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上午,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主办的金融高端论坛——改变世界的金融创新在中关村园区S201报告厅成功举办。来自北京多所高校的师生和金融业界人士30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赵红教授主持。
论坛邀请了国内金融界专家和权威人士与大家分享中国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的创新发展理念。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成思危、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谢平、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朱洪波、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分别在论坛上发表精彩演讲,分析金融时势、探讨金融创新。
成思危的演讲主题是“中国金融创新的方向”。成思危从“创新”的定义引出了“金融创新”,认为金融创新就是引入新事物而改善金融服务的创新。成思危指出,金融创新首先是产品创新,其次是技术创新。对于大量的金融衍生品是引起金融次贷危机的原因的说法,成思危并不赞同。产品创新本身改善服务是为了对冲风险,同时也为了更好的适应客户对收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不同的要求,“在使用过程里,确实出现一些问题,这个问题我认为主要不是应该归罪于这些金融工具,而是归罪于出售这些金融产品的人的道德风险。”成思危说。对于技术创新,成思危表示,我们处在互联网信息技术革命的时代,信息技术早晚要进入金融服务业、要进入人们的生活,所以对这种东西要仔细研究、认真观察,鼓励它的使用。成思危还谈到了监管和创新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成思危讲了四点:交易先于制度;监管和创新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监管要依法、讲理、适度、有效;改善监管本身就是加强监管的重要措施。
谢平的演讲主题是“互联网金融的基础理论要点”,从理论层面讲解了两类金融模式——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并比较了两类金融创新。谢平认为,互联网金融创新理论基础与传统金融不同,它使用“市场直接匹配”理论,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脱媒、去中介化,大大降低了金融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谢平还用“余额宝、京东白条、大众点评+食品卫生保险、打车软件”等经典案例来佐证了金融创新中的两个特点:金融民主化、金融普惠化。谢平指出,信息的数字化,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网络通讯的发展,百年一遇的颠覆性技术将会促成金融理论突破。最后,谢平用“融资工具箱”假说结束了演讲。“融资工具箱”是指在信息足够透明、交易成本足够低的情况下,一些资质比较好的企业的融资可以不通过股票市场或债券市场等,直接在众筹融资平台、甚至自己的网站上进行,而且各种筹资方式一体化;企业根据自己需要,动态发行股票、债券或混合型资本工具,供投资者选择;投资者可以实时获取自己组合的头寸、市值、分红、到期等信息,相互之间还能进行证券的转让和交易。
朱洪波的演讲主题是“中国金融创新的时代背景和趋势展望”。演讲中,朱洪波沿着历史的脉络回顾总结了西方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历程和基本特征,分析了中国的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方面面临的问题以及我国当前金融创新的特征,并就中国金融创新的未来趋势发表了个人见解,将其总结为五化——金融生活化、服务平台化、产品综合化、渠道智能化、银行数字化。朱洪波指出,变革是当前的一个主题,我们生长在一个各方面都在急剧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开放的时代,金融创新是摆在银行业面前的一个重大的机遇,也是个挑战,只有准确把握金融创新的内在规律、逻辑和发展的脉络,充分借鉴历史智慧,客观冷静地分析当下创新驱动的时代背景、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才能够更好地保持金融业在未来改革发展中更好的发展势头,真正能够发挥银行业的作用。
林采宜的演讲主题是“中国理财市场现状”。林采宜说,自从互联网平台出来以后,金融已不再是金融机构的特权,从2013年中国整个理财市场的数据来看,40万亿的市场规模,银行理财只占了25%,信托理财占了27%,规模已经超过银行,互联网理财虽然只占0.25%,但发展得非常快。在大量的图表和数据的基础上,林采宜逐一分析了银行理财市场、信托理财市场、保险理财市场、基金理财市场、券商理财市场、以及互联网理财市场,最后指出,2014年,居民存款理财化趋势将继续,货币基金、银行理财产品和保险类投资产品将继续呈快速增长之势。
本次论坛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主办的金融高端系列论坛的第一期。多年来,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结合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在数理金融、金融工程、金融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师资力量,为中国金融业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金融专业知识和优秀综合素质的高水平金融人才。相信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必将为更多的人搭建起一个互动交流平台,共同推动国内金融创新的发展。
7月9日上午,中共中国科学院党校第十八期科技管理骨干进修班毕业典礼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科院党组副书记、中科院党校校长方新出席典礼并作重要报告,同时为优秀学员和全体学员分别颁发优秀学员证书和毕业证书。原中科院党校副校长苗建明受邀出席典礼。毕业典礼由国科大副校长、中科院党校副校长董军社主持。
