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春院士畅谈“世纪之问”和青年成长之路

  • 韩健智 张灿 (研究生记者团 校友会)
  • 创建于 2010-03-24
  • 1201
李家春院士在做报告

【新闻网讯 记者韩健智 张灿】3月22日下午,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校友会主办的“和院士面对面”系列活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关村园区教学楼S304教室拉开了帷幕,中科院院士、力学家李家春先生应邀作题为“世纪之问和成长之路——钱学森、郭永怀的事迹对当代青年的启迪”的专题报告。研究生院校友会理事长华光主持报告会。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2005年,面对前来探望的温家宝总理,钱学森提出了这样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亦称为“世纪之问”。实际上,与“钱学森之问”相关的另一个问题,在上个世纪由一位英国人提出。这个人就是著有《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李约瑟。他曾问:为什么近代自然科学只能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这就是“李约瑟之谜”。李家春从这两个问题切入开始了今天的报告,引起了大家的浓厚兴趣。
 
李家春追溯了钱学森、郭永怀两位科学大家的人生轨迹,高度评价了他们的学术成就和杰出贡献。
1955年10月钱学森回国后,除了倡导近代力学的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做了长期规划和实施方案——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李家春动情地评价说:“如果没有钱学森,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很可能会推迟几十年。”
 
1956年11月,郭永怀回到了阔别16年的祖国后,倡导了我国的高超声速流、电磁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等新兴学科,培养了大批优秀力学人才,为发展我国的近代力学和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郭永怀是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两弹一星元勋,在飞机失事、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与警卫员抱在一起,用身体保护了重要的文件资料。
 
结合钱学森、郭永怀的成才历程,李家春指出,影响一个人成才的影响因素包括:时代发展、社会背景、教育环境、个人奋斗四个方面。钱学森、郭永怀取得的伟大成就,离不开人类正处在“空间时代”的机遇,离不开要改变国家贫穷落后面貌愿望的激励,离不开学校师长的熏陶培养,更离不开他们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与奉献精神。而谈到成就,李家春认为,“最重要的科学技术成就是对自然规律认识的飞跃和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技术发明。”
 
针对现存的教育体制,李家春建议:义务教育阶段应均衡配置教育资源,重在培养兴趣;高中阶段应使职业中学和普通高中适时分流;而高等院校则应以培养人才为主要任务,要凸显各个学校的特色,稳定规模、注重质量。
 
报告的最后,李家春向中科院的研究生提出了衷心的寄语:“树立人生的理想和目标,国家的未来属于你们!”希望同学们能够正确认识现存的教育环境,充分利用时间,为了掌握知识而学习,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把握人生的方向和路标,不盲目从众;依靠个人的勤奋努力和正确的治学方法成长成才。
 
报告结束后,李家春还就与导师沟通、怎样在中国培养创新人才等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责任编辑:韩健智 张灿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