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之际,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实践活动。这次参观作为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使同学们在回顾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历史中坚定信仰、踏实学习、不断进步。
抗日战争纪念馆座落在北京西南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600平方米。纪念馆分为“综合馆”、“日军暴行馆”、“人民战争馆”和“抗日英烈馆”等八部分,陈列形式采用巨幅照片、形象图表及现场复原等形式,利用文物及塑型结合的方法组成立体空间。现场的“地雷战景观”、“地道战景观”、“水上游击队”等立体模型使观众产生强烈印象。
综合馆通过大量的照片、文物、油画以及文字材料展示了自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历史。日军暴行馆从轰炸、焚烧、抢掠、屠杀、制造“无人区”、残害妇孺、设立“慰安所”、虐杀大量劳工,制造细菌战、毒气战等各个方面,揭露了日军在中国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
人民战争馆通过介绍和展示抗战时期根据地军民创造灵活机动的武装斗争形式,通过景观,再现了当时的历史。抗日英烈馆馆厅门内侧的西墙上镶嵌着毛泽东“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的题词。英烈厅中的主题雕塑更达到了震撼心灵的效果-战士倒下了,亲吻着祖国的大地,但手中的枪刺直指晴天,意喻着英烈不屈的精神。南京大屠杀以大幅油画为背景,通过实物和被无辜杀害的民众尸体模型展示,再现了“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实。半景画馆以模型和实物相结合,通过声光电控制,真实而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军队在卢沟桥畔与日本侵略者生死搏斗的场景。
整个纪念馆向人们讲述了包括卢沟桥事变在内的历时14年的中国人民用血肉铸就长城的故事。这是一部用实物、色彩、光线、声响和现代立体技术共同构造出的历史史册, 它将抗战各个时期的军事、政治状况以及中国人民抗击侵略者的英勇事迹以及法西斯的暴行真实、详尽 、生动得再现于人民面前。
通过参观,同学们受到了深深地触动。同学们纷纷表示,一定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在党的领导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和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更加努力勤奋工作,搞好科学研究,为祖国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4月22日下午,计算机与通信学院党总支就端正入党动机、真正做到思想上入党等话题,组织钟进文等7名入党积极分子学员进行了交流讨论。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彭悦霞老师、学生管理胡秀莹老师,以及学生党支部书记于萌、王丽等参加了讨论。
在对入党动机话题的讨论中,学员们认为入党动机不纯的根本原因在于立场不坚定和思想认识不够,如果不端正入党动机,则难以抵抗种种诱惑。同学们认为要真正做到从思想上入党,必须要树立正确的目标,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从实际出发,以正确的标准来约束自己,为社会为国家踏踏实实做贡献。同学们还结合在日常生活、学习科研、学风纪律的情况,提出在从小事开始培养组织纪律性、在平时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注意细节问题,提升自身党性修养。
对于党校学习和自学,同学们谈了个人收获和体会。周俊平认为通过学习一些优秀党员的事迹,思想认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丁承说通过观看优秀党员的例子,看到了他们的先进性,也认识到了自己的前进方向。张宁说印象最深的是组织的胸怀之伟大,建立统一战线的做法让他在为人处事上受到很大的启发。朱建鹏则认为从课上观看的录像资料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的经济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钟进文谈到看到当年毛主席被困井冈山,面临巨大的困境依然坚定信念,坚持自己的理想,深受感动。等等。
彭悦霞在总结时,对同学们的踊跃发言表示赞赏,同时倡议同学们作为中科院的研究生,要认真搞好自己的学习,端正入党动机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不断提高对党的认识。彭悦霞说,既然有着强烈的入党愿望,就更要向一名合格的党员看齐,在学习科研工作中,保持一种严谨的态度,秉持一个正确的标准,认真的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物。
4月21日下午,国资委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李保民等领导一行6人来继续教育学院考察并洽谈合作。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苗建明副院长、中科院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霍国庆院长及合作部的相关人员等出席了本次洽谈会。
苗建明副院长首先代表研究生院对国资委研究中心各位领导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中科院研究生院的发展情况。国资委研究中心李保民书记就国资委研究中心与继续教育学院的合作提出了具体建议,并要求随行的有关人员负责落实。
继续教育学院霍国庆院长汇报了继续教育学院发展战略规划和重点项目开发的基本情况,与来访的国资委领导沟通了合作设想,双方一致建议结合各自优势,发挥所长,形成“产、学、研”的整体合作,为提升我国大型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做出贡献。
会谈期间,双方初步确定了战略合作的内容及实施时间。会谈结束后,霍国庆院长陪同国资委研究中心李书记一行6人参观了继续教育学院的办公场地、教学场所及设施。
4月22日,地球日当天晚上,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的刘澜波教授给同学们做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通过噪声来探测地球的讲座。报告由地学院史保平教授主持。
讲座开始,刘教授播放了几段噪音、地震前后音频、雷声等音频。按大部分常人的观点,这样的噪声是没有什么用处的。然而,在刘教授看来却并非如此。噪声也可以作为一个非常好用的手段,用以探测科学数据、寻找科学真理。刘教授从物理原理,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角度对噪声探测进行了具体阐述,并与同学们分享了他本人同中国地震局合作关于北京地区浅层地球物理探测的项目所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即从观测的背景噪声信号中提取高分辨率的沉积层厚度,速度及共振频率等场地响应信息,探索发展新的城市地球物理探测途径,更新和完善城市的基础信息库数据。这项工作主要在北京城区内实施开展的。刘教授的小组完成了北京市1000多个点位的地脉动背景噪声数据的采集工作,通过初步的处理分析取得了北京市五环路内高分辨率(1~2km)的沉积层卓越频率、放大倍数和沉积层厚度等结果,为工程抗震设防提供精细的地震动分析结果。这项技术还可以在其他领域应用,刘教授给同学展示了噪声探测技术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应用。
在认真聆听和学习刘教授的讲座过程中,他不断和同学们互动。在报告讲述完毕,刘教授就同学们的提问进行了耐心细致和生动的回答。并对同学们的大胆和有启发意义的提问给予了赞赏。
讲座内容丰富精彩,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整个讲座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最后报告在同学们热烈掌声中结束。
刘澜波: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的刘澜波教授,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刘澜波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后获得斯坦福大学地球物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现就职于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地球物理和民用环境工程系。刘教授还是美国地球物理学会、声学学会、地球物理探测学会、地震学会以及环境和工程地质物理学会会员。刘教授长期致力于计算电磁学、电磁波成像、探地雷达应用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具有很深的造诣,已经发表了论文10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