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完善党支部全体同志,环资学院802班党支部全体党员于2015年6月5日,在教705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大会。

主持人宣布大会正式开始后,全体党员依次上台进行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员们着重指出了自己在学习工作中的不足,开展自我批评,对自己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决心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也诚恳的提出了其他同志存在的不足,并希望以后能互相指正,共同进步。

通过此次大会,使得全体党员发现并解决了不少问题,对于每位党员的自我认识,自我提升起到了很大帮助。希望以后能够更多的开这样的会来不断的提高党员的整体素质,积极推进了学生党员的素质建设,为保持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打下了坚实基础。

不期而遇的夏季学期,有幸选了我国生态学家赵士洞老师的《中国植被的类型、区划及保育》,短短一星期的课程,所得却足以受用一生。

赵老师今年已经75岁高龄,是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的一员。该演讲团组建于1997年,是一支精选的以中国科学院为主,包括各部委、院、校和部队的离退休及部分在职的专家教授组成的在科普界倍受关注的科普队伍。现有团员50余人。虽然已是古稀之年,但是赵老师讲课时却依然口齿清晰,思维灵敏。只是手有时候会不住地颤抖,后来询问得知,赵老师身体情况很不好,曾经做过一场手术导致脊椎受损。但是尽管如此,赵老师依然坚持站着讲课,因为他觉得,自己一旦坐下去就站不起来了。人,就像一个生态系统一样,需要给自己一点压力。

讲课的过程中,赵老师对植物的拉丁名以及英语都随口拈来,而且发音很纯正。这在老一辈的科学家中是不常见的。原来,第一外国语是俄语的赵老当年为了出国做访问学者,在外教以及老师们的帮助下,特地进行了9个月的英语集中学习。那一年,他42岁。42岁的人开始学英语,面对的困难和压力可想而知。然而,赵老师却一路坚持下来。每天都在人文楼那里的郭沫若雕像前苦读英语,练习发音,提高语速。现在说得一口流利口语的赵老师还经常给留学生讲课。直到现在,赵老师每天都会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听英文广播,避免一些不常用的单词边缘化,同时也不断刺激自己的大脑,使得脑子越用越灵。

谈及现在的学生花了那么多的功夫却还是学不好英语的问题,赵老师认为这一点和教材以及教育理念有关系,另外和自己的学习方法也有问题。因为现在的学生没有花一段时间进行集中学习,往往都是背了几个单词就干别的事情去了,大脑很容易遗忘,所以投入和付出不成正比。另外,坚持很重要,想做好任何事情,都要下苦功夫。

“年轻人,什么都来得及。”这是赵老师最后给我们的忠告。我想,我会永远记住这句话,也在此与各位共勉。

日,成都教育基地举行2015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成都分院党组书记、常务副院长王学定,副院长、教育基地管委会副主任陈锋,成都生物所副所长刘庆,成都有机所总经理助理袁伟成,成都计算所总工程师钟勇以及来自院属成都地区各培养单位的教育干部和130多位研究生参加了毕业典礼。 

陈锋代表成都分院、成都教育基地管委会向圆满完成学业的2015届毕业研究生表示热烈的祝贺。他希望同学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国科大学子的寄语:“科学家有祖国,要有一颗爱国之心,应该为这个国家、为这个民族、为养育你的人民,包括你自己的父母,尽量多做些事情。你们年轻人,生逢其时,为之奋斗吧!”,同时继续践行“博学笃志、格物明德”的校训,在各自的领域辛勤耕耘,把所学的知识回馈社会。陈锋祝愿同学们在未来人生旅途中,以信念支撑不懈奋斗,以自强实现不断进步,以宽容包容矛盾冲突,实现人生的和谐,收获精彩、快乐的人生! 

毕业生代表王勇博士代表所有毕业生感谢导师的培养,表示将牢记‘博学笃志、格物明德’的校训,做一个拥有智慧并富有激情的人,胸怀大志并脚踏实地的人,德才兼备并勇于创新的人,富有责任并敢挑重担的人,懂得感恩的人。 

导师代表成都山地所博士生导师张建辉研究员希望同学们踏上人生新的起点,要继续加强学习,虚心向前辈、向同事请教,适应职业身涯新的环境和挑战。成为国家合格的人才。 

毕业典礼上,成都地区各培养单位领导和导师分别为研究生颁发了毕业证书,王学定为他们一一扶正流苏。 

6月24日,近代物理所举办第11期“人文论坛”,邀请西北民族大学牛宏博士和刀吉仁青博士做了题为“藏文化与藏传佛教信仰与认识”的报告。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其中藏族是重要成员之一,有天祝藏族自治县和甘南藏族自治州等。藏传佛教作为一个很有特点的佛教形式,人们对其持有浓厚的兴趣。因此,近代物理所组织了本次藏文化和藏传佛教讲座。

牛宏和刀吉仁青从藏传密宗的特质、藏传密宗中的神灵世界、藏传密宗对死亡的认识和实践、藏传密宗的大众信仰、对藏传佛教的认识等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藏传佛教的特点,以及相应的基本常识,比如藏传密宗的门类,本尊法、护法神的含义,法器的作用,中阴学说等。两位博士的报告对听众正确认识藏传佛教,了解这个特殊的文化现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6月24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的佟振合院士进行了“超分子体系中的光诱导能量传递、电子转移和化学转换”的讲座。

本次讲座着眼于“分子聚集体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取氢气”这一新能源方向,首先介绍了当今社会能源和环境问题,当今世界能源紧缺环境压力大,可持续发展收到挑战,急需寻找一种可再生能源;之后引入太阳能,并就太阳能的利用进行了宏观策略和化学技术上的阐述。

佟振合院士指出,能源和环境是人类社会最关切的问题;全世界的年耗能2010年约为14太瓦,2030年将达到20太瓦,2050年将达到30太瓦,本世纪末将到45太瓦。现在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是化石能源,化石能源的分布世界上为煤26%,石油40%,天然气24%,而我国为煤72%,石油20%,天然气2%。化石能源的使用对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化石能源是地球上的植物在过去6亿年光合作用积累的结果。现在全世界每年的能耗相当于地球过去五十万年光合作用积累的化石能源。化石能源终将耗尽。不仅如此,化石能源的使用对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化石能源的使用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我国85%的CO2、90%的SO2和73%的烟尘都是燃煤排放的。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是当今世界迫切任务。而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地球表面每年接收的太阳辐射能约为120000太瓦。地球每1小时接收的太阳能足够全世界一年的消耗。如果太阳能的转化效率达到10%,0.16%的地球表面每年提供的太阳能约为20太瓦,超过现在全世界每年的能耗(14太瓦)。关于太阳能的开发使用,中国、德国、日本、英国、美国五个国家的化学会于2009年在德国Seeon召开了“用阳光驱动世界”的学术讨论会,会上讨论了太阳能的使用并写出了白皮书,白皮书中写出了太阳能的如下4方面利用:1、太阳能转化为热能2、太阳能转化为电能3、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质能4、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佟振合院士结合课题组的工作,就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进行了介绍,主要介绍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并指出待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氧效率提升后,将会把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和制氢两个过程耦合。最后介绍了光诱导有机合成反应中生成氢气。

讲座结束后大家积极提问,佟院士详细解答,此次讲座圆满结束。听完报告之后受到了很大启发,不仅清楚认识了一个解决当今社会能源环境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学习到了太阳能应用的研究现状、解决策略和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