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佳教授:一个爱追梦的中科院人

  • 李传翠 雷小丽 (研究生记者团)
  • 创建于 2008-12-08
  • 9404
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首届缔约国大会会场
中国代表团(前排左一为杨佳)

2008年11月3日,纽约联合国总部。《残疾人权利公约》首届缔约国大会在这里举行。会议选举残疾人权利委员会首批12名专家,中国专家杨佳教授(女)成功当选,任期从2009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

  消息传到北京。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致信杨佳,祝贺她当选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委员。韩启德在信中赞扬了杨佳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高度评价了她对促进和保护残疾人权益事业所作出的贡献。信中说,担任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委员既是荣誉也是责任,相信杨佳一定能够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为促进世界和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对杨佳来说,“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委员”是她诸多的身份中最新的一个。她是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盲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外语系教授。这么多的身份,她忙得过来吗?

  “我力求对时间进行一个分割,三三制吧,首先我是一个老师,所以要保证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教学,三分之一的时间用来搞科研,剩余的三分之一时间去履行一个公民以及CRPD委员会委员的义务,服务社会!在今天这样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全球化环境下,一个人要努力做到早成才,更要学会奉献!”

  杨佳是改革开放30年的见证者,1978年的高考改变了她的命运;15岁上大学,19岁成为郑州大学英语系二年级精读课教研室最年轻的老师,21岁师从李佩教授攻读中国科学院应用语言学研究生,24岁成为当时中科院最年轻的讲师。 

  29岁之前,她是上天的宠儿,生活不曾让她尝过任何失意的滋味。然而29岁时因眼病恶化导致双目失明,一切的一切需要重新开始。半年时间的艰难摸索,她重新回到校园,一年后,她依然被评上了学校最年轻的副教授。

      就在中科院研究生院立下“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发展目标的2000年,37岁的她考取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并获得全额奖学金;仅仅1年就完成学业,成为哈佛有史以来第一位获得公共管理硕士学位(MPA)的外国盲人。

      采访杨佳教授之前,我没有见过她的照片,没有听过她的声音,只是从过往的文字描述中找到了这样的话语:高挑的身材,文雅的气质,略施粉黛的清秀脸庞有一种不着痕迹的精致,一直面带微笑侃侃而谈… …我一遍遍的试图想象出她的样子,却总不能勾勒出清晰的轮廓,直到我见到真实地她,爽朗、精致、和蔼、优雅,突然的明白心目中的杨老师就是这个样子的!

      在一篇采访中她曾说:“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别人的一句安慰话,哪怕是握一握我的手,都会让我心里热乎乎的,成为最温暖的记忆。”孰不知在第一次见面她握住我的手的时候,亦将那种温暖和坚韧传递到了我的内心。

      平和的话语中,杨老师娓娓道来了那段不平凡的过往。 
      
      1978年,杨佳正在湖南师大附中读高一,年仅15岁的她因为成绩优异,被学校推荐提前参加高考,“那一年7月的7、8、9号,天气十分炎热,雷雨不断,父亲带我从河东赶到河西参加考试,我清楚地记得连着吃了三个中午的面条… …呵呵,没想到竟然考上了。”一个理科生就这样在高一时充满好奇心的闯入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次全国统一高考,考的还是文科。然而这仅仅是杨佳老师传奇故事的开始。

     “大四下学期的时候我就开始在学校里教课了”,做了三年老师后,杨佳想要追逐科学的梦想再一次的萌发,“一直以来,我都很崇敬科学家。上中学时,郭沫若的《科学的春天》、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就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以那时学习理科格外开心;即便是上大学时,我最喜欢的一件夏天穿的花衬衫上面都印有花体的英文“spring of science“的字样。

      她在考研上坚持这样的原则:去就去最好的学校,读就读最新的专业!她做到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是当时我国唯一的一所独立的研究生院,著名的李佩先生又是“中国应用语言学界第一人”,“所以我就决心考中科院。那时学校的设施很简陋,条件也非常艰苦,没有象样的图书馆,没有象样的教学大楼,也没有象样的教科书,但大家无怨无悔,只因这里的老师特别敬业,这里的同学特别用功,这样的氛围深深地吸引了我,”

      研究生毕业后,杨佳成为了中科院研究生院的一名老师,在美国UCLA创建的英语培训中心负责教授英语写作,教了整整8个学期,效果很好。然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她的视力开始下降,不知不觉中,黑暗一点点地吞噬了她,同仁医院的检查做了个遍,却毫无医治方法,失明只是早晚的问题。在光明与黑暗两个世界里痛苦、徘徊了一段时间后,杨佳坚强地走了出来,并最终找到了在这两个世界间来去自如的通道。

      哈佛归来,她在研究生院开设了《经济全球化》、《沟通艺术》两门课程。在教书育人、著书立说的同时,还担任着众多国际和国内的社会职务,活跃在校园以外与健全人的中间。2008年11月初,杨佳教授又当选为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委员,事情更多了,人也更忙碌了。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亲身经历了,研究生院这二十几年的发展,我也亲身见证了校园面貌的变化,学校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地位与日俱增,我感到由衷的自豪,同学们现在身处福地,研究生院不仅环境越来越美,还给了大家一个理想的平台,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世界一流的专家,所以我们应该珍惜这么好的环境,不辱使命,践行博学笃志格物明德的校训,为将来积极参与社会打下坚实基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这是采访最后杨佳老师对科学院广大同学提出的殷切希望。

      采访的当天,有电视台的记者在为关于杨老师的节目取外景,明媚的阳光下,金黄的落叶洋洋洒洒的铺在路面上,面带笑容的杨老师迎着镜头走来,带着自信,带着执著… … 

     “一个人可以看不见,但不能没有见地;可以没有视野,但不能没有眼界。” 杨老师的话再一次在脑海中显现,望着她渐行渐远的背影,由衷地祝福她在追梦之路上走得更远!    

 

责任编辑:李传翠 雷小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