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月9日电(记者李斌、李亚杰、吴晶晶)2月9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全文发布。 4万多字的《规划纲要》,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奋斗 目标,对我国未来15年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是未来15年指导我国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新华视点”记者就此“连线”采访了一些权威人士,对《规划纲要》的亮点进行解读。 主线:自主创新成为国家战略 【规划“原声”】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 【现状解析】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在许多领域仍然缺乏核心竞争力。在汽车制造领域,真正的国产轿车仅占10%;在医药研发领域,97%的化学药品为仿制药,医疗器械设备大量依赖进口…… 【热线链接】徐冠华,科技部部长: 《规划纲要》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自主创新,并以此为主线贯通全篇。自主创新包括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自主创新从来不反对引进技术,但要反对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自主创新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对于我国未来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突破口: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规划“原声”】以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大幅度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 【现状解析】长期以来,我国的科技活动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企业被边缘化。而今天在国际上展现国家竞争实力的恰恰是企业,国际上有6万多家跨国企业,控制了世界技术转移的90%、投资的80%。 【热线链接】白先宏,百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曾在科技部工作过15年。过去,我们一直较重视研究院所,这些院所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成果转化难也困扰了我们20多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一些企业越来越有研发的愿望和实力,我们就是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支持下才研制出国家一类新药的。将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具有战略意义。 投入:将形成稳定增长机制 【规划“原声”】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均进入世界前5位。 【现状解析】2004年我国全社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历史最高水平,为19663亿元,占GDP123%。虽然我国科技研发投入强度已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但仍缺乏明确的科技投入战略,科技投入总量不足,投入规模没有形成稳定增长机制,投入结构不够合理。 【热线链接】贾康,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建设创新型国家,除了利用国际资源、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外,科技投入必须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应确立政府引导、社会投入的新方略,并在政府直接投入部分体现加大力度、适当超前、重点支持的方针。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下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在市场资源配置基础上应实现合理分工和协调配合。此外还应激励个人、非营利性机构、公益性社会团体增加科技投入,提高民间资本投资研发活动的回报率。 体制: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规划“原声”】到2020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现状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就,但仍存在若干阻碍创新的障碍,表现在宏观决策与管理体制不顺、调控不力;创新主体能力不强,特别是企业自身人才集聚和研发能力薄弱;创新环境和条件存在很多制约因素;人才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创新文化还不适应发展需要。 【热线链接】孔德涌,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理事长: 将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列入中长期规划,是我国首次系统地思考整个国家的创新活动,回答科技和经济结合的问题。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必须从体制改革、机制完善、能力建设、环境优化等方面采取一系列配套措施。如何引导?一个是靠政府有形的手,一个是靠市场无形的手,这两只手配合得最好的时候,也就是国家创新体系运作得最好的时候。 人才:造就世界级专家 【规划“原声”】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 【现状解析】目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达3200万人,研发人员总数达105万人,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但我国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和人才质量仍有待提升,特别是我国尚缺乏世界级的科学家。在158个国际一级科学组织及其所属的1566个主要二级组织中,我国参与领导层的科学家仅占总数的226%。 【热线链接】杨星科,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党委书记: 我国人才队伍基本素质有了很大提高,思想比较活跃,特别是40岁左右担纲的骨干人员视野比较开阔,但是科学大家很少,急需高水平技术人才。科技要跨越,人才必须跨越。要进一步优化氛围,鼓励创新。要人尽其才,杜绝人才浪费。有些科学家稍有成就就担任管理职务,过早离开了实验台,就是浪费。科研机构要使人才国际化,也要有国际化人才。 机遇:全球资源更多为我所用 【规划“原声”】必须充分利用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扩大多种形式的国际和地区科技合作与交流。 【现状解析】随着科技全球化加快,科技竞争日益成为国家间竞争的焦点。与此同时,全球化环境、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国际大科学工程的深入开展,有利于我国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学习先进科技成就,分享研究开发资源和管理经验。 【热线链接】高文,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更广泛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和竞争是大势所趋。