方新校长在讲话中总结了本期骨干班的五个特点:一是班委作用突出,学习风气浓厚;二是大家的政治素养普遍得到提高;三是联系工作实际,特色单元课程办出了特色;四是教学计划设计上进一步创新;五是教学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
方新校长对即将返回工作岗位的全体学员提出四点希望:一是希望大家继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二是希望大家继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三是希望大家把党性修养作为终身的必修课;四是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她特别强调指出,当前中科院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各位学员要把党校好的学习习惯和理论带回去,把好的学习方法带回去,把好的学习风气带回去,密切联系本所群众,为研究所的改革和发展凝神聚气,为贯彻实施“率先行动计划”作出贡献。
党校第十八期科技管理骨干班班长和学习小组代表分别做了学习总结汇报。大家谈到,通过党校学习,不但提升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拓展了世界眼光、提升了战略思维、加强了党性锻炼,还交流了工作经验,了解到兄弟院所的发展状况,对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也有了新的认识,收获很大,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牢记党校的期望,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党校的学习成果。为科学院的发展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进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党校第十八期科技管理骨干进修班41名学员、中科院人事局高级业务主管(四级职员)张洁、院党校办公室主任霍国庆、副主任颜雪红和办公室工作人员参加了毕业典礼。
应苏州市吴江区组织部、人社局邀请,我校副校长董军社一行五人于7月11、12日访问吴江并参加了2014吴江国际精英创新创业洽谈会。中共吴江区委书记梁一波、区长沈国芳以及苏州市有关部门领导对访问团进行了热情友好接待,校地双方就项目合作事宜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洽谈会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数百名创业创新精英携带创业项目参加。在太湖新城专场洽谈会上,我校科技管理学院与人才金港集团举行了合作项目签约仪式,科技管理学院院长霍国庆教授与人才金港集团王群董事长代表双方在战略合作协议书上签字。会议期间,霍国庆院长还接受了多家媒体的集中采访。
洽谈会结束后,董副校长一行走访了太湖新城科技园区,与园区领导就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高端培训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同时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实地考察当地的产业发展现状,了解企业和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我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常宏武、培训中心主任助理刘国甫等陪同出行。
为拓展两岸金融信息产业学术交流,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管理学院14日在台北举办“台湾校友分会成立大会”。国科大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纪昌表示,两岸教育交流日益频繁,盼台湾校友分会能成为两岸学术与产业发展交流与平台;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除赞扬国科大是大陆“院士摇篮”外,更希望国科大扮演两岸学术交流“领头羊”。
国科大台湾校友分会成立大会昨晚在太仓久和饭店登场。除林中森外,行政院顾问管明正、国民党中常委青工会总会长曾文培、财团法人旺台两岸互信基金会副董事长刘洪福、证交所协理杨世杰、金融信息协会理事长刘国安等受邀出席。
董纪昌指出,为让该校研究生,了解国际股市金融商品产业发展趋势,获取丰富实务经验,过往他曾多次率研究生来台观摩台湾证交所、走访台湾金融信息产商“三竹信息”,并与相关产学界讨论人才培育交流与学术合作计划。
董纪昌称,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未来两岸有很大合作空间,双方可互补优势、争取全球商机。此次成立台湾校友会就是希望建构两岸学术与产业发展的合作桥梁,促进双方在信息科技应用交流。
林中森致词时则说,国科大一向是大陆人才培育重镇,堪称大陆“院士的摇篮”,随着两岸教育学历相互开放采认,更吸引不少台湾学生及企业家前往就读;希望未来国科大能成两岸学术交流“领头羊”。
受邀担任台湾校友会荣誉副会长的三竹信息总经理邱宏哲强调,两岸企业都面临产业升级的挑战,唯有人才才能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期望能藉由台湾校友会成立,提升台湾金融信息竞争力。
国科大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1978年由大陆国务院批准成立,培养出大陆第一个理学博士、第一个工学博士、第一个女博士;2012年正式更名“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杂志2014年(第6卷)第2期“工程技术哲学国际新观察”专栏,首发米切姆、伊德、布瑞、马奎斯、温纳、芬伯格、加西亚、杰罗尼莫等八位国际著名工程技术哲学家的七篇论文。
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反思当代技术的发展,追问21世纪工程技术哲学面临的根本性问题;贡献了各自对当代工程技术的新思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工程技术哲学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李伯聪教授、王大洲教授撰写了专栏主持人语,其中,对于“技术哲学的工程转向”五个方面的概括精炼,具有建设性。
专栏文章标题新颖,观点鲜明,视角独到,颇有新意。这些国际著名哲学家愿意将其最新成果在我校刊物集中发表,表明我校专业学术研究及学术刊物有了日益扩大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