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春礼院长在“小洪山讲坛”做报告

  • 小洪山记者团 柳浩 (武汉教育基地)
  • 创建于 2010-03-19
  • 2117
白春礼院长
白春礼院长与武汉教育基地学子们亲切合影
春风送暖,景色宜人。3月16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白春礼院士莅临第43期小洪山讲坛暨第11期珞珈讲坛,在古朴典雅的武汉大学老图书馆为同学们带来题为“物质科学变革性突破对科学发展的影响”的报告。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党组书记、副院长陈平平,中国科学院团委书记、院青联秘书长、院办公厅秘书处处长胥伟华等领导出席了活动。
 
报告之前会场的气氛热烈,座无虚席,许多同学只能倚墙而立,期待着白春礼院士的出场。会场门口,中科院武汉教育基地的20多名研究生代表们拉起欢迎横幅——“白院长,武汉教育基地全体学子欢迎您”。白院长欣然与武汉教育基地学子们合影留念,并与同学们做了简短而亲切交谈,询问了大家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接着,白院长为武汉教育基地广大学子以及武汉大学的同学们做了精彩的报告。
 
白院长从“物质世界的层次与基础科学的关系”,“物质科学的研究是对辨证唯物主义的实践”和“变革性的突破、原始性创新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源泉”三个方面引入讲演的主题——物质科学研究是科学发展的制高点,充满了原始创新的机会,而物质科学的变革性突破将对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的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要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就不能总是模仿别人,更不能坐等技术转移,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拿出原创成果。白院长特别引用了小平同志在参观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即席讲话:“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来表明发展科学技术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白院长特别指出,绝大多数科学知识是“累进式”向前发展的。在原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起新研究项目或对长久以来的猜想及理论加以验证,是进化的科学观。世界上绝大多数科学研究是以这种形式的创新性推动科学进步。因此,总结前人的经验与成果,便可以发掘出更多的物质科学研究的对象。白院长举例道,李政道先生曾经讲到的“20世纪初,科学界最大的谜是太阳”。20世纪中叶前,人类所有能源都来自太阳。太阳的能量是经光传播到地球,所以光和热的研究是20世纪初物理界的两大重点。爱因斯坦由于光电效应而于1921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光电效应研究又催生了相对论和量子论,引发了一个世纪的创新革命,产生了原子结构、核能、分子物理、激光、半导体、超导体、超级计算机等一系列的成果的发明和发现。在不断的反思和革新中,科学技术得以进步和发展。
 
同样,1981年Binnig 和Rohrer 教授为研究超导体的局域隧道效应,从最初的装置设计中找到灵感,从而发明了可用于观察和操纵表面单个原子、分子和原子团的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这一发明在1986年获得了诺贝尔奖,STM被国际科学界公认为是纳米科技的“眼”和“手”,催生了纳米科技走向成熟。
 
在谈到物质科学研究的某些重要方向及未来设想时,白院长提出了四个研究方向,即量子通信在通信领域的重大变革,纳米绿色制版技术对印刷业的影响,未来能源的研究,暗物质和暗能量。

报告结束后,白院长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并与在场的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喜欢的一句格言:“顺利时,得意忘形是可怕的;受挫时,一蹶不振是可悲的;跌倒后,亡羊补牢是可喜的;失败后,积极进取是可敬的。”白院长鼓励大家,要将个人发展和国家需求相结合,勇攀科学高峰。

 

责任编辑:小洪山记者团 柳浩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