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次南极科考昆仑站队完成任务并踏上归途

  • 黄小希 (新华网)
  • 创建于 2012-01-26
  • 484
记者于当地时间1月24日获悉,第28次南极科考昆仑站队已完成深冰芯导向孔钻探、天文望远镜安装和二期建设等项目,于南极中山站时间24日9时(北京时间24日12时)启程返回中山站。
 
据第28次南极科考队领队李院生介绍,昆仑站综合楼二期工程建设已顺利完成。深冰芯导向孔钻探工作进展迅速,钻入了120米,实施二次扩孔,安装了17根总共102米长的套管,导向孔垂直情况和套管的接合情况良好,从而完成了钻探工作。待深冰芯钻机下一次安装就位后,即可开始深冰芯钻探。与此同时,巡天望远镜AST3安装调试完毕。在冰雷达探测方面,由于车辆有限,现场项目执行队员只能利用雪地车热车的时间开展探测,目前测量了大约90公里的断面。气象、测绘、医学等度夏科考项目也按计划实施。
 
“尽管昆仑站队遇到了车辆故障等种种困难,部分物资抛在途中,但在全体队员的努力下,达到了主要目标。”李院生说,昆仑站队年轻队员居多,超过三分之二是首次到南极,更是首次进入冰穹A地区,“这次昆仑站队能够完成任务,表明年轻队员成长起来了”。
 
据悉,此次昆仑站队首次使用了油囊和油罐配合的方式运送油料。油料是昆仑站队车辆的“血液”。“过去使用油桶运油料,每桶油约180公斤重,一次考察大约需要上千个油桶,不仅装运压力很大,沿途还要不停捆扎”,内陆科考经验丰富的李院生说,大容积油囊和油罐配合使用,极大精简了油料的装运工作,缩短了时间,为昆仑站队提前出发奠定了基础,也提高了油料运输的安全性,减轻了行程中的捆扎负担。
 
第28次南极科考昆仑站队的26名队员驾驶8辆雪地车,拖拽33个雪橇于2011年12月16日从距离中山站约10公里的出发集结地启程前往昆仑站。经过十余天的艰苦跋涉,于2012年1月4日抵达。
 
在昆仑站工作期间,科考队员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低温、高原反应等种种困难。已是第五次进入冰穹A地区的崔鹏惠,是目前中国南极科考队中登上冰穹A最高点次数最多的队员。在与李院生领队通话时,这位“老南极”坦言,从住舱到冰芯房不到100米的距离内,需要休息两到三回才能走到。
 
由于物资重量减轻,昆仑站队的归途比前往时轻松。但在前往南极昆仑站途中,8辆雪地车中有3辆先后出现故障抛锚,队员们抛下部分油料及建筑材料,以减轻车辆负担。返回时,昆仑站队将把故障车辆带回中山站,并将此前抛弃的油料及建筑材料运送至距离中山站约200公里、雪积累率较低的区域,便于下一次科考队继续将物资运往昆仑站。“回程也将是一次艰难的旅程,”李院生说。
 
 
 
 
 
 
 
 
责任编辑:黄小希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