法,想了解一下自己认为只有少数人研究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但是,当自己踏出第一步要去接近时,从小学到大学的政治课教育,则完全打消了我的念头。政治课,带给我的是一成不变的枯燥叙述,学到的是高高在上与己无关的一套思想,读到的是千篇一律的党八股语言。为此,只能叹息,选择远离。 然而,即便是远离,可生活却要继续。社会中存在的所有问题,都会在不经意间来到你的面前。房价、物价,柴米油盐、读书、就业等等,这些生活中的一切都无不与政治和政策相关联,当下的很多社会问题,或多或少的都与过去的政治思想、方针政策有关,同样社会文化的缺失,似乎也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有着某些方面的联系。“政治”是远离不了的。
 
 来到研究生院后,思政课的改革让我再次接触“政治”。“政治课怎么改?”“讨论课如何上?”带着一种疑惑和复杂的心情,我走进了课堂。
 
 在准备第一次讨论课时,班里分了若干小组,针对不同的讨论题,小组成员们一起收集资料,在进行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大家各抒己见,相互辩论也十分激烈。原来,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中有过对政治的思考,有着自己对社会、对国家、对未来的见解,虽然,它是那么的不成熟,也没有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解决方案,但这一交流讨论过程,却让我获益匪浅。
 
 就新疆三区革命问题来说,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个问题相当复杂,并不只是以前认为的宗教信仰或民族隔阂问题那么简单,还有其他各方面的原因。通过讨论,使我们不断地扩展着自己的视野,完善着自己看问题的角度,更客观和辩证的去认识和分析现实的状况。
 
 第一节讨论课结束,虽然仍有许多待解的问题,但让我对讨论课却有了一个重新的定位:讨论一些政治、社会问题,并不是能马上要解决它(或有可能在其中发现具有政治智慧的解决方案),目前我们也不具备这种能力。学习和讨论的目的,在于全面地了解历史和社会的发展沿革,正确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社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少些抱怨,多些理性,让自己能够承担起历史与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并勇敢地担起这份责任。
 
 政治,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正因为我们生存的环境和所处的时代备受关注,所以,我关注政治课的改革,为了对自己负起责任,对时代负起责任,我也将在这学习和讨论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努力寻找奋斗的目标!
 
 
 
 

在建国62周年之际,生命科学学院505班党支部举行了“发扬爱国主义,天安门广场看升旗”活动。

    9月30号晚十点,支部党员及共青团员18人从玉泉路校区步行出发,前往心中庄严的目的地——天安门广场。深夜秋风飒飒,但寒冷的天气和漫长的路程并没有磨灭同志们心中的无限爱国热情。大家秩序井然、情绪高涨,一路唱着《北京的金山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打靶归来》等经典红歌,在漫漫路程中体会火红岁月的热情澎湃,揣度革命先烈们矢志不渝、坚贞不屈的精神。在互动交流的愉快时光里,四个半小时的路程也显得那样短暂,大家顺利到达天安门广场。

    当东方开始露出点点鱼肚白的时候,威武潇洒的升旗班护送着国旗从对面的天安门城楼整齐地走过来,伴着他们厚重的脚步声,大家早已心潮澎湃。当雄壮的中华人们共和国国歌高声奏起,鲜艳的五星红旗伴着国歌冉冉升起,大家感到自己胸膛的热血在沸腾,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国歌。当红旗升到杆顶时,大家情不自禁地欢呼着,激动兴奋得难以平静。随后一群白鸽飞出,翱翔于已经透亮的蓝天,仿佛是飞向自由广阔的未来。

    本次活动给支部党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共青团员们心潮澎湃。大家体会到正是因为无数先辈生命的奉献和执着追求,中华民族才能够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建国的道路充满着艰难险阻,但是只要信念坚定,勇于挑战,我们终会迈向胜利;而未来,强国富民,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已经落在了我们年轻一代的肩上,我们要让这面红旗更加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