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至8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生业余党校2012年京区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在在中关村教学楼S101教室开班,来自北京分院各院所的173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了此次培训。

研究生院副院长马石庄教授首先进行了动员报告,他说,信仰是溶于血液中,是不假思索的,是近乎本能的。同学们积极入党,成为8200多万中华民族先锋队中的一员,是为了让民族繁荣富强,让全国人民过上好日子。他强调,同学们在这两天的培训中,要对自己的人生和未来进行一次认真的思考,通过学习去进步,为社会做贡献。培训班由研究生院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谭红军老师主持。

随后两天的学习中,分别由中央党校教授刘宝东、张晓燕、陈述以及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郭海燕对培训班学员进行了辅导。刘宝东教授从政治力、军事力和领导力三个方面来总结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的历史经验,党史素材极其丰富,条理清晰,讲述生动。张晓燕教授为同学们进行了《中国共产党党章》的学习辅导。陈述教授就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主题,从建党91年以来,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三个30年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度阐述了党的建设的内容与主旨。郭海燕教授讲授了“讲党性 重品行做表率——做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的报告。报告既基于历史史实,又结合典型事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内涵的深度提炼与升华。

两天的培训短暂而又深刻。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培训规范系统,内容精练,使入党积极分子们收获良多,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与信仰。

 

7月9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度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玉泉路园区隆重举行,来自中科院相关院所的4953名博士、4305硕士喜获学位。中国科学院院长、研究生院院长白春礼院士出席典礼并致辞。

中科院副秘书长、研究生院党委书记邓勇教授宣读2012年度学位授予决定。研究生院副院长、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王颖教授主持典礼。

研究生院管理学院院长、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教授、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吴岳良院士、中科院上海光机所、中国科学院重大专项总体部主任朱健强研究员、中科院人事教育局副局长陈晓峰、中科院力学所洪友士研究员、国家科学图书馆副馆长张志强研究员、研究生院副院长马石庄教授、侯泉林教授、王艳芬教授等相关领导、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及导师代表共同为近700名来自兰州、烟台、贵阳、青岛、上海、长春、苏州和新疆等地研究所及京区毕业生代表扶正流苏。

白春礼在致辞中深情指出,十多年来,作为同学们的院长、学长、师长和朋友,每届毕业典礼都一定要与同学们欢聚,每逢此时,内心总有一种家长送儿女出门远行之感。他希望同学们无论走向哪里,都始终胸怀远大志向,永葆进取之心。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自觉把个人奋斗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民奋斗紧密相连;始终脚踏实地,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既要读好学习科研的“有字之书”,更要读好社会实践的“无字之书”,不受浮躁之气所惑、不被名利之心所困,虚心向人民学习、在实践中不断进取,在社会大舞台上经受风雨历练,学以致用、多做贡献,向祖国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始终弘扬科学精神,不断攀登科技高峰。继续从事科研的同学们要淡泊名利、坚韧不拔、不畏失败、不言放弃,更要敢于提出质疑,想常人之不敢想,为常人之不敢为,在未来科技创新的道路上走得更好、走得更远,取得更多优秀科技创新成果。(致辞全文

洪友士作为导师代表发言。他为同学们学有所成感到无比欣慰,嘱咐同学们要牢记“博学笃志,格物明德”的校训,并赠言“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与同学们共勉,希望同学们能够担当起时代的使命和母校的嘱托走向社会,勇敢面对新的挑战。

过程工程研究所博士生岳华代表毕业学生发言。她向所有辛勤育人的导师和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优越条件的母校表示感谢,并表示将怀着十足的信心和勇气,承担起国家、社会和家庭给予的责任,继续拼搏、奋斗。

宇宙万物皆有质量,但质量的来源是什么?随着欧洲核子中心日前宣布很可能发现了“上帝粒子”,这个终极问题有望得到解答。为了详细了解“上帝粒子”及中国科学家参与研究的情况,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刘衍文。

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小物质单位是基本粒子,包括夸克、电子等,而要解释这些基本粒子的质量来源,必须找到最后一种基本粒子:被称作“上帝粒子”的希格斯(Higgs)粒子。过去30年,全球粒子物理学家都在苦苦追寻“上帝粒子”的踪迹,位于瑞士日内瓦市郊的欧洲核子中心与美国费米实验室是两个主要研究平台。

