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0日下午13:30,资源与环境学院811班的同学在班长许策和党支书杜帅的带领下,参观中国科学院大学校史馆,了解我校建校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中的点滴风雨,领略一辈又一辈科院科研人献身科研的崇高精神。

校史馆规模并不算大,但馆藏资料丰富,馆内干净整洁,结构错落有致。同学们怀着缅怀和景仰之情走进安静庄严的校史馆,聆听管老师细心而生动的讲解。

谈到建校之初的那段历史,管老师自豪的说,科院与共和国共诞,在国内最早开始研究生教育。而讲到科院的被迫南迁,管老师的讲解中无不流露出惋惜之情。初创探索之艰辛,历史命运之曲折,深深地印在每一位同学的心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科学教育事业开始恢复并迅速发展,而我校是所有高校中的佼佼者。管老师提到了几个“第一”:第一个理学博士、第一个女博士等,展现了科院雄厚的科教实力。进入新世纪以来,科院继续快速发展,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管老师生动而富有感情的讲解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认真聆听讲解,仔细观摩史料文件,积极提出疑问与管老师探讨。例如科院为什么三次更名,几经周折,最终使用现在的名称“中国科学院大学”,以及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历史渊源等。谈到国科大今后的发展,管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希望我们作为新时代的科研生力军,一定要继承先辈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为祖国的科学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观完毕,走出校史馆,同学们感慨万千。党支书杜帅表示,我们必须铭记这段艰苦卓绝的历史,肩负起科研报国的重任,通过这次参观校史馆,我们得到了很好的教育和勉励。弘扬校史文化,振我科研雄风!

2015年3月21日,资源环境学院808班举行班级内部3+2篮球赛。3+2篮球赛是在五人制篮球的基础上,每队由三个男生和两个女生组成的男女混合的篮球比赛。

时至春分,春风吹走了多日的雾霾,原定的羽毛球活动因为风吹而无法进行,为了不浪费难得一见的蓝天,也为了在切磋中增加运动技巧,同时,也为了弥补院校各级比赛中女篮比赛欠缺的遗憾,808班同学自发组织了一场全场的3+2友谊赛。

因为是友谊赛,尽管叫做比赛,尽管有着积极的拼抢、有着犯规的的吹罚,罚球的措施,但是却没有明确的计分,努力是一种态度,胜负却无关紧要。这,也是竞技体育的魅力所在。

春风吹干额头上细密的汗水,这个龙抬头的春分,我们记得,只因我们在一起。

2015年3月18日,“王天眷讲坛”第七讲在频标楼一楼报告厅举行。本次特邀主讲嘉宾为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Glen H. Elder, Jr.讲席教授Gary J. Pielak,他给我所师生带来一场题为“Unexpected strength of protein quinary interactions”的精彩报告。刘买利所长主持此次报告,代表我所师生对Gary J. Pielak教授表示欢迎,并向Gary J. Pielak教授颁发了“王天眷讲坛讲席教授”的聘书和铭牌。

Gary J. Pielak教授目前主要从事大分子拥挤环境下及活细胞内蛋白质化学的研究,在蛋白质in-cell核磁共振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是细胞内蛋白质研究的开拓者之一,曾多次担任蛋白质相关国际会议主席。他在 Nature,PNAS,JACS等国际顶尖杂志上发表了120余篇论文及综述,被SCI论文引用达到4000余次。

传统的细胞拥挤环境的理论(crowding theory)认为:细胞内大分子处于一个充满其他大分子的拥挤环境中,而大分子的排斥体积效应对蛋白质的生物物理性质造成影响。这种理论对理解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功能具很重要的意义。但是Gary J. Pielak教授指出排斥体积效应不能解释很多的实验数据,他认为除了排斥体积效应外,还应考虑其他大分子的拥挤环境对蛋白质还有“quinary interactions”即第五级的相互作用,由细胞拥挤环境决定的这种相互作用对蛋白质的功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Gary J. Pielak教授以面条代表无结构蛋白质,以面团代表有结构蛋白质生动地深入浅出的为大家讲述细胞拥挤环境对蛋白质稳定性的影响。通过NMR方法测定在不同的拥挤环境中蛋白的吉布斯自由能的改变,得出细胞拥挤环境对蛋白质吉布斯自由能的改变有影响。结果表明蛋白质在细胞拥挤环境内的稳定性与在PVP、Ficoll等常用拥挤试剂中的稳定性有明显差异。

