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美丽的夏天,又是栀子花开的季节,又是离别笙箫渐起的日子。201169日上午10,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在办公大楼前的广场上为即将告别研究所、踏上新的征程的莘莘学子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新疆理化所所长李晓、党委书记蒋同海、原中科院新疆分院院长周俊林、各研究室主任以及近30位硕博研究生导师出席毕业典礼。毕业典礼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了序幕。

 

忆往昔,总不免离愁遍染;而赞当下、展未来,却让人心情激昂。首先由中科院新疆理化所学位委员会委员、新疆理化所蒋同海书记宣布2011年建议授予学位39名学生的名单。面对这些即将走出研究所继续深造或是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们,李晓所长在随后的致辞中,介绍了2011届毕业生总体情况,赞扬了毕业生们所取得的成绩;对毕业生们表示感谢,感谢他们这三年来在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中作出的贡献和努力;李所长对毕业生们说:“以即将迈入社会这一人生的大课堂中,还有更多的新“课”等着你们去学习,在人生的路途中,在为生活奋力拼搏中,要牢记ˋ学识永远比财富更宝贵ˊ,做事先学会做人,用理性和热情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随后学位授予仪式开始。毕业生依次上台,由研究生导师们亲自为每位毕业生授予学位证书、并合影留念。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导师余学峰老师作为教师代表发言,他结合当下社会对读研究生的种种论调,给2011年毕业生以珍贵的人生建言。他谈到“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儿”,出去工作以后同样多读书,丰富自己的人生内涵,注重个人“德”与“识”的双重修养。老师们诚挚的祝福和中肯的人生建言给与在场的毕业生们莫大的鼓舞。

 

随后,朱李月华奖学金获得者刘永强同学代表全体2011年毕业生代表发言:“回顾三年来的研究生生活,新疆理化所的实验室里记载了太多美好的回忆!今天,我们要毕业了!”毕业既是伤感的,却又是充满希望的。伤感于离别的脚步,希望于未来的憧憬。新疆理化所研究生会主席王瑞同学作为在学研究生代表向师兄师姐们表达敬意:祝贺他们顺利毕业,祝愿他们明天更加美好,感谢他们曾在我们初入学的细心照顾;感谢他们曾在学业上的热心指点,感谢他们曾给予我们的无限关心......

 

最后全体毕业生向导师敬献鲜花,毕业典礼在老师与学生的合影留念中结束,明天他们将扬起风帆奋力前行。雄鹰在风雨中练就坚实的翅膀,梅花在严寒中绽放扑鼻的芬芳。衷心祝愿师兄师姐们在未来的日子里所有的希望都能如愿、所有的梦想都能实现、所有的等候都能出现、所有的付出都能兑现!带着过往的美好回忆,带着青春的经验收获,带着知识与梦想,开始另一个新的旅程。一场最温暖的送别,携带殷切的希望、真诚的祝福,2011年硕博毕业生从这里展翅飞翔!

 

 

 

编者按: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姚士谋研究员退休后,不辞辛劳,赴国内外讲学,应邀讲学所到学校超过了百所。他结合专业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如何与当前生态环境和资源等相结合进行讲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国家和地方政府科学发展、科学地进行城市规划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为国外读者了解中国的城市化和城市规划做了很好的宣传;为国内学子了解国情和城市与区域规划做了很好的知识传授。通过他介绍国外城市与区域规划的经验及案例,为国家和地方政府领导以及学子们提供了很好的学术借鉴。希望广大青年科技人员向姚老师学习,积极宣传我们所和自己的科研成果,扩大所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他是一名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桃李芬芳;他是一名学者,潜心研究地理科学数十载,硕果累累。自从2006年退休之后,年过古稀的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姚士谋研究员,不仅胜利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的合作项目和一些地方政府的重点研究课题,而且还充分利用空余时间,应邀全国多所高等科研院校去讲学、去作学术交流。据不完全统计,截止今年春季,姚老师已应邀去超过100多所国内外高等科研院校访问、讲学,得到了各校师生的热情欢迎与高度评价(可详见百度网、谷歌网)。持之以恒、天道酬勤和时代的责任感是姚老师给我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他结合专业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如何与当前生态环境和资源等情况相结合进行讲授,娓娓道来,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为国家和地方政府科学发展、科学规划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与陆大道院士等对于1996~2006年我国各地盲目建设开发区、大学城,造成城镇用地失控、耕地流失、环境破坏等问题,曾经向国务院提出建议,得到温总理的批示。

 

不仅如此,他还不遗余力的为国外读者讲解中国的城市规划;为国内学子传授城市与区域规划知识。通过他的讲述介绍国内外城市与区域规划的经验教训,用多媒体的方法,介绍各地各国的规划建设特点等,为国家和地方政府以及学子们提供了很好的学术借鉴。

