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人文修养系列讲座第22讲——京剧是一本书

  • 文/陈肖婷 图/崔梦洁 (国科大记者团)
  • 创建于 2015-05-13
  • 544
吴教授演示京剧程式
京剧程式 揽镜自照
同学们认真聆听
学生提问

5月12日19时,著名编剧吴江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校区阶一五教室举行讲座,此次讲座的主题是“京剧是一本书”。

讲座伊始,吴江说道虽然主题是京剧,但实际上谈的是中国戏剧,“听京剧的曲调,懂一些人文知识,能够增强你们的联想力,转变思维方式,接受中国美学上的一种思维方式。这对你们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后,他又讲到中国的戏剧是以戏曲为主体,每一个地区都有不同的戏曲,都能够使不同地方的人感受到一份亲切感,因此戏曲是连接世界华人情感的很重要的纽带,是世界华人的“国际歌”,在国外一曲京剧能够让你找到同袍,寻觅回家的路。“你们可以不喜欢京剧,但是你们不能不懂。如果你们以后和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坐在一起,你不能去谈莎士比亚,你要去谈梅兰芳!”

中国戏剧、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典戏剧,然而只有中国戏剧无间断的保留至今。中国文化具有很强大的生命力,正如汉字,几千年来虽然在不断变化,但它的主体基本上没有改变。当今被世界承认的古代名人大多是戏剧家,如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等元杂剧家;但是很少有人知晓,中国最早传出的戏剧是由伏尔泰译作法文的元杂剧《赵氏孤儿》,这表明,戏剧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部分,它在世界的影响是很大的。所有文学样式中,最难的是戏剧,且中国的戏剧比欧洲的歌剧、舞剧等更难。因为中国戏剧需要更多知识、功底的不断积累。

通过戏剧,人们能够学会社会,学会历史,学会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吴江谈到他的太祖母,眼睛里泛出回忆的泪光,“老太太当年九十多岁,给我们这些小孙子讲故事,什么‘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伯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又是这样给我们讲解‘三皇五帝是讲道德的,夏商周三朝代是讲功名的....’她目不识丁,却能够说出大致意思....”在上世纪,中国有很多不识字的人,但是他们可以有文化,他们的文化是从看戏、听评书得来的。因为戏剧反映了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各个阶层不同的认识,并且是描述中国社会历史兴衰的一部长卷。反映了中国的历史真貌,元小令“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戏剧能够充分描绘出英雄悲歌,如《杨门女将》、《赵氏孤儿》。“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天灾人祸,互为因果,戏剧反映了中国社会人民的苦难和中国社会共同的追求,如《春闺梦》,是1931年程砚秋大师看到全国战乱、百姓流离所写,“劝将军罢内战及早休兵”,一句戏文道出了无尽辛酸。

《礼记》曾写道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中国的戏曲是一本教科书,没有一本不是去讲道德的,通过看这些戏,听这些历史的故事,听众能够心生良知,心生怜悯,心生恐惧。“就像《强项令》、《清风亭》这部两戏,当时我看了之后都感到敬畏,至今打雷的时候还是有些害怕。”吴江笑言。戏剧舞台是一个道德审判的法庭,是一个传播道德的法典,不仅仅心生怜悯敬畏之情,还让人心生希望。“中国的戏曲基本上没有悲剧,都是大团圆结局,这些都是为了给观众以希望。”因此戏曲所反应的情感,不仅能够使人懂得社会道德,还给人理想生存下去奋斗下去。

讲座最后,有学生问道“中国戏剧节奏大多数比较缓慢,而当今生活节奏如此之快,因此很少有人能够听得下去。老师,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吴江笑道“正是因为当今生活节奏快,我们更需要去听戏剧静下来啊!”在笑语中,此次讲座圆满结束。

主讲人简介:

吴江,国家一级编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毕业于北京戏剧专科学校、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曾任北京戏曲学校常务副校长、北京市文化局艺术处处长、局长助理、副局长、国家京剧院院长。主持策划创作了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重点舞台剧目,其中包括:京剧连台本戏《宰相刘罗锅》、《风雨同仁堂》怕;北京曲剧《烟壶》、《茶馆》、《龙须沟》;儿童剧《雪童》;评剧《山花》;大型昆曲《偶人记》;大型杂技晚会《中华魂》;大型木偶剧《美人鱼》等。

延伸阅读:

“艺术与人文修养系列讲座”创办于2014年9月,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为培养本科生人文修养、家国情怀而设置的公共必修课程,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科学文化三个专题。讲座邀请北京地区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在艺术或人文领域有造诣的专家学者做主讲人,致力于国科大本科生艺术与人文修养的提升。

责任编辑:文/陈肖婷 图/崔梦洁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