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作者:1
-
分类:要闻速递-old
-
-
点击数:1394
12月18日下午,应物理系邀请,物理所赵忠贤院士在中关村教学园区作题为“关于低温与超导的研究”的报告,这是物理学进展系列讲座之一。赵忠贤院士一直从事低温物理与超导电性研究。他从1976年开始高温超导体的研究,1983年开始研究氧化物超导体BPB系统及重费米子超导性,1986年底在Ba-La-Cu-O系统研究中注意到杂质的影响,1987年他领导的小组独立发现了液氮温度超导体,并首先向世界上公布了其化学成份Ba-Y-Cu-O,此项研究成果推动了很多国家的超导研究。赵院士是国内外著名的超导专家,他亲自来作超导方面的报告,对于同学们来说将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
赵院士从超导发展史上很重要的10大发现开始讲起:昂尼斯发现超导电性、迈斯纳效应、同位素效应、G-L超导唯象理论、电子对、BCS超导微观理论、超导量子磁通理论、超导隧道效应、单电子隧道效应、铜氧化物超导电性的发现等等。赵院士不仅介绍了这些发现的重要意义,而且还做了一些简单的点评,教育同学们做科研要有献身精神和创新精神。随后,赵院士介绍了由他领导的工作小组的主要工作。赵院士的研究小组采用移行溶剂浮区法制备出了LSCO欠掺区系列优质较大尺寸单晶,在此基础上,他们与何北衡教授合作,通过直流磁测量观察到该体系的超导相行为在特定的空穴浓度x=1/16和x=1/9附近表现出反常,表明在这些“魔数”载流子浓度,体系倾向于分别形成不同TC的超导相。在另一项与Stanford大学的沈志勋教授和周兴江博士的合作研究中,采用高分辨ARPES在La2-xSrxCuO4(x=1/16)晶体上清晰地观察到电子动力学行为在70meV处开始变化。这一能量标度确定了节点方向低能电子费密速度VF的不变性和高能电子速度对载流子掺杂浓度的依赖性,这作为几种超导晶体系列统一的实验结果的一个重要部分已在Nature以简讯发表[见Nature423,(2003)398.]。在整个报告中,赵院士的语言风趣、例子生动,博得了学子们的阵阵掌声。
赵忠贤院士,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技术物理系。1964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从事低温与超导方面的研究工作。1974-1975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进修。1984年-1986年初在美国艾姆斯实验室等作访问学者。1986年获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1988年获首届陈嘉庚物质科学奖。1988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别奖。199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92年获首届王丹萍科学奖。1997年获何粱何利科技进步奖。赵忠贤院士是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陶瓷科学院院士、亚太地区物理学会协会理事、中国高等技术中心特别成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物理系 周玉琴供稿)
阅读更多: 物理学进展系列讲座之八:关于低温与超导的研究 (2003-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