 

姚老师常说,“科学实践活动是必须坚持长期的观测、调研与实践,才能系统地总结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任何一项科学活动,都必须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地理科学,学术成果的总结和升华都离不开实地调研和系统总结”。他也正是秉承这样的精神,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在祖国各地乃至国外考察,很多的专著中的观点、研究方法等都是亲自进行十几次、几十次的实地考察总结出来的。

 

持之以恒不仅体现在他科学研究这一方面,作为一名优秀的博士生老师,姚老师也认为,一个人的知识再渊博,经验再丰富,应传播给更多的年轻人,让更多的年轻人为这一领域做出贡献,才是老师的职责所在。带着这个信念,姚老师在大半个中国都留下了印迹,据不完全统计,姚老师已应邀去的国内外高等科研院校以超过100所(见后附录)。过去他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晚上和星期假日),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手写稿纸,完成了十多本著作(四百多万字)。

 

《中国城市群》一书是我国第一部研究城市群、填补空白的专著。1992年第一次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次资助以及香港大学中国重点研究问题的资助,与2001年、2006年、2008年先后四次出版,发行一万多册,在我国的学术专著能多次再版是极少见的。同时本书出版及时指导了中国各地城市群规划工作,山东、辽宁、广东、浙江等地的规划院、省建设厅多次指定为重要参考书,并作为培训各省规划师的必要读物。本书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全国人大报告(2006年)认为“城市群”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多次提及“城市群”问题。本书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综合概括的有关概念、理论方法以及六大城市群、八大城镇密集区的划分得到广泛应用与深入研究。本专著的多次出版对我国城市群深入研究具有重要实际指导作用,并获得1998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以及华东地区优秀图书出版奖。姚老师在本专著的写作构思、学术思想创新、城市群概念形成于提炼都付出了很多心血与劳动。

 

姚士谋研究员与北京大学冯长春教授等作者的另一本专著《中国城镇化及其资源环境基础》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2006~2009年),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积累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写成的,由科学出版社发行。本书从新的事业深入探索了我国城镇化的资源环境基础及其综合支撑体系。全书分为10章(约60万字),主要研究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城镇发展道路、特点与问题、水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做了深入的系统分析与典型地区研究(苏锡常、京津地区与四川重庆地区等),同时根据我国城乡统筹的历史与规律,重点从制度创新、城镇发展机制等方向阐述了我国城镇发展的大趋势及其发展策略问题,并提出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系列指标与发展模式。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德慈教授认为,此成果的出版为中国城镇化今后的发展历程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我国城镇化健康而科学的发展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姚老师在全国各地讲学的内容和著作大致有以下几个特色:

 

 一是结合他40多年来的研究课题,国外考察与国内重点课题期间的研究成果,为本地理科学与各专业的师生介绍实际成果、范例、研究方法与研究趋势,特别介绍了姚老师与科学院地理所张雷同志共同负责的中国城镇化及其资源环境基础等关键问题。

 

二是结合国情分析与国家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生动形象地讲述了地理科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学科研究的实际意义与学术价值,并在港大、浙江大学等都获得了非常高的评价。

 

三是结合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70周年所庆的科研成果(特别是人文地理、区域经济和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向全国地理界的同行们宣传相关科研成果、研究典型,鼓励地理界的青年学子们为我国的地理科学共同努力奋斗!

 

 四是结合姚老师近5年来在南美、澳大利亚、西欧、北美和南非考察的成果,对有关世界20多个国家城市化、工业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问题作深入分析、探索,并为学生们播放各个国家城市发展与地区特色的多媒体照片,特别是德国、巴西和澳大利亚的规划建设与生态环境实地拍摄的照片,引起学生们的广泛兴趣与关注。

 

姚老师最难能可贵的是,不仅在一些学校(如云大、清华、北大、中文大学等)上课不一定收讲课费,还给各个院校无偿赠送他自己和南京地理所其他老师的一些著作,如中国城市群、中国城镇化及其资源环境基础等专著。与此同时,近几年来,他还拿出在相当部分多所高校讲学得到的费用,作为奖学金捐献给贫困山区的学校,每年资助广东贫困县(平远县)的8位优秀的学生。得到了中国科学院离退休干部局的表扬,2009年曾评为中科院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一尊佛,有光,故能令人仰之。作为老一辈的教师、学者,吾虽不能至,但心永远向往之,脚步永远追随之。

 

 

 

文尔邻教授,传统文化学者、养生学和管理学专家,退休前执教于北京管理干部学院,多年研究中华智慧养生以及《周易》、《道德经》、《黄帝内经》与养生等,在养生益寿方面有独到之处。文尔邻教授自60年代起,遍访太极名家,得其真传,经过四十余年的修炼,并参悟国学经典,养生有成,年近九旬,声音洪亮,鹤发童颜,精力旺盛。他深究儒释道医易,总结养生之道,创编长寿功法,著书《动静之间》。文老诲人不倦,讲课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理论性与实用性并重。2011年6月13日,文教授作为生命健康与中医养生系列讲座的首讲做客中国科学院传授他的养生之道。
 
何为“养生”?
 
