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以三位科学家名字命名月面撞击坑获批准

  • 赵晓展 (工人日报)
  • 创建于 2010-09-25
  • 794

科技时代_我国以三位科学家名字命名月面撞击坑获批准

蔡伦画像

科技时代_我国以三位科学家名字命名月面撞击坑获批准

毕昇

  蔡伦、毕昇和张钰哲,以中国三位著名科学家分别命名月面三个撞击坑,8月2日获得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的批准。

  9月20日,国防科技工业局对外发布这一消息称,月面三个撞击坑分别命名为蔡伦、毕昇和张钰哲,是由我国科学家利用绕月探测工程全月面影像数据首次申报的月球地理实体命名,实现了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科学应用成果在月球地理实体命名上零的突破。

  蔡伦(63年~121年),我国东汉时期桂阳郡耒阳(今湖南耒阳市)人,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发明人;毕昇(约970年~1051年),我国北宋时期著名发明家,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活字排版印刷术的发明人;张钰哲(1902年~1986年),中国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新中国首任天文台台长,1928年他将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中华”星,开创了中国人命名小行星的先河。

  据悉,2007年10月24日,我国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受控成功撞月。经过为期一年零四个月的在轨运行,嫦娥一号卫星搭载的8台有效载荷共获得原始数据约1.37TB,目前已获得经各种校正和处理后生成的数据产品约5.13TB,并且取得了以国际先进的全月球影像图和三维地形图等为代表的研究成果,为开展月球地理实体的命名奠定了技术基础。

  据中国科学院探月工程总体部主任、中国月球地名命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刘晓群介绍,月球地理实体命名活动始于17世纪初期的欧洲,后来转移到20世纪月球观测和探测活动较多的美国和前苏联。目前,月球地理实体命名的管理和审批是由世界各国公认的权威天文学术组织——IAU负责。月球作为全人类的共有财产,任何研究者都有权基于科学研究的需要向IAU申报月球地理实体的命名。

  据了解,自1935年至2009年期间,IAU共审查批准了1993个月球地理实体的命名,其中有1592个撞击坑。在已命名的地理实体中,仅有11个中国人的名称。

  刘晓群说,2010年,随着我国绕月探测工程科学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和研究成果的逐步产生,探月工程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全面部署了我国申报月球地理实体命名的有关工作,成立了命名工作领导小组和咨询专家组。经过充分调研论证,我国向IAU提出了月球地理实体命名的申请,并于2010年8月获得IAU批准。至此,月球上共计以14个中国人的名称命名了19个月球地理实体,包括12个撞击坑、2个月溪和5个卫星坑。

  他表示,月球地理实体命名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个国家在月球探测及其科学研究工作上所取得的成绩,也表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我国科学家利用中国绕月探测工程影像数据首次申报月球地理实体的命名获得批准,是一次成功的探索,也是探月工程一期科学研究与应用的重要成果,对我国月球与深空探测工程后续发展及其科学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关链接

  月球地理实体命名的基本规则

  多年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建立了标准化的月球地理实体命名规则和惯例。一个月球地理实体命名必须具备如下几个基本要素,才能被IAU审核通过。

  一、该月球地理实体直径(或长度)须大于100米,且本身须具备特殊的科学研究价值。

  二、命名须简单明了、不易混淆,而且还须对科学研究工作和月球图的绘制有所帮助。

  三、以人物姓名进行命名,不能单纯以纪念为目的。获此殊荣的个人必须是已经去世3年以上的著名科学家。

  四、带有政治军事或宗教色彩的名字将不会采用。

  月球地理实体命名的来源依据

  1.撞击坑:以在其领域内作出突出贡献或基础贡献的已故科学家和极区探险家名字命名。

  2.湖、海、沼、湾、洋:以描述天气和其它抽象概念的拉丁语命名。

  3.山脉:以地球上陆地山脉或附近撞击坑名称命名。

  4.峭壁、谷:以附近撞击坑或附近其它形貌点名称命名。

  5.山脊:以地学科学家的名字命名。

  6.坑链、溪:以附近撞击坑名称命名。

  7.卫星坑:以附近的已命名的撞击坑名称后加缀字母命名。

 

 

 

 

责任编辑:赵晓展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