毕业于中科大少年班的刘衍文,从1999年起进入日内瓦大学攻读博士,此后一直在欧洲核子中心与美国费米实验室参与科研。2008年,欧洲核子中心建成启用了全球能量最大的强子对撞机,来自几十个国家的数千名学者参与研究。作为来自中国的学者之一,刘衍文从参与分析第一批数据开始,经历了发现“疑似上帝粒子”的全过程。

“新粒子不是一下子发现的,是长期数据积累的结果。”据刘衍文介绍,在前3年上亿次数据采集、分析的基础上,欧洲核子中心的科学家们在2011年逐渐发现了一些新粒子存在的迹象。“到2012年数据中新信号的统计显著性可以让人信服,新粒子是确实存在的。”

2012年6月下旬,欧洲核子中心内部决定在7月4日公布这个重大发现。“从对撞机上取下最后一批数据,分析出结果,再在3000多人的合作组内通过评审,留给科学家的时间实际上只有两周。”刘衍文说,工作强度非常大,很多人都有连续工作通宵的经历。

“目前宣布的这种新粒子,表现出的特征与理论预期极为接近,但从科学角度还不能100%断定它就是‘上帝粒子’。”刘衍文透露,欧洲核子中心将从2013年起把对撞机能量从8TeV提高到14TeV,进一步通过实验测量其性质。

“如果最终确认为‘上帝粒子’,那么这将是人类探索自然过程中的一大步,使我们能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思考我们身处的这个宇宙。”刘衍文说,基础科学的每一个重要进步,都有可能大大推动应用科研的发展。“从科学意义上讲,发现‘上帝粒子’比人类登上月球更重要。”

在欧洲核子中心的ATLAS和CMS两大研究组,共有来自世界各国的7000多名科学家参与工作。“因此,很难说这种新粒子是由哪个国家或者哪个人发现的。”刘衍文认为,这个成果应该属于全人类。

据了解,在欧洲核子中心参与研究的中国科学家来自五个科研单位,分别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与山东大学。中国科研人员约占中心总人数的百分之一,其中来自中科大的团队人数最多,达到20人。

为寻找“上帝粒子”,中国科学家在仪器研制、设备调试、数据分析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欧洲核子中心赢得了良好的国家声誉。“欧洲核子中心给所有的外来学者提供工作环境,但不发工资。”刘衍文说,中国学者们的经费都来自于科技部、中科院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我们能代表中国参与这一全球重大科研活动,背后是国家力量的长期支持。”

 

 

各位来宾、各位老师,

各位亲属代表,广大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伴着仲夏的热烈、校园的绿荫,同学们到了毕业的季节。在这里,我们隆重举行中科院研究生院2012年度的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首先,我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2012年度喜获学位的4953名博士和4305名硕士同学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培育你们的老师和广大教职员工,向倾心关爱你们的父母亲人和朋友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同学们,你们即将踏上人生的新征程,相信你们不会忘记几年来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几天前,我看到了你们征文活动的一篇稿件,有位同学写到:“我们的园区很小,小得从正南门到高能所,慢悠悠也只要十分钟;我们的园区又很大,大得从细胞到宇宙,囊括几十个数量级的研究尺度。我们的生活很单调,特别是期末考试,基本又恢复为考研的三点一线生活;我们的生活又无比丰富,德智体美劳,只要你有心,就有你的舞台。我们的同学很呆,呆得出口就是元素、分子、物种、岩石;我们的同学又很有才,美食达人、音乐王子、溜冰健儿、话剧才女,比比皆是”。这位同学的生动描述,这种又小又大、又单调又丰富的青春记忆,正是同学们往昔岁月的真实写照。这些生动活泼的真实写照,是你们的人生经历和宝贵记忆,将值得永远珍藏!

十多年来,每逢毕业典礼,作为院长,也作为你们的学长、师长和朋友,我每年都一定要来与同学们欢聚,一起与同学们分享收获的喜悦、展望美好的前景。每逢此时,我既高兴地祝贺同学们的学业完成,也真诚地感谢你们为国家科研事业发展已作出的独特贡献。每逢此时,我还总有一种家长送儿女出门远行的感受,要代表母校和老师们,向你们送上美好的关爱和祝愿。

同学们,今天你们将从这里起航,奔赴四面八方。我希望你们,无论走向哪里,都始终胸怀远大志向,永葆进取之心。同学们正值风华正茂,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希望你们进一步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锤炼高尚的道德和品行,自觉地把个人奋斗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民奋斗,紧密相连。当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正在不断加快,社会正处于大调整大变革大发展时期,同学们选择的机会多、发展的机遇好,但面临的压力也大、挑战也多。我坚信,同学们只要始终保持坚韧不拔的毅力、昂扬向上的朝气、开拓创新的勇气,认准目标不动摇、咬定青山不放松,充分发挥自己的学识才干和职业专长,就一定能够把握机会,应对挑战、实现理想、体现价值,在平凡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不平凡的足迹。