过去在对外科技交流合作上,国家缺少导向性扶持政策,比较侧重于基础研究,在与经济发展关联较大的很多学科领域做得不够。要更深层次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一方面要侧重三五年之内可能投入应用的,对产业发展有巨大推动力的领域;另一方面要有超前意识,关注几十年之后国际科技发展的最前沿。 科普:首次“写”入规划 【规划“原声”】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 【现状解析】科技长远发展离不开国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加强科技自主创新不仅依赖社会的物质保障,也需要较高的国民科学素质基础和能够激发创新的文化环境。我国科技产出率不高、重大创新成果匮乏、原始性创新难以涌现的现状,除了受制于投入、条件和人才上的硬约束外,也缺乏创新文化的有效支撑。 【热线链接】王渝生,中国科技馆馆长: 这是国家首次把科学普及和创新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写入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应遵循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发展的方针。要鼓励保障公益性科普事业。要制定优惠政策,支持营利性的科普文化产业。 整合:国防科研将向民口开放 【规划“原声”】改革军民分离的科技管理体制,建立军民结合的新的科技管理体制。鼓励军口科研机构承担民用科技任务;国防研究开发工作向民口科研机构和企业开放。 【现状解析】目前我国军口和民口的研发体系相互割裂,技术研发一半以上重复。每年政府科技投入首先切成军口、民口两块,造成科技投入不足和资金使用浪费低效并存。而发达国家军民技术有85%的通用率,85%的专家直接或间接为国防服务。 【热线链接】胡军辉,华中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副院长: 世界上先进国家军事实力的强大也是充分利用了社会资源,过去我国在这方面比较封闭,军工体系完全靠自己的人才、技术,资源有限。军民科研体系更紧密结合,能使科技资源更有效配置,也有利于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资源来保障国防安全。(完)

新华网北京2月9日电(记者 俞铮 喻菲 李星)中国9日发布一项雄心勃勃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为尽快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勾画宏伟的路线图。 根据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到2020年,全社会科技研发经费年投入总量将超过9000亿元,投入水平位居 世界前列,企业将成为科技创新主体。 由2000多名顶尖科学家和科技政策专家历时一年多制定的这个纲要,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及加入世贸组织后的首个国家科技规划。 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时发布决定公布施行这一规划。 纲要确定,到201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将提高到2%;到202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25%以上。 2004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创纪录的123%,在发展中国家居首位。但是,世界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比重都在2%以上。 参与规划制定的财政部财政科技研究所所长贾康说,即使按712%的保守增长速度推算,到2020年中国GDP也将达到36万亿元,据此,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总投入将超过9000亿元。 纲要强调说,大力增加研发经费投入是为了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在今后15年使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纲要部署了11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以及68项优先主题,16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专项,8个重点技术领域的27项前沿技术,18个基础科学问题,4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它们涵盖能源、资源、农业、制造业领域,载人航天和探月、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等战略工程,生物、信息、制造等领域的前沿技术以及蛋白质、纳米等科学研究。 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些都是“迫切需要科技支撑的战略性问题和重大瓶颈问题以及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的重点领域”。 他说:“目前,中国还不是经济强国的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创新能力薄弱。” 这部45000字的纲要突出强调“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的目标。纲要提出,要推动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同时在财税政策和建立研发平台上给企业大力支持。 科技政策专家们设计了中国各类企业凭借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增强竞争力的实现路径,提出到2020年左右,以大量专业化中小企业为基础,在各产业中造就一批效益突出、创新业绩出众、成长迅速、实力强大的中国企业,并使其中佼佼者跻身世界500强,形成“航母级”企业。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根据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先后制定和实施了7个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取得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等为标志的一批重大科技成就,但是,科技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年初举行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说:“要推动中国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完)

【新闻网讯 杜翠花】春节前夕,物理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乔从丰教授、党总支书记刘渝珍教授、学生主管韩一琴、班主任郑庆荣、金彪、杨富中等老师与过年不能回家的同学座谈联欢,并给他们送去了新年的祝福和慰问礼品。 乔从丰教授首先亲切的问起大家为什么不回家,几位来自湖北四川的同学位表示回家不方便,来来回回折腾好长时间,还不如留在学校里学习方便。有的同学则是为了要学习英语考GRE。乔院长表示学校和院里都十分关心留校的同学,如果大家有什么困难,一定要及时提出来,学校就是同学们的家,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上的困难,可通过电话与各位领导老师及时联系。他同时也叮嘱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论外出还在宿舍里,同学间要相互关心照顾。 随后各位老师还与同学们交谈了学习、科研以及生活情况。还有几位同学非常关心下学期课程设置等问题,还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建议,其中一位同学还就凝聚态领域的某一问题与郑庆荣老师交谈起来,气氛非常温馨。 韩一琴老师还向大家介绍了学校为所有假期留校同学安排的各种活动,大年三十学校领导将和全体留校同学共进午餐,谈心问暖。随后的几天中都有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同学们感受到“在校如在家一样的温暖”,确保大家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当同学们从老师手中接过节日礼物时,十分感动,纷纷表示感谢,并祝福领导和老师们新年好,相约大年三十那天要去参加学校组织的“春节团拜会”活动。

