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开学典礼还有1个小时,载着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校区、中关村校区和奥运村校区师生的校车队伍有序地驶入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车上多半学生是第一次来到本校区,大家带着一颗好奇又兴奋的心步下大巴车,三三两两有说有笑。“这校区也太大气漂亮啦!”来自生命科学学院的王璐瑶新生如是说。“为保证师生准时到达,我们早上5点就起床准备出车了!”司机闫师傅半躺在大巴车的前排座椅上,眼睛环顾四周,“这新校区挺好,挺漂亮!”。
据悉,我校与新月联合汽车有限公司合作,共有19辆大巴车协助完成开学典礼师生的输送工作。
9月4日,初秋早晨的阳光温柔细腻,雁栖湖的空气透露着一丝凉意。在群山环绕,长城相伴下,一辆辆校车缓缓驶过国科大雁栖湖校区的大门,在路边井然有序地停成了一排。从车上下来的人们都穿着统一的“国科大”文化衫,有来自中科院各个院所的优秀教师,有意气风发的优秀学生代表,也有操着各国口音的留学生,或金发碧眼,或皮肤黝黑。无论是谁,第一次来到新校区的他们第一句话大多都是“It’s so beautiful!”“哇塞!”之类的感叹之词。
地点:国科大正门旁马路
人物:郑其东 48岁 图书馆装修小队长
张兴海 59岁 图书馆装修队队员
郑大伯指着图书馆的大台阶:“看,那大台阶就是我们弄的!”他和张大伯一起坐在校车停靠点路边的马路边上,看着热闹的开学典礼,仿佛回到了那意气风发的年龄。他们是来自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的装修工人,主要负责图书馆的装修。装修队平均每天工作十小时,最近因为开学在即,为了让学生们尽早地进入图书馆,装修工期加紧,基本都是连轴转,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今天是新校区的开学典礼,他们的工程暂时停工,工友们大多坐车去北京市内游玩,而他俩却早早的从宿舍来到了学校,张大伯眯着眼探着头笑着说:“我们农村没有开学典礼,就想来看看。”据郑大伯说,他们是去年下半年跟着老乡一起出来的,期间回过两次家,一次是春节,一次就是前不久放假回去收割自家的玉米和花生。他家有三个孩子,大姑娘和二姑娘都在外打工,只有一个十一岁的小儿子在上学。“要是我儿子也能上中科院,进这图书馆看书,我就烧高香啦!他倒是省心了,家里孩子都出息了。”郑大伯转脸笑着看向张大伯,张大伯反而不好意思起来,儿子在徐州工作,成家立业都没让他操心,孙子也已经五岁,“我出来就是为了挣点儿钱,为小孙子买点小东西,回去告诉他,爷爷见过的大世面,也让他好好学习!”
图书馆的工程已经接近尾声,再过个六七天他们就可以回家了。
地点:开学典礼会场旁
人物:王队长 国科大保安队中队长
开学典礼上会场旁,到处可见训练有素的保安维持现场秩序。隶属于怀柔保安分公司的国科大保安队,早上六点就集合部署完毕。全队78人,分布在学校的各个岗位,为保障开学典礼的各方面秩序,他们早在昨天下午6点就开始布岗,规范非指定区域违章停车现象及工地的清理。据王队长介绍,自2001年入驻以来,保安队的规模也随着新校园的建设进一步扩大。在白校长铿锵有力的演讲后,王队长也不忘让我们转告同学们:“晚上也可以放心出门,尽管路灯还未全部安装完毕,但保安队保证24小时在岗,步行巡逻队与两台巡逻车会随时保障学生的安全。作为大哥哥,我希望国科大的同学们能够安心上课,其他的就交给我们!”
【国科大记者团 徐德金】秋风习习,绿山秀水,9月3日,国科大开学首次开学典礼在雁栖湖校区举行。
开始前的期待
不到九点钟,大家便陆续地来到了广场上,在自己学院的队旗后面等候。新生们都穿着自己学院设计的文化衫,粉红的,浅蓝的,纯白的……正如他们的心情一般斑斓。他们三五成群地谈论着,脸上洋溢着兴奋和期待。这些新生们已经经历过不止一次的开学典礼,可他们知道,这次非比寻常。“这天我期待了好久,从决定考国科大,到整整一年的努力,再到被成功录取,一路走来也挺不容易的。今天正式开学了,我想每个人都应该很激动吧。”站在生命科学学院队伍后面的一名高个子男生脸色平静,但我能感受到他心中的激动。“我是优秀毕业生代表,三年前我也参加过开学典礼,”来自信息学院的一名刚毕业的“老生”也参加了这次的开学典礼,“这是我第二次参加,但是身份不同,感觉也不同,我还是蛮期待的。”
新生们是今天的主角,但是开学典礼的成功举行却离不开那些默默无闻不辞辛劳的工作人员。演讲台布置得干净而庄重,工作人员在忙着对音响进行最后的调试。台下的摄影师正在调整摄像机的最佳拍摄角度。摄影师王大哥说,他早上七点多就来了,今天是个重要的日子,不能马虎。“这让我想起了我上学那会儿,还是上学好啊,你们以后个个都是好样的!”话语中充满的不只是他对开学典礼成功举办的期待,还有对镜头下的莘莘学子们成才的期待。
进行中的热烈
开学典礼在领导的发言下开始了,同学们安静专注地听着领导的讲话,他们像看明星一般垫脚打量着前面的那些“大人物”。“那就是白院长啊,今天可算见到真人了!”人群里发出来这样一声喜悦的感叹。当台上主持人挨个介绍每个院的领导时,台下每个院的“粉丝”们都会来一声热烈的“好!”,还有什么能比这声“好!”更能道出他们今天心情的呢!