报告结束后,Gary J. Pielak教授与大家热情互动。回答了大家的提问,并对相关的学术问题与在场师生进行了细致的交流和讨论。 

2015年3月21日下午2:00,804班与513班全体同学,在高能所篮球场进行了一场“两班四所”大联谊,“两班”包括资环学院804班和生科学院513班,“四所”即成都生物研究所、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所、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此次活动共分五个环节展开。

活动最开始,513班的熊伟同学使用吉他演唱了黄家驹的《情人》,804班的黄丹青同学使用二胡演奏了《青花瓷》、《赛马》。紧接着,进行了班级拉歌活动,513班的同学最先唱了《小苹果》,使气氛一下子高涨起来,。804班同学紧随其后演唱了《童年》、《我相信》、《好汉歌》等,不甘示弱的513班同学随即又唱了《团结就是力量》《千年等一回》,804班同学立马回以《法海你不懂爱》,最后第二环节以两班共同的合唱了《朋友》结束。

活动第三环节,为了促进男生与女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开展了生动有趣的“五毛一块”活动,男生“一块”、女生“五毛”。活动第四环节为“飞夺泸定桥”。该活动将全体同学分成6个组,每组12人,活动负责班委将事先准备好的泡沫垫分给每个小组,每组六个,全体小组成员每人必须站在泡沫垫上身体任何部位不能着地,最先移动到终点的为胜。随着主持人一声“开始”,比赛便如火如荼的展开了。此环节充分体现了两个班级的同学相互合作的互相鼓励的精神,最终由张涌灵所在的小组获得了第一名。

最后一环节,大家围坐两圈,玩起了“不能说7或者7的倍数的游戏”,在遇到7或者7的倍数没有叫“过”的同学将接受惩罚。该环节喝彩声此起彼伏,因为此次的惩罚是在指压板上做“俯卧撑”或者是“跳十下”,刺激程度可想而知。

活动持续了接近三个小时,在给大家发礼品和对负责此次活动的班委纸质评价中结束。相信经过此次的联谊活动能够使两个班更加了解,增进友谊,未来共同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

2015年3月9日—16日,美国内华达大学著名教授、富布赖特学者Andrei Derevianko教授应严宗朝教授邀请来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术访问。

Derevianko教授在理论物理研究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他在原子宇称不守恒弱相互作用研究、多体原子结构的精确计算、以及超精细光钟与微波钟的探究等方面有很着突出的贡献。他同时还兼任美国物理学会“理论原子分子与光物理学部”(TAMOC)副主席。目前为止,Derevianko教授已经在国际著名期刊杂志,如《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Nature Physic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发表文章已达100余篇,引用达4000余次。

访问期间,Andrei Derevianko教授于2015年3月10日在频标楼四楼报告厅给我所师生做了题为“Many-body atomic structure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searches for new physics and quantum technologies”的精彩报告。报告主要讲述了多体原子结构的精确计算在新物理的探究和量子技术方面的应用。Derevianko教授以铯原子为例阐明了“原子宇称不守恒中的核弱电荷QW和额外电荷玻色子质量的确定迫切需要原子结构的理论计算达到前所未有的精度”,故发展下一代相对论原子结构计算方法是探究新物理的基础。Derevianko教授在报告的最后还阐述了原子结构的精确计算对于设计新型原子钟的重要作用,并对其在核钟理论研究方面所取得进展和下一代核钟预期能达到的精度做了简短的介绍和展望。

2015年3月13日,Andrei Derevianko教授再一次为大家做了题为“Hunting for dark matter with GPS and atomic clocks”的学术报告,此次报告主要是介绍了他近期在Nature Physics上发表的“利用原子钟网络探测拓扑缺陷的暗物质”理论前沿研究工作。目前,高精度原子钟在宇宙学方面的应用受限于基本物理常数随时间的变化,而空间尺度上庞大的暗物质,如具有稳定拓扑缺陷的暗物质,能够诱导基本物理常数的变化,故关联原子钟网络被Derevianko教授提议作为探测拓扑缺陷性暗物质的新技术。

Derevianko教授的两场报告引起了在场师生的广泛兴趣,大家就下一代更高精度的核钟、高电荷离子钟、以及原子钟应用于暗物质的探测等方面与Derevianko教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报告结束后,Derevianko教授就以后可能的合作研究方向与所内研究人员做了更深入的探讨,同时,他也希望对原子多体理论研究有兴趣的研究生能够加入到他的团队,与他一起做出更多更漂亮的基础物理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