“‘养生’就是保养生命,保养精气神。”文老说。大家都知道一个传统理念是“生命在于运动”,文老强调要正确理解这个“运动”,乱动是耗,不是养,传统讲究阴阳平衡,阴主静,阳主动,动静平衡方为养生,就像老子所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文老总结他的养生之道的核心是“内外俱练,以内为主;动静俱练,以静为主”。并举例加以佐证。孔子说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仁者静”、“仁者寿”,“仁”即为内在美,既道出了静修和内修在养生益寿中的作用,“山水”二字也点明了同于大通的智慧;庄子说过“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恬淡无为,众美之至。”文老解释说:“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吐故纳新是调息,是内功;熊经鸟伸是模仿动物的动作,是动功,脾胃不好的就要学熊攀树自悬,心脏不好的学鸟动作轻灵;恬淡无为是静,静功是最重要的。”朱熹修炼颐卦,半日读书,半日静坐;苏东坡修炼胎息;郭沫若在日本读书期间通过盘腿打坐治愈头痛,此后一直延续打坐习惯,享年86岁;国学大师梁漱溟据说儿时身体虚弱,比林黛玉还林黛玉,80岁前练太极,80岁后打坐,享年96岁。讲完这些实例,文老总结他对养生的理解“生命在于动静兼修,以静为主”。
 
养生“养”什么?
 
首先养脑(中枢),其次五脏(脊椎),最后四肢(腿足)。五脏的养也是有顺序的,依次为肾肝心脾肺,肾为精气之源,最重要,平常可以通过按摩后腰肾所在的位置(命门两侧三指处)养肾。
文老还示范了用意念内视五脏的养生法,并在讲述中不断穿插介绍用养生之道解决一些常见病的实际操作。比如,嗓子疼要咽津(津液一有养料,二能杀菌);心火肝火上涨引发的头痛要用肾水来克火解决,手摸地,百会往下长,提腰;腰疼除了上述的手摸地提腰法以外,还可以抖腰,踮起足跟,放松震动,伴随抖腰。
 
养生怎么养?
 
文老主要从大脑、脊椎、四肢、静功、呼吸五个方面来讲。
 
大脑要越练越智慧,可以预见事物的端倪,也叫“知几”。静能生慧,所以可以通过修炼静功养脑。
 脊椎共24块椎骨,分为颈椎(7块)、胸椎(12块)和腰椎(5块)。脊椎与全身的健康关系密切,它的保养关键是“直”,无论站坐走,“直”才能全身气血畅通。具体的保养方法有拉伸、蠕动和下低。文老亲自上讲台示范了拉伸的两个具体操作:一个是向前的,早晨睡醒坐起盘腿,两手自然前伸,额头贴床板,至少数30个数;一个是向后的,腰后靠枕头,后仰,单脚或双脚前蹬。下低就是前面所述的手摸地的动作。拉伸和下低目的都是使脊椎“直”。蠕动的操作是24节脊椎从第一节开始每一节都向前向后各一下。此外向后转肩也可以缓解颈椎的疲劳。
 
养四肢靠动功。可以把架子压低(重心压低)打拳空打,也可以踢毽子空踢,或者打球空投,总之在这种无输赢概念、大脑完全放松的状态下运动。还可以练习握固,像小孩子一样咬牙握拳。还有走圈和走丁字步。走圈相对简单,适合初练者,走圈的要点是手背后放于肾处,眼睛看着圆心,顺时针走,逆时针走,最厉害的是退步走,北大校长马寅初90岁瘫痪后,围茶几走圈锻炼,活到了102岁高龄。
 
静功包括站桩和静坐。站桩的具体操作是咽津走头,两脚平行与肩同宽,伴随双臂抬起成环抱(大自然)状,大拇指往下扣,平视前看,重心由全脚移至前掌,再移至后跟,再移至全脚,如此反复,可以通过调整重心慢慢下坐依次练习高桩、中桩、低桩,最后慢起,慢收两手自然下垂,咽津,两手蹲打丹田数下,结束。静坐,或者打坐,精髓是入静,“由一物代万物,由一念代万念”,放松,专注,最后忘掉一切,进入虚净。文老师还叮嘱可以准备一个装小豆的布球,打坐时放于会阴穴,起按摩作用,会阴穴为长寿要穴。
 