接下来进行的是升旗仪式,相同的活动,不一样的心情。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嘹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同学们口中唱着国歌,眼睛跟随着那片热烈的红色,没有一个人不肃穆,没有一个人不庄重。国旗后面是正在建设中的国科大新校区,也是正在不断成长的国科大,这些五星红旗下的八九点钟的太阳也终将升起,也将如日中天。
记者还采访了中丹学院的外国师生。“I just arrived here,My Chinese is poor,But I love this place and the people.I am also excited today.”一名高大帅气的丹麦留学生如此说道,他说他的中文名字叫何俊龙。他们听不懂中文,却仍认真地关注着台上的发言。一名外国老师站在队伍旁边,双手交叉放在胸前,专注的打量着台上台下的情景。他很亲切地跟记者们聊天,他叫罗伯特,来自美国,是中丹学院的一名老师。“Beijing is a busy city, But I love it,I love my job.”当记者问他对这边的感受时,他如此说到。
散场后的留恋
典礼结束后同学们并没有立即散去,而是在台上争相照相留念,记录下这精彩而富有意义的一刻。“这可能是我一生中最后一次开学典礼了,所以很有感概,刚才我在心里跟自己说,从今天起一定好好学习,以后也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回来发言。”一位科技政策专业的学生如是说。
学校是新的,学生是新的,生活也是新的,好像一切都是新的,但有一种精神却一直没有变,那就是我们国科大人的精神。“博学笃志,格物明德”的品格也将在这里扎根,也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来。
9月4日清晨和风凉爽,阳光明媚,雁栖湖边,长城脚下,中国科学院大学在图书馆前广场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开学典礼。
候场:七彩迎新
在候场时校园里洋溢着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同学们穿着属于自己学院的文化衫,学院带头人则摇晃着院旗招揽队伍,当穿着各种颜色文化衫的同学站成方阵,五颜六色的文化衫方块在阳光下分外绚丽。同学们精神抖擞迎接新学期到来。“这边环境挺好的,是学习的好地方……”来自电子与通信学院的胡同学说到自己未来的打算,“第一年我打算把专业课学好,提高自己的能力,与导师不断沟通,希望在未来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刚来,感想不是特别多,但学习氛围还是挺不错的,在中丹学院与外国友人一起上课,可以培养国际化思维,挺好的。”刚从中关村校区坐校车来到雁栖湖校区参加开学典礼中丹学院杨同学说:“关于新学期,希望跟一个好导师,多与外国友人交往开阔思路,做好科研,希望在科研这条路能够坚持走下去”。
前奏:欢呼,骄傲
在开学典礼正式开始前,在马石庄副校长的带动下,拉歌环节开始,在典礼开始前拉歌,这也是国科大的传承和特色。首先是物理学院起头一首《打靶归来》,材料学院、化学学院、电子学院也不甘落后,紧随其后。每一方阵的歌曲唱完,总会有一阵鼓励的掌声响起。拉歌完后,马校长给大家介绍了来自每个学院的院长,当大家听到自己学院的院长是院士,自豪感油然而生,欢呼声和掌声又一起响起。
场外:别样风景
辛勤的工作人员在同学们还没到前早早就来了,摄影师对摄影摄像准备就绪,保安人员从六点半就开始了校园巡视、做好安保工作,还有礼仪等会场工作人员,一直到大会结束,他们都在为这场开学典礼服务。
在开学典礼期间,记者发现一位外籍教师把一家三口都带来了,他推着婴儿床和夫人一起在会场边缘活动,可爱的外国小宝宝吸引了不少路人,路过的同学不禁会蹲下和外国宝宝玩起来。
三位记者一同采访了来自攻读创新管理硕士学位的来自丹麦的留学生何俊龙,他是一个高大帅气的小伙子,说话也落落大方,他告诉我们他是一个周前来到北京的,新校区非常漂亮,这边环境很好,他感觉很棒,对这里也充满期待,他也非常希望能够在中丹学院顺利完成学业拿到硕士学位。同时,一位来自美国在国科大任教英语的外籍教师罗伯特也很赞同:北京是一座繁忙的城市,这个校区离市区很远,但空气很新鲜,环境很优美,他感觉很好。
礼毕:浅谈印象
开学典礼结束后,来自中丹学院的李同学说道:开学典礼的场面非常的壮观,领导人发言,各位代表发言都非常有意义,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颁奖环节,因为一般开学典礼都不会设这个环节,有一定的激励作用。来自自然科学史的陈同学说:开学典礼很激动,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国际交流生的发言,对体现国际交流,促进国际友谊有非常特殊的意义。
结束:留住瞬间
散会后大家都三五成群到开学典礼幕前拍照留念,尤其是中丹学院的留学生,他们都很兴奋,一个一个轮流到发言台拍照。在他们拍照期间,记者采访了丹麦留学生Frega,她是一个非常高挑白皙的女生,她给我们讲诉了她的感受和接下来的集体活动,她说道:这里是个非常好的地方,非常喜欢这里,她来北京已经两年了,会一点中文,能在开学典礼中听懂一些日常用语,等拍照留念完他们学院要一起去登长城,留下一个欢乐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