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奋发图强--物理学院305班党支部参观卢沟桥抗战遗址

  • 商志刚 (物理科学学院)
  • 创建于 2011-04-01
  • 939
305班支部党员参观卢沟桥抗战遗址
 

313日,中科院研究生院物理学院305班党支部组织支部33名党员一起参观了抗战雕塑、卢沟桥遗址与抗日战争纪念馆,引导同学们铭记抗战历史,悼念在抗日战争中逝去的无数英灵,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 

早晨,一改前几日和煦的阳光,刮起了大风,气温也有所降低,但丝毫没有影响大家的热情。33位党员同学集合完毕,简短交代了活动注意事项后,大家登上了983支路汽车,经过一个小时的颠簸,首站到达抗战雕塑园。

抗战雕塑园是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5周年建成的,雕塑园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雕塑群区、中心广场、宛平城墙、绿林等几个主要景区构成。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过程,分为日冠侵凌奋起救亡抗日烽火正义必胜四个部分,摆放38尊直径2、高 4.3、重6吨的青铜柱形雕塑。群雕以《国歌》为主题,以中国传统碑林形式布阵,借鉴中国传统雕塑形式创作,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各色的雕塑诉说着日军侵华的种种罪行,也镌刻着中华儿女不屈的脊梁。在雕塑园中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石鼓,每一个上面都记述了日本侵略者制造的累累血案和令人发指的种种罪行,不禁让人们深切怀念逝去的同胞,心中充满了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无比仇恨。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事迹,激励着大家牢记历史、珍惜生活、奋发进取。

卢沟桥遗址的东头是个小广场,广场的北边有巨大的雕塑碑画,画面上描述着和平时期卢沟桥上的繁忙景象,描绘出在和平环境中百姓安居乐业的繁荣场景。广场南边的雕塑碑画,记述了当年修建此桥的壮观情景。清朝康熙和乾隆皇帝视察此桥时立下的记载碑文分别矗立在桥的北头和西头,属于燕京八大景之一的卢沟晓月碑历经风雨沧桑和战火的洗礼,仍屹立在桥的东北侧,清乾隆皇帝亲笔提写的碑文,字里行间清楚地记载着当年卢沟桥的美丽、重要和繁华。广场上卢沟桥事变时我军将士使用过的几门战炮时刻提醒人们,在193777的那天在这里打响了全国抗战的第一枪。怀着沉重的心情,缓步走上卢沟桥,桥面已重新铺设过,仅在桥的中部还保留着一长条当年战争留下的真实桥面,这段桥面的石块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枪炮弹孔,这是那次战争留下的痕迹,可见当时战斗的惨烈!看着这些密集的弹孔,耳边似乎响起了枪炮齐鸣子弹呼啸声,眼前浮现出国民革命军二十九路军在失去后援的情况下,坚守城池、孤军奋战的英勇气概,令人敬畏。两边的石制护栏因日月风雨的侵蚀己是千疮百孔,栏杆上491只形态可鞠的小石狮,见证了抗战的历史,见证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抗日战争纪念馆位于修缮一新的宛平城,展厅里展出的抗战实物和图文展板,记述了从1931“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14年的风雨沧桑。从一个展厅到另一个展厅,目睹着中国人民曾经遭受的一次次苦难。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下,我国的资源被疯狂地掠夺,我们同胞的头颅被随意砍下,我们同胞的躯体被用做活体解剖,做活体细菌试验,我们的同胞被驱赶着修碉堡、修工事、修铁路、挖煤矿,我们的姐妹被肆意蹂躏…..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在中国的土地上烧杀奸掠、无恶不作,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那时的中国是如此的山河飘零。,一幕幕凄惨的景象,在同学心中激起无比的愤慨,润湿的眼眶伴随着恨不能生于当时、为国而战的悲愤。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伟大的中国人民终于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 

参观结束后,同学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落后就要挨打”。参观学习这段屈辱的历史,以史为鉴,大家应更加发奋图强;抚今追昔,应更加珍爱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的流血牺牲换来的今天的美好生活,在和平年代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为祖国的强盛做出最大的努力和贡献。

责任编辑:商志刚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