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傅伯杰院士做客院士大讲堂

  • 陈睿 (人文学院)
  • 创建于 2014-04-22
  • 286
傅伯杰院士谈人生感悟
傅伯杰院士与学生交谈
讲座现场

4月19日上午,地理学与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傅伯杰做客院士大讲堂,在美丽的雁栖湖畔与科苑菁英精读科研、畅聊人生,为在科研道路上寻觅方向的学子指引正确的学术方向。此次活动由校团委主办,校学生会学术科技部承办。

在讲座的开始,学术科技部代表全体雁栖校区学子向傅院士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来自玉泉路校区的五十余名资源与环境学院的学生表示热烈欢迎。

首先,傅院士从自己的求学生涯谈起,他将自己是如何上山下乡、怎样参加第一次高考、如何机缘巧合的选择地理这一专业的经历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婉婉道来,赢得在场同学的阵阵掌声。与此同时,傅院士又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学习经历,建议同学们要在以后的学习中扎实基础,学会精读和泛读相关的专业文献,并且更要学会如何作读书笔记。他总结自己的科研学习方法为“接受大师教诲,接触国际前沿;游走英国西欧,参加国际会议;掌握先进技术,发表国际论文”。

接下来,傅院士以自己在地理学方面的相关工作为切入点,从描述到定量的过程为大家讲解了自己在早期是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他谈到,在自己刚开始做科研的时候,曾经为了对黄土高原的地理进行全面的研究而在陕西长期驻守,通过解决自己遇到的生活和研究上的困难而一步步走向成功。即使是在现在,他也经常行走于中国的大江南北,带领着自己的科研团队,对祖国的地理进行全面的研究。他有一个目标,就是要完整的研究中国的地理、亚洲的地理,乃至世界的地理。这不是一句口号,更不是一时的兴起,傅院士为了实现自己的这一梦想而不断坚守在科研的第一线,积极投身于世界地理的研究之中,并与国际学者合作,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可喜的成果。讲到这里,在场的同学再次报以热烈的掌声,一种敬佩之情从每个人心中油然而生。

讲座过程中,傅院士以挚友的身份对在场的学子提出了自己殷切的希望,他希望同学们都能够强化基础、重视实践,并能够掌握新的方法与新技术,重视社会服务,开拓国际视野。他强调,很多研究都是需要站在国际的前沿去考虑,不能闭门造车,多与身边的专家学者沟通交流,掌握新兴的学科发展动态,对于做好科研至关重要。同时,他还强调了多学科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正如他自己现有的团队一样,能够将多种学科的力量结合在一起,重视交叉学科的应用,才能优势互补,取得创新性的成果。

最后,傅院士希望在场的每个人都能广交朋友,扩大自己的朋友圈。他说,一个人不能包打天下,以开阔的胸怀与他人合作才能走的更远。在接下来的提问环节中,傅院士就如何协调其他职能工作与科研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与交流。他精彩的讲解赢得了在场同学的阵阵掌声。

通过傅院士的耐心讲述,展现在科苑学子眼前的是一副坎坷重重但促人奋进的人生画卷,在这里不仅有傅院士刻苦求学的身影,还有他行走大江南北的厚重足迹,更重要的是,在这幅画卷中饱含了他对祖国山水地形的深切挚爱,以及对科苑学子的殷切期待。

新闻链接

傅伯杰,博士生导师,地理学与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从事于土地评价和景观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他提出的土地评价理论体系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好评。近十年来,共发表论文65篇,出版专著5部,获奖多项。1992年获中国地理学会首届青年地理科技奖。享爱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为国际土壤学会会员、土地评价信息系统工作组委员、国际景观生态协会会员和国际景观生态协会中国分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1993年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1998年获国家土地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年12月傅伯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曾获中国地理学会首届青年地理科技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并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

 

责任编辑:陈睿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