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世界太空探索大事回眸

  • 栾海 (新华网)
  • 创建于 2010-12-31
  • 547

新华网北京12月28日电(记者栾海)世界各航天国家2010年分别围绕开发新型运载工具、部署应用卫星、建设国际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实施了重要工程,人类了解宇宙、开发太空的方式更加丰富。 
  
    一、钢铁“天宫”近完工
  
    美国航天飞机今年3次出动,使欧洲航天局的节点舱、天体观测台和机械臂以及俄罗斯小型实验舱在国际空间站上纷纷就位,空间站建设基本完成,其舱体总数已达13个,可供6名宇航员长期驻扎,空间站的服役期将延长到2020年。
  
    二、“嫦娥二号”得完胜
  
    10月1日,中国成功发射“嫦娥二号”探月卫星。作为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为此后的“嫦娥”实现月面软着陆开展了关键技术试验,拍摄了距月面约18.7公里、分辨率约1.3米的清晰月面图像,并仍在继续探月。
  
    三、试验遥看“空天机”
  
    12月3日,在太空翱翔7个多月、完成5次变轨和一系列自主试验的美国“X-37B轨道试验飞行器”顺利返航着陆。美国希望它所测试的技术有助于研发同时载有航天及航空发动机、水平起降的全新飞行器。
  
    四、“隼鸟”携“宝”回家转
  
    携有“丝川”小行星岩石微粒的日本“隼鸟”号探测器,在6月13日回归地球。5年前在探测“丝川”小行星时,“隼鸟”号曾经历着陆观测器丢失、燃料泄漏等诸多困难,但它仍传回了大量图片和数据,并最终完成着陆采样。
  
    五、租“船”航天有眉目
  
    12月8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成功发射“猎鹰9号”火箭,并将“龙”飞船送入距地面300公里的太空。美国航天局因此有望在航天飞机全部退役后,通过向私企借“箭”、租“船”,为国际空间站运送货物和人员,从而大幅节约开支。
  
    六、导航卫星群英会
  
    导航定位卫星今年“多路出击”。中国先后发射5颗北斗导航卫星,导航系统组网建设顺利推进。俄罗斯成功发射6颗“格洛纳斯”卫星。美国首颗GPS-2F新型导航卫星5月入轨,导航精度提高至3米。日本首颗定位卫星“指路”号9月上岗,可改善高楼密集区的导航精度。
  
    七、双星“逐日”细侦查
  
    今年正值太阳活动剧烈年份。为加强对日观测,美国“太阳动态观测台”于今年2月11日升空,它能为探索太阳内部复杂运转机制提供详细信息。而6月15日入轨的法国“皮卡尔”卫星则有助于研究最不易察觉的太阳变化。
  
    八、两颗“军”星大跨越
  
    美国军方于8月14日发射一颗“先进极高频”军用通信卫星,其通信容量之大足以取代美国现用第二代“军事星”通信卫星群。9月25日,美军方发射一颗“天基太空监视卫星”,它能摆脱地球大气层干扰,全天候时时追踪人造地球卫星和太空垃圾碎片。
  
    九、眼望金星匆匆过
  
    5月21日,日本发射其名为“晓”号的首颗金星探测器。12月7日,该探测器进入环金星轨道时,因制动发动机的燃料阀门未正常开启,导致“晓”号从金星近旁匆匆飞过。但日本准备在6年后再次尝试让该探测器飞进环金星轨道。
  
    十、“返月”计划大删改
  
    美国总统奥巴马于4月15日宣布放弃上届政府制定的重返月球计划,将登上火星和小行星作为其载人航天远景目标。美官方在继续研发大推力火箭、部分保留原有载人飞船计划的同时,将资助私企研发航天运输技术,以便更加“多快好省”地航天。

 

 

 

 

责任编辑:栾海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