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范成新研究员、张路副研究员等撰写的《太湖-沉积物污染与修复原理》一书去年12月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47.8万字。作者在对太湖多年来第一手资料系统总结的基础上,从水系尺度着手分析了湖泊沉积物来源、污染物在沉积物中垂向分布特征及其形成原因,从界面的微观和中观角度阐述了湖泊沉积物中污染物的暴露风险、生物可利用性及其环境污染效应;从污染控制化学视角出发,揭示了采用不同原位修复手段对底泥污染的控制原理,总结了实现其污染控制效果的途径和环境条件,提出了污染沉积物的修复模式。
全书共分8章:第一章入湖水系沉积物中污染物赋存及风险;第二章河口湖湾泥沙沉积及悬移质环境行为;第三章湖泊沉积物营养物赋存及生物可利用性;第四章湖泊沉积物重金属累积特征及环境危害性;第五章湖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生态毒性及暴露风险;第六章湖泊污染沉积物疏浚与新生表层控制效应;第七章湖泊水生植物对污染沉积物修复效应;第八章湖泊污染沉积物原位修复原理与模式。
本书主要受助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科学技术部、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江苏省水利厅等部门的研究项目,依托我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的实验条件完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的一本综合性教材和重要参考文献。
1月8日下午,近代物理研究所2009年冬季学位委员会工作会议在6号楼3楼会议室顺利召开。会议由肖国青所长主持,所学位委员会20余名委员参会,教育管理干部列席了会议。
会议审议并以无记名投票表决通过了8名研究生2010年春季学位授予初审、张子民等4人博士生导师资格申请、冯兆庆等8人硕士生导师资格申请。
会议审议并通过了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稿,对近代物理研究所现行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学分及学位申请的基本要求等内容提出了修订意见。会议决定,2010年近代物理研究所申请新增生物物理学博士培养点、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和材料学2个硕士培养点;决定2010年加强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加强博士研究生课程建设与评估工作,进一步加强招生宣传与咨询工作。
1月11日,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2009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会议,并为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和国际科技合作奖的获奖代表颁奖。
我校地球科学学院杨复沫副教授参加完成的“大气颗粒物及其前体物排放与复合污染特征”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项目完成人为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贺克斌、郝吉明、段凤魁、香港科技大学环境学部的陈泽强和中科院研究生院的杨复沫。
该项目基于长期、连续的野外观测、实验室模拟和模型计算,发现二次无机颗粒中硫酸盐成因的季节、地域差异;定量解析出含碳颗粒物的生物质燃烧与二次来源的贡献;揭示出大气颗粒物典型有机/无机组分的吸湿性影响规律;建立了复杂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方法,编制出我国NOx高分辨率排放清单。部分成果被《北京奥运空气质量保障方案》采用。该成果共发表学术论文116篇,SCI检索论文50篇,被国内外学者他引1497次,SCI论文他引849次。成果被国际同行评价为“原创性”工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据悉,中国科学院院士、知名数学家谷超豪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资深航天专家孙家栋荣获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胡锦涛为他们颁奖。 2009年度全国授奖项目374项,其中自然科学奖28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7项);技术发明奖55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53项);科技进步奖282项(特等奖3项,一等奖17项,二等奖262项)。作为第一完成人或完成单位,中科院获2009年国家科技奖29项,其中自然科学13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2项),占全国颁奖总数的46.4%,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4项。中科院植物所、华南植物园和昆明植物所等单位完成的“《中国植物志》的编研”打破了自然科学奖两年空缺,获得全国唯一的自然科学一等奖。中科院推荐的美国光学和凝聚态物理专家沈元壤(Yuen-Ron Shen)、日本专家有马朗人(Arima Akito)、法国化工专家石·米歇尔(Michel Che)获得2009年度国家科技合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