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下午,中科院武汉教育基地组织专家召开了2011年度“中国科学院武汉教育基地昌华奖学金”评审会。评审委员会由中科院武汉分院院长朱耀仲以及在汉六家培养单位各自推荐的一名专家共7人组成,评审会由朱耀仲院长主持。
      
    经研究生本人申报、所在培养单位推荐,今年武汉教育基地办公室共收到58份昌华奖学金申请,其中:特别奖候选人18人,优秀奖候选人40人。评委专家们对所有申请材料进行了认真讨论和审议,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评选出刘秀敏等8名特别奖获得者和王岚等40名优秀奖获得者。评审会结束后,武汉教育基地办公室将评选结果面向全体师生公示一周。
      
    昌华奖学金是武汉昌华电气设备集团有限公司为支持国家科技教育事业于2009年出资设立,每年评选一次,今年奖学金规模为10万元。该项奖学金旨在促进中科院武汉教育基地的研究生人才培养,激励广大中科学子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成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栋梁之材。
      
    武汉分院领导和昌华集团领导将会在中科院武汉教育基地2011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共同为昌华奖学金获得者颁奖。

 

 

 

上海天文台研究员金双根、李成、郝蕾、赵东海经培训,获“中科院研究生院研究生指导教师培训证书”。此次培训于6月初,在北京玉泉路园区举办。

    此次培训使他们认识到研究生教育在科学院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明确了导师的职责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在于重视学生的思想和各方面成长,增强了自身责任感;加深了对现代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和教育理念的认识,为今后的研究生培养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进一步了解研究生的招生、学籍培养、论文答辩、学位授予等研究生培养流程和重要环节,增强了今后指导学生的规范性和目的性。

    参加培训的导师们纷纷表示:培训使自己熟悉了研究生院的教育体制和相关政策,明晰了导师的角色定位,真正实现了用心做教育。

 

 

 

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最高层次的学历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精、尖人才的重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未来的国家创新能力。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文献阅读”课设立的宗旨是通过对学科前沿的文献进行阅读探讨,培养研究生基本的科研文献阅读、总结和写作能力,提前熟悉和了解所要从事课题的基本内容,为将来尽快进入科研状态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也加强学生和导师、以及学院和导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更好地培养学生。

    针对文献阅读课,学院制定了详细而操作性较强的执行细则和评分标准,并专门安排了专业辅导老师具体负责实施。6月12日(周日)下午13:30,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组织全体相关教师,在教学楼15个教室,对“文献阅读”课选课学生进行了口头报告的全面考核。为办好这次报告会,学院事先专门召开一次全体教师的准备会,进一步明确了组织教师的职责和学生考核的内容。

    考核过程中,学生按顺序发言,准备充分,内容丰富深入,在老师的引导下,提问积极,气氛活跃。尽管还存在一些PPT制作、言语修辞等细节问题,但总的来说,已经达到了本门课的锻炼目的。有的学生用中文报告、英文表述的方式,更是出乎老师和学生的意外,自己也得到了更大的锻炼,效果非常好;有的学生为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除PPT外,直接在黑板上推演公式和图表,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表达能力。

    考核结束后,同学们普遍反映通过这门课的锻炼,收获很大,有很好的效果。大家对文献的阅读、总结和写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学会独立地去思考、分析文献:每一篇文献都有它自己的创新和不足之处,自己如何在已有文献基础上进一步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同时要敢于质疑文献、不迷信权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有自己独立分析和思考之后的观点。

      学院教师认为,文献阅读课的主要不足是学科差异较大,深入交流有一定难度。有些导师布置的文献内容系统,有一定深度,但有些导师却强调知识面的宽度,科普性过强。如何高效地组织好文献课,达到预期的目的,仍值得学院和各培养单位导师一起思考。

 

 

 

6月2日下午,上海天文台研究员刘庆会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天文系的师生进行了一场专题报告,使他们受益匪浅,受到了师生们的热烈欢迎。

    刘庆会于2003年毕业于日本鹿儿岛大学,并在日本国立天文台工作了6年。2009年作为“中科院百人”引进到上海天文台,主要研究方向为:VLBI、射电望远镜和深空探测。

    在报告会上,刘庆会主要对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一,VLBI基本概念及大型望远镜;第二,VLBI技术在国际深空探测中的应用;第三,VLBI在我国月球和深空探测中的应用。最后针对大家最关心的探月工程问题,刘庆会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一些问题。生动而又精彩的报告赢得了在场师生阵阵掌声,报告会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早在2005年10月,上海天文台与中国科技大学签署协议,联合建立《星系宇宙学联合实验室》。2010年上海天文台和中国科技大学共同联合创办“天文英才班”,这也是在中国科学院“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方针指导下,为探索天文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面向大科学工程等国家需求,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与物理基础知识,热爱天文科学研究,毕业后将继续从事天文或相关领域研究工作的高层次精英人才。通过实验室和英才班的建立,双方进一步加强了学术交流,共享科研教学资源。

 

 

 

6月8日下午,生命学院在教学楼902办公室举办了2011年度第三次教学交流研讨会。

    此次研讨会首先由王红副教授做了植物激素生物学课程第八章《独脚金内酯》的教学备课报告。王老师精心制作了幻灯片,先通过介绍近年来发现的多分枝和分蘖突变体的图片引起学生们的思考,利用NATURE上发表的两篇相关文章正式引出本节课所要教授的新发现的植物激素-独脚金内酯,并进一步深入介绍了该激素的发现过程、结构及生物合成、生理作用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相关内容。在随后的讨论中,老师们给王老师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大家建议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调的变化增加授课激情,否则会显得过于平淡;可以在授课中间适时提出问题,进行讨论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把一些最新文献和文章布置给学生,以便于有兴趣的学生在课下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与会的老师们各抒己见,和王老师一起分享了各自的教学体会和多年心得。

    在会议的第二阶段,马晓丰副教授又跟大家分享了讨论课教学的经验和心得。讨论课是研究生院2009年秋季学期开始设立的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程。生命学院目前已开设了《分子生物学前沿问题讨论课》、《生物大分子讨论课》、《植物化学讨论课》、《细胞生物学讨论班》、《植物遗传转化前沿问题讨论班》等讨论课。大家一致认为:讨论课这种形式很受学生的欢迎,对促进学生们主动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在讨论课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比较充足的准备时间。马晓丰副教授与参会老师们分享了两次开设《植物化学讨论课》的经验,要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特别是一些比较内向的学生,要求提前上传相关的幻灯片和文献,以便所有选课学生都能够进行充分的准备。对于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要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进行相关的引导,学科交叉往往能擦出灵感的火花。通过讨论课的开设,不仅使选课的学生在相关知识内容方面得到相应的提高,也能够使任课教师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