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分院以“冬衣暖人心”为主题,号召全院向湖北省灾区开展捐赠活动。武汉物数所研究生积极响应号召,在研究生党支部和研究生会的积极带动和组织下,踊跃参加此次献爱心活动。   研究生们说:“党和国家培养了我们、关爱我们,在需要的时候我们也应义不容次辞地回报社会。自己的能力虽然有限,但是给灾区人民尽一点微薄之力是我们的义务,捐款不在于多少,重在参与。”帮助灾民们度过寒冬,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义务和责任。同学们没有更多的豪言壮语,只是用具体的行动见证他们朴素的感情。到捐赠截止日,武汉物数所共有百余名研究生向灾区人民献出爱心,捐款总额近一千五百元。   扶贫帮困是武汉物数所创新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所研究生曾多次在类似的活动中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青年的风貌,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武汉物数所供稿)

  12月19日,由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导师、大连理工大学新闻中心主任、大连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郭金明教授主讲的题为“个人形象设计”的讲座在大连化物所研究生教育大厦电教室举行。本场讲座是大连化物所研究生党支部和人事教育处主办的素质教育系列讲座之一,大连化物所部分研究生和职工听取了报告。   郭金明教授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形体示范教学方法,从“个人形象的概念”、“塑造个人形象的原因和目的”、“构成个人形象的要素”、“个人形象设计要遵循的原则”、“形体姿势的礼仪要求”等方面向大家一一做了讲解,与会的同学和职工在愉悦的氛围中,得到了启发和收获。 (大连化物所供稿)

  近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生物系和化学系联手推出的2003年学术年会在北京市丰台区隆重举行。生物系和化学系全体教职员工以及院本部研究生近50人参加了本次学术活动,中科院生物局和研究生院的多位领导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年会并作了大会发言。本次学术年会为期两天,目的是增进两系师生的相互了解,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学科融合,共同开拓创新,迎来各自的飞跃发展。   会议由生物系田维熙教授和化学系胡中波教授共同主持。首先,研究生院赵震声副院长从十一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研究生院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他号召大家同心协力,为建设一流研究生院而努力奋斗。接下来,胡中波教授介绍了化学系申请科学院重点实验室的工作;柴团耀教授介绍了其本人领导的抗重金属植物分子生物学课题研究进展;化学系黄明宝主任为大家作了关于“小分子电子激发态和分子阴离子的理论研究”的报告;生物系王艳芬主任作了关于“草原生态学与全球变化”的报告;田维熙教授作了题为“机会与价值——脂肪酸合酶研究分析”的报告;田老师强调,要加强合作与交流,包括国际与国内多方面的。这也正是本次年会的主旨。最后在两系师生热烈的掌声中,学术年会的大会报告部分圆满结束。   稍事休息之后,生物系与化学系分为两个会场,继续进行各种专题的学术报告。当天下午生物系关于植物分子生物学专题的报告一直持续到晚七点,其间中科院生物局代表对本次学术年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希望生物系与生物局多加强交流。第二天上午,大家马不停蹄,完成了全球变化生物学专题、酶学专题和中药化学专题等几个方面的学术交流。   本次学术年会是生物系与化学系继共同举办教学研讨会之后的再度联手,进一步加深了两系师生之间的认识,为今后两系深层次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次年会,不仅使参会人员在学术上开阔了眼界,学到了新的东西,而且每一位成员都上台作了报告,在演说等能力上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今后,生物系与化学系还将继续举行这类具有多重意义的活动,以促进两系师生的全面发展。 (生物系 吴亮其供稿)

  12月21日,在沈阳自动化所人事教育处的支持下,沈阳自动化所研究生会与刘宁钢琴学校成功组办了一次“青春联谊会”。   会上,年轻漂亮的女钢琴教师们,用清雅的歌声欢迎远道而来的朋友们,琴键上飘动的纤纤玉指为同学们送上阵阵美妙的钢琴声。沈阳自动化所的才子帅哥,也各显神通,时而诗歌朗诵,时而引吭高歌,偶尔还给才女们来道智力题。整个晚会充满了欢愉、浪漫、温馨的气氛。 (沈阳自动化所研究生会 冯子龙供稿)

  12月18日下午,应物理系邀请,物理所赵忠贤院士在中关村教学园区作题为“关于低温与超导的研究”的报告,这是物理学进展系列讲座之一。赵忠贤院士一直从事低温物理与超导电性研究。他从1976年开始高温超导体的研究,1983年开始研究氧化物超导体BPB系统及重费米子超导性,1986年底在Ba-La-Cu-O系统研究中注意到杂质的影响,1987年他领导的小组独立发现了液氮温度超导体,并首先向世界上公布了其化学成份Ba-Y-Cu-O,此项研究成果推动了很多国家的超导研究。赵院士是国内外著名的超导专家,他亲自来作超导方面的报告,对于同学们来说将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   赵院士从超导发展史上很重要的10大发现开始讲起:昂尼斯发现超导电性、迈斯纳效应、同位素效应、G-L超导唯象理论、电子对、BCS超导微观理论、超导量子磁通理论、超导隧道效应、单电子隧道效应、铜氧化物超导电性的发现等等。赵院士不仅介绍了这些发现的重要意义,而且还做了一些简单的点评,教育同学们做科研要有献身精神和创新精神。随后,赵院士介绍了由他领导的工作小组的主要工作。赵院士的研究小组采用移行溶剂浮区法制备出了LSCO欠掺区系列优质较大尺寸单晶,在此基础上,他们与何北衡教授合作,通过直流磁测量观察到该体系的超导相行为在特定的空穴浓度x=1/16和x=1/9附近表现出反常,表明在这些“魔数”载流子浓度,体系倾向于分别形成不同TC的超导相。在另一项与Stanford大学的沈志勋教授和周兴江博士的合作研究中,采用高分辨ARPES在La2-xSrxCuO4(x=1/16)晶体上清晰地观察到电子动力学行为在70meV处开始变化。这一能量标度确定了节点方向低能电子费密速度VF的不变性和高能电子速度对载流子掺杂浓度的依赖性,这作为几种超导晶体系列统一的实验结果的一个重要部分已在Nature以简讯发表[见Nature423,(2003)398.]。在整个报告中,赵院士的语言风趣、例子生动,博得了学子们的阵阵掌声。   赵忠贤院士,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技术物理系。1964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从事低温与超导方面的研究工作。1974-1975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进修。1984年-1986年初在美国艾姆斯实验室等作访问学者。1986年获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1988年获首届陈嘉庚物质科学奖。1988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别奖。199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92年获首届王丹萍科学奖。1997年获何粱何利科技进步奖。赵忠贤院士是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陶瓷科学院院士、亚太地区物理学会协会理事、中国高等技术中心特别成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物理系 周玉琴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