大学的“慧眼”难容考试作弊的学生。新华社1月23日报道,武汉大学日前公示了对13名考试作弊的学生的处理决定,其中3人被开除学籍,4人被记过,两人被严重警告,4人被留校察看。与这种有所区分的处分不同的是,早些时候,中央民族大学7名学生因在考试中夹带纸条或将资料内容抄在课桌上面等而一律被开除学籍,并被要求在48小时内离校。一张纸条引发的错误,使学生为自己的前途付出巨大代价。中央民族大学“严惩不贷”的做法在社会上、在网络媒体上引起很大的争议。 是科学管理,还是简单粗暴? 一名叫“小山”的网友在博客上表达了心中的不安:“开除学生,毁掉的是他们的未来,还有他们整个家庭的幸福。”他将开除称为“绝对是所有教育方法中最坏的一种”。“这不是科学的管理,过于简单粗暴。”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周洪宇教授认为,从警告到开除学籍,是一个逐步严厉的过程,这一过程恰恰给了学生接受教育改正错误的机会。“处罚考试作弊,很有必要,它是维持正常教学秩序、保证教育公平的需要。但如果不加区分地对作弊学生一律开除,就过度了,也与教育的目标相违背”。“大学在社会的文明建设中起着很重要的表率作用,一举一动都被各界所注意,因此,采取处罚措施也应特别谨慎,要做到纠正歪风和教育学生有机结合。”周洪宇说,“作为强势的学校要防止过度使用权力”。 只要有考试,就会有作弊的可能,对考试作弊学生一律开除,“杀一儆百”,确能起到较大的震慑作用,但难以得到广大老师内心的认同。西南政法大学的张治中老师尽管不能接受学生的作弊行为,但他坦言:“如果抓到作弊学生,我不会送到学校去处理,毕竟是自己的学生,要保护,而不是把他的前途给毁了。”他认为,对考试作弊的学生,处分手段能达到“吓唬”的目的就够了,比如可以采取轻一点的处分,像记过或留校察看。 作弊者就该一棒子打死? 2005年3月29日,在经过了数十次易稿之后,重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简称《规定》)正式颁布。学生的权利在其中得到进一步的明确和保护。《规定》强调,对学生的处分要“程序正当、证据充足、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分恰当”。“给予学生的纪律处分,应当与学生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的性质和过错的严重程度相适应”。《规定》还对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的考试作弊行为作出了明确的限定: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 网友“豆豆”认为,中央民族大学对几位作弊学生的处理显然违背了《规定》的精神和具体条款。“夹带纸条、将资料内容抄在课桌上,能被视为'作弊行为严重’吗?”《规定》明确学生在对处分决定有异议时,可以提起申诉,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应当由学校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组成。1月11日,有媒体报道,中央民族大学驳回了被开除学生的申诉,维持原处分。有学生家长表示,将考虑通过法律程序保留孩子的学籍。 据媒体报道,在2005年1月12日,南京林业大学南方摄影学院大二的李燕(化名)夹带与考试有关的纸条进入考场被发现,该科考试成绩被计以零分,后被学校以违反考试纪律和校规为由,对她作出开除学籍、勒令退学的处分。李燕遂将学校告上法庭。5月26日,法院审理认为:李燕作弊的行为没有构成“情节严重”,学校作出开除学籍、勒令退学的处罚决定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并当庭作出判决,撤销南方摄影学院关于开除李燕学籍和勒令退学的处罚决定。 考试作弊,一经发现便开除学籍或勒令退学,这是许多高校由来已久的做法。但多年来,这一措施却很难赢得大范围的认同。原因就在于,它没有给犯错的学生以纠错的机会,这种“一棍子打死”的做法违背了教育的精神和目标。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系李江源教授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重点课题《社会转型时期的教育制度研究》中提出这样一种观点:“人们对教育制度的认同、遵从必须有起码的自觉性和自愿性,其条件是符合服从者的基本伦理价值,即在伦理价值上取得合法性。”他认为,人们选择某种教育制度作为教育的控制手段,绝不仅仅因为它的强制力,而更在于它所表达、传递、推行着能被认同的某种价值原则和要求。 “人是教育的中心、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一切教育制度都必须以人为本,这是教育制度应确立的基本伦理道德价值。”李江源认为。 作弊威胁到教育诚信和学术诚信 也有人为这种做法叫好。“学生作弊与小偷行窃在本质上是同一的,都是通过不正当手段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据为己有。”一名网友认为,严惩作弊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形成恪守诚信的社会道德风尚。 在一些大学的负责人看来,考试作弊已经威胁到了教育诚信和学术诚信,只有严厉惩罚了个别学生的这种不诚信行为,才能使更多的学生享受公正,这与以人为本的教育并不矛盾。但问题在于,一些大学似乎根本没有兴趣动用纪律处分中的“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而是直接对考试作弊者,不论程度轻重都是“开除学籍”。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新闻网讯】2006年1月23日上午,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在玉泉路园区办公楼二层第一会议室召开了党外人士2006新春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研究生院各民主党派、归侨、侨眷、台属和无党派代表人士约20人。党委书记邓勇也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新春座谈会由研究生院党委副书记杜澄主持,他首先代表研究生院和研究生院党委向各民主党派、归侨、侨眷、台属和无党派代表人士一年来在科研、教学、管理、支撑等岗位上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并祝大家新春愉快,身体健康。他说,根据中央和中科院党组的部署,2005年上半年,研究生院2000余名师生党员参加了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研究生院党委对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收集到的276条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的分析梳理和反思,按照“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从7个方面研究制定了33条整改措施,最近,在2005年底的一次党委会上,对这33条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又逐条进行了检查,确认按照规定时间基本完成了整改措施的落实。

    接着,与会人员结合研究生院的实际,围绕刚刚结束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提出的“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进行了热烈的发言,并对研究生院的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