呼吸的修炼也是养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包括调息和忘息。调息即调整呼吸,最好的养生方法是打坐时的调息,胎息最厉害。文老亲自示范胎息,吸气时凹肚,用松肚代替呼,胎息的特点是恍惚、若有若无、缓慢细弱。文老说胎息的优点是运动量更大,而且更适合练动功。调息是手段,忘息则是要达到的境界,最终进入虚净。
 
文老最后总结说养生的方法有千万种,万法归一,虚静修炼是根本,虚静修炼带来虚净的人生,虚净人生才是智慧人生,事业人生,幸福人生。
 
文老的确是养生有成的,这一点通过他连续演讲三个小时的精气神、语言和思维的清晰敏捷、示范动作时身体的力道和柔韧度等等真切地展现在大家面前,眼前的文老确是有些仙风道骨的。有谁想象得到文老年轻时得过喉癌吗?看来大难度过,必有后福。他的养生心得无疑对每一位听众来说都是巨大的财富,感谢文老并祝他一如既往的健康快乐。
 
 

62日上午,中科院成都教育基地举行了2011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中国工程院院士、成都教育基地学委会主任林祥棣,成都分院党组书记、常务副院长王学定,副院长赵永涛,党组副书记彭丽玲,高级主管彭玉水、杨文明及各培养单位的领导、教育干部和院属成都地区毕业研究生、应邀前来的毕业生的亲朋好友200余人参加了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王学定首先代表成都分院向圆满完成学业的239名毕业研究生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说,几年前同学们满怀希望和憧憬来到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在这里勤奋学习、健康成长,与中科院、成都分院各项事业共同进步;明天,同学们即将带着收获与梦想走向新的历程。他希望同学们继续发扬中国科学院“求实、唯真、协力、创新”的传统精神,践行“博学笃志、格物明德”的校训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追求卓越;完善修养,培养勇敢与谦逊的品质;体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的风采,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实现“今天我们以科学院为荣,明天科学院以我们为荣”的心愿,以辉煌的成绩奉献于中华民族振兴的伟大事业。

 

计算所的赵向辉同学代表全体毕业生衷心感谢分院领导和老师多年来的关心、指导和爱护。他说:在今后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将牢记科学院人的精神、牢记恩师的教诲,牢记“今天我们以科学院为荣,明天科学院以我们为荣”的约定,好好做事,好好做人,坚定信念,勇于担当,用我们的努力和成就书写美好人生,让科学院为我们而骄傲。

 

成都有机所副总经理、教育基地管委会委员冯玉军代表导师发言。他说,毕业,意味着回味和收获,更意味着新征程的开始,同学们在新的人生征途上,要注重品德的完善和人格的健全,要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恪守规范的学术道德,要承继传统又要勇于开拓。他衷心希望同学们在新的征程中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最后,林祥棣院士衷心祝贺同学们圆满完成了学业,同时对即将踏入社会的同学们提出了三点希望: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把自己的成长融入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二要勇于创新,在工作中要善于总结和继承前辈好的经验,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三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永远把自己的理想和梦想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毕业典礼上,成都地区各培养单位领导和导师分别为研究生颁发了毕业证书,赵永涛为毕业生一一扶正流苏。

 

 

2011年6月1日,对地观测中心举办了毕业生求职经验交流会。会议由中心学生会具体组织,约40余名学生参加。
 
研究生部的何小伟老师首先介绍了中心历年毕业生的签约情况与就业去向:在就业率100%的基础上,中心毕业生近年来广泛分布于科研院所、其他事业单位、银行、高新技术企业等单位;其次,讲解了学生们普遍关心的一些政策,内容包括三方协议的签订和违约处理、档案管理、对于户口作用的认识等。
 
应学生会的邀请,张国强、王通、张伟光、李晨辉、宋晶晶等应届毕业生介绍了各自的求职经验。他们根据在学期间的日常积累和自己的工作兴趣,分别签约到腾讯搜搜、微软、微策略、投资银行、中科院研究所等单位。毕业生们向师弟师妹系统阐述了求职各个阶段的注意事项,提醒大家要自信,自强,自立,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交流会现场气氛轻松,大家对求职就业展开了深入的交流。根据自己的困惑,在学同学提出如何择业、如何针对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各个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等问题。对此,毕业生们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交流会结束时,师弟师妹们对毕业生们热情而诚恳的演讲报以了热烈的掌声,并表示要以签约好的工作单位、努力达成个人所学与社会需求的有效结合作为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