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9日下午,对地观测中心第三届研究生会换届选举大会在中心西区会议室成功举行。出席此次会议的有人教处和团委老师,会议由第二届研究生会主席钱凯主持。
  
  首先,钱凯做了2009年度第二届研究生会工作总结,之后来自东区和西区的十几名候选人做了精彩的竞选演讲,经过多轮投票最终选举产生了第三届研究生会主席团,大会根据选举结果宣读当选名单:殷雄(主席),郭晓敏,屈倩,邹佺,刘九良,杨洋。
     
  最后,会议邀请人教处和团委的老师发表讲话。他们对第二届研究生会过去一年所做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且希望新一届研究生会勇于开拓,在工作中不断提升活动质量,为研究生同学做出更大贡献。
     
  至此,对地观测中心第三届研究生会换届选举大会完成所有议程,圆满结束。这次大会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为研究生会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对地观测中心第三届研究生会海报
 
 

 对地观测中心第二届研究生会由钱凯(主席),张鑫(副主席,生活部部长),李斌斌(副主席,体育部部长),庞律(副主席,学习部部长),高丛珊(副主席,文艺部部长),吴頔(副主席,负责东区事务)6人组成,于2009年3月经中心全体研究生代表选举产生,任期一年。一年以来,第二届研究生会成员响应同学们的需求,维护同学们的权益,围绕日常的生活与学习开展了各项活动。
      
 现在回顾和总结中心第二届研究生会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进一步研究探讨今后我校研究生会工作的方向和目标。希望新一届研究生会能更好地为广大研究生服务,努力开创中心研究生会工作的新局面,继续为服务广大研究生全面成长成才贡献青春和智慧。
 
1、积极拓宽渠道,热情服务中心研究生
     
 本届研究生会开学时帮大家办理学生公交卡,期末帮大家集体订火车票,提供生活上的便利。负责管理学生的FTP,统一办理学生邮箱,并且分别针对毕业生以及在读研究生设计了主题文化衫。

办理学生公交卡、订火车票,提供生活上的便利

办理学生公交卡、订火车票,提供生活上的便利

 

学生FTP

主题文化衫
 
2、拓展文体赛事新局面,营造欣欣向荣的文化氛围
     
 由于研究生人数少,时间安排较自主,用于体育运动的闲暇时间相对减少,针对这一问题,研究生会根据活动集中,特色鲜明的工作思路,用较少的几次时间组织相对集中的文体活动。如组织羽毛球比赛,篮球训练,并为大家办理了游泳卡。研究会还协办了中心一年一度的2010年迎春联谊会,为广大同学提供一个展示才华和特长的天地。

羽毛球比赛                          篮球训练

 
中心2010年迎春联谊会

活动海报

3、延续传统活动,丰富研究生生活
     
 本届研究生会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开展了各项活动。一年一度的春游和秋游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教师节到来之际,代表全体研究生给中心老师送出节日礼物,表达了全体研究生对老师们的祝福。在中心承办的国际数字地球会议(ISDE6)举办之前,研究生会组织学生开展志愿者培训活动,志愿者在会议会务工作中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

4月份,古崖居和龙庆峡春游                             9月份,灵山秋游

毕业生求职经验交流会                 怀柔植树                     参与系列电视节目录制
 

志愿者培训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今天的研究生会站在一个新的起点。我们应认真总结上届研究生会工作的经验教训,积极开展今后的工作。希望下一届研究生会能不负众望,把握时代脉搏,抓住历史机遇,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机遇与挑战,完成在新形势下开创研究生会工作新局面的崇高使命!
 
 
 
 

  作为“地球周”的首场活动,4月20日晚,来自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勘探与开发》编辑部主任、副主编王大锐教授以“走进石油”为题,为同学们做了一场生动有趣的科普报告。  

 在讲座中,王教授声情并茂的介绍了石油种类、成因、勘探等一系列知识,并穿插了若干珍贵的图片资料。尤为精彩的是,每讲到一个知识点,见多识广的王教授总是有说不完的故事,从各个侧面来论证。王教授介绍说,石油工业也是技术密集型工业,当新的技术问世时,第一使用领域是军事,第二使用领域便是能源产业。他带来了若干视频,更直观的展现了石油勘测的原理和相关开采技术。通过讲解,同学们不仅了解了石油领域的若干基本知识,而且对于石油系统组成、石油工业上下游现状、石油勘探过程的技术发展、我国先进的石油开采技术、国家石油储备战略等有了大致的认识。 

 石油作为主要的能源形式,是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王大锐教授在讲座中多次谈到国家之间的能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等)利益之争。在讲座的后段,王大锐教授特地介绍了未来中国的能源走向——未来的石油勘探领域,包括地层—岩性油气藏、前陆盆地、叠合盆地中下组合、海相碳酸盐岩、老油区勘测等方向,这也是未来石油工作者的努力方向。 