同学们,今天你们将从这里起航,踏上现实社会这个大舞台。我希望你们,始终坚持脚踏实地,积极投身社会的实践和贡献。同学们是改革开放中成长的新一代,你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接受新鲜事物的意识和能力更强。但在同时,你们成长的普遍轨迹是“从家门到校门”,你们常年是“宿舍、食堂、教室、实验室”的周而复始,还缺乏国情社情民情的深入了解,更需要加强社会基层的实践锻炼。记得2006年8月,在你们“博士生合唱团”即将出征西北演出之际,我曾为团员们写下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题词,就是冀望你们既要读好学习科研的“有字之书”,更要读好社会实践的“无字之书”。同学们今天的毕业,将走向祖国需要的四面八方,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真正投身于现实社会的检验和贡献。我坚信,不受浮躁之气所惑、不被名利之心所困,虚心向人民学习、在实践中不断进取,就一定能够在社会大舞台上经受风雨历练,学以致用、多做贡献,向祖国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同学们,今天你们将从这里起航,大多数同学将会继续置身于科技创新的工作领域。我希望你们,始终弘扬科学精神,不断攀登科技高峰。科技创新中的建树,历来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淡泊名利、耐得寂寞、抵住诱惑,需要坚韧不拔、不畏失败、不言放弃;还需要有勇气提出质疑,想常人之不敢想,为常人之不敢为。科学史上,居里夫人把一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在实验室里以十年为计,才终于成功制取了宝贵的放射性镭;法拉第也用了以十年为计的无数次反复实验,才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和规律……。最近,中科院牵头组织取得了两项重大创新成果,一个是在基础研究领域,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了新的中微子振荡,另一个是在应用研究领域,成功实现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治疗性中药药品“地奥心血康胶囊”首次进入欧盟市场。这两项成果,都是经历了多年的艰苦攻关。同学们,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我坚信,只要拥有不懈的努力、强韧的探索、执着的追求,同学们在未来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就一定会比我们这一辈走得更好、走得更远,创造出更多的辉煌!

老师们、同学们,几十年来中国科学院一直是我国科技创新的“国家队”和“火车头”。当前我们正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前天,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刚刚闭幕,我们正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积极完成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科技强国的要求,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尽快走上创新驱动的轨道;我们正按照“创新2020”的总体部署,大力实施“民主办院、开放兴院、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全面履行“出成果出人才出思想”的发展目标,进一步促进科技与经济、科技与教育的紧密结合,努力在建设科技强国、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我们可以看到,中科院的明天会更加美好,你们的母校——中科院研究生院的明天,也一样会更加美好!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同学们,祖国光辉灿烂的未来,等待着你们去开拓;成功成才的奋斗,掌握在你们自己的手中!我相信,你们已经有了准备,朝着你们崇高的理想和追求,勇敢地扬帆起航!

同学们,母校永远祝福你们,并静候着你们成功的佳音!

谢谢大家。

6月26日至28日,研究生院2012年学生管理工作研讨会在西宁召开。来自各教育基地、培养单位及研究生院各院系的教育干部共142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研究生院学生处主办、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承办。

26日上午,研讨会在新时代大厦学术报告厅举行开幕式。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陈世龙副所长、研究生院副院长马石庄副院长分别致辞。马石庄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总结了十点经验。他强调,学生管理工作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一环,有着独特的复杂性、多样性。随着90后学生逐步步入研究生学习阶段,新培养对象给教育干部提出了新的挑战,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大家能进一步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将学生工作做到有序、有责、有法可依。会议由学生处处长谭红军主持。

在后续的研讨培训中,马石庄、学生处王岗、刘蓉晖分别就紧急事件处置、学生学籍管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问题进行专题交流。讲座基于实际问题,结合案例,提出了相关工作方法、共享了管理经验,明确了工作要求,有着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在主题研讨与交流中,与会代表分成五组,在召集人的组织下,围绕大会报告、教育部和研究生院制定的学生管理规定、学生管理等实际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讨与交流,分享管理经验。

参会教育干部一致认为,研究生院举办的学生管理工作研讨会非常及时、非常有必要。大家普遍反映:通过学习和交流研讨,统一了认识,明确了思路,交流了工作经验与方法,有利于以后工作效能的提升,感觉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