  整场讲座持续了2个半小时,王教授引用生动翔实的实例,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石油勘探队伍的艰辛往事等,娓娓道来,使同学们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在讲座的最后,意犹未尽的同学们向王大锐教授提出了各式各样的问题,既有石油勘测的专业疑惑,也有对于世界大国能源局势的揣度等,王大锐教授风趣而耐心的一一做了回答。 

  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地学院“地球周”其他活动将陆续展开,敬请关注。



 4月18日,管理学院组织党员参观了红色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河南林州红旗渠。林州人民的壮举,不仅给后人留下了可以浇灌几十万亩田园的水利工程,更重要的是留下了宝贵的红旗渠精神。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林州人民当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战天斗地的勇敢精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河南省林县山多地少,石厚土薄,凿井无泉,引水无源,自然条件十分恶劣。1960年,以杨贵、李贵“二贵”为首的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提出“用林县人民勤劳的双手,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誓言,他们决定在太行山开凿一条引水渠,从山西省平顺县把漳河水引入林县,并给这条渠取名为“红旗渠”。
 
 红旗渠的施工期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和“文革”的迷乱时期,修渠工程浩大,施工环境恶劣,技术装备简陋,资金和物资短缺,民工每天只有6两粮食,依靠掺和着野菜充饥。20万林县民工克服种种困难在太行山上劈山开石,建成全长1500公里的干渠,林县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创造了这个奇迹,不要说在当时那样的条件,就以现在的科技水平,就算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也堪称为人力、人智、人气的绝笔。红旗渠中凝结着前辈无数的血汗和智慧,伟大的红旗渠精神就是在这样的修建过程中孕育而成的,它是林州人民整整一代人用青春、鲜血和生命筑就的。也正是这伟大的人造奇迹中孕育而生的红旗渠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奋发进取,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缓步走在渠边,仔细辨听着渠水流淌时的声音,放眼望着山边整齐的梯田,绿油油的远山,一切都这么美好,这么自然,不禁感叹红旗渠工程的伟大。正是这绵延1500公里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变了林州人世世代代贫穷缺水的命运。现在的红旗渠蜿蜒于太行山区崇山峻岭之中的悬崖峭壁上,如同“人工天河”纵贯林县全境。
 
 红旗渠的建设实践说明,只有为民执政,才能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使正确的决策变成现实。同20世纪60年代相比,今天的各方面条件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变化是来之不易的,是前辈们历尽艰辛,流血牺牲换来的。不能忘记过去,忘记就意味着背叛,越是条件优越,越需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在当前社会生活中,一些不良风气有所抬头,贪图享乐、铺张浪费、追求高消费,甚至损人以利己、损国家以利己的腐败现象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社会风气以及党的形象,要想转变达种不良风气,就必须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学习和发扬红旗渠精神。
 
 作为一名当代青年,要把实现现实目标和远大理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脚踏实地的工作,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力争做身先士卒、带头苦干,不讲空话,多干实事的模范;做诚实朴素,勤俭节约,不计得失,无私奉献的模范;做不怕困难,主动工作,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模范。以实际行动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为现代化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红旗渠时期相比,今天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没有变,红旗渠精神永远不能丢。红旗渠精神动人心弦,启人思考,催人奋进。它反映了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红旗渠精神不会随着时代的远去而疏逝,而是历久弥新,光彩照人,长驻人民心中。我们要刻苦工作、实事求是、勇于创新,不断把红旗渠精神发扬光大!
                                             
                                                                                      
 

  根据教育部、广东省和中科院研究生院招生工作统一部署,广州地化所于4月6日-7日组织进行了2010年硕士招生第一轮复试工作。复试工作之前,该所认真制定了招收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方案和复试规程,复试小组由5名以上研究生导师组成。复试内容包括专业知识复试、英语口语与听力测试、体检和思想品德考核等。复试小组着重考察了考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综合能力,了解考生从事科研工作的潜力和创造力。

  2010年,广州地化所原下达硕士计划数为74名,其中全日制工程硕士8名。经过向研究生院积极争取,后期增加了4名学术型硕士和4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指标。近日,该所在保证招生质量的前提下圆满完成了2010年硕士招生复试工作。经复试考核,53名硕士考生拟被录取。

  近年来,广州地化所不断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在注重生源数量的基础上,大力抓好生源质量,积极开拓生源渠道。一方面,导师积极主动到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西北大学等高校举办学术讲座和宣传工作;另一方面,该所相继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吉林大学、西北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建立接受硕士推免生的联系工作机制,使研究生的生源质量得到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