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2月10日,中国科学院创新案例系列讲座成功举办了首场讲座。此次讲座是在北京通过中科院视频会议系统与上海、武汉、广州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四地实现实时直播与交互,受到了北京和京外广大师生的好评。   此次讲座的成功举办,是在中科院办公厅、京区党委、院网络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在科大与各分院老师的积极配合下,以及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取得的。通过中科院视频会议系统与上海、武汉、广州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四地实现实时直播与交互,在技术条件上需要会场视音频设备、视频会议系统与网络的保障,在技术操作与处理上要实现实时直播与交互的适时、流畅、动感的效果,在组织上需要所有相关单位与部门的密切协作,远程教育中心在接到这一崭新的任务后,进行了多次认真的分析和讨论,在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压力大的情况下,按照讲座程序作了脚本的多次修改,特别是在院网络中心、科大、武汉、广州、上海等地的技术人员的积极配合下,于12月5日、7日、9日连续三天,在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黄钧院长的亲自带领下,加班加点,进行了设备调试和各个环节的演习,针对具体细节,甚至具体镜头的取景选择与协调配合,进行了一次次的演习与彩排,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京区党委书记项国英、副书记孙建国、办公厅主任丁二友的亲自指导与关怀;同时,也得到了研究生院副院长孙勤等领导的亲自指导。在讲座正式举办的当天,远程学院的员工在主会场架设了三台摄像机,三台电视机,以确保远程讲座的效果,并利用网上交互系统实现了主会场到分会场的数据传输,使分会场如临其境,确保了分会场收听讲座的效果。得到了实时收看单位的好评。   通过这次活动,远程教育中心的员工们不仅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而且通过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迎接新的挑战,为研究生院和科学院的远程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供稿)

  12月10日,遥感所部分师生参加了在研究生院中关村教学园区举行的“中国科学院创新案例系列讲座”首讲报告会。   报告会上,吴文俊院士以“探索与实践——我的科学研究历程”为题,讲述了自己不断思索取得重大科学发现的历程;李振声院士以“科研工作中的前瞻性和创新”为题,以其国家战略需求进行科技攻关的经历为例,讲述了如何在科研工作中保持前瞻性和创新性。老一辈科学家献身祖国的科研事业,对科学孜孜不断的追求精神不仅使大家深受鼓舞;同时,他们在生动形象的实例中阐述的具体的科研思路和方法,为新一辈科学工作者的学习工作指明了方向。   会后,参会的同学和老师都感到收获很大,并表示要积极向所内其他师生宣传推荐,让更多的师生从中受益,推进遥感所的创新文化建设。 (遥感所 阮伟利供稿)

  旧的一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在向我们招手。在这辞旧迎新的喜悦日子里,化学系筹办的2004元旦文艺联欢晚会即将展现在全院师生面前。近日,记者深入到晚会筹备一线,与参演同学多方交流,切身感受到了整个晚会筹备过程的热闹、喜庆氛围。 领导重视   晚会之所以能够圆满地朝着既定目标前进,与化学系领导的高度重视密不可分。早在国庆过后不久,系里有关领导就举办2004元旦文艺联欢晚会做出了专门安排和部署。化学系副主任李燕老师专门负责此事。她多次召开由化学系研究生会各部门以及各班班委参加的会议。要求大家一定要从思想上重视该项工作,要将该项工作当作今年全系学生工作的重头戏来抓,务必将本台晚会办的出色,办的出采。   化学系主任黄明宝老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抽出时间关心晚会的筹备工作。黄老师对本次晚会的举办给予了大力支持,并寄予厚望。 踊跃参与   在化学系有关领导对系2004元旦文艺联欢晚会给予支持和关注的同时,全系学生更是踊跃参与,以实际行动向晚会的成功举办做贡献。   全系7个班的同学从各自班级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筹划各自要表演的拿手节目。在系研究生会文艺部下发通知后,各班即形成了由班长总负责,文体委员具体负责的有效体系。他们认真摸底,多方动员,激发广大同学的积极性、参与性。在做了大量的先期工作后,一大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节目被选送上来。   405班参演的健美操、歌曲联唱、方言诗朗诵等节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404班选送的舞蹈类节目精彩纷呈……,正如化学系研究生会主席刘岩岩同学所说“因为有了各位同学的积极参与,本次晚会的筹备才如此成功”。 辛勤排练   为了将本次晚会办的让全院师生满意和认可,化学系2004元旦文艺联欢晚会参演同学认真、刻苦、辛勤、负责地排练节目。由于本次晚会节目门类多,数量大,无形中对节目的质量提出了严格要求。   许多同学课程负担繁重,为了将节目排好、练好,很多同学往往是一下课,顾不上吃饭和休息,就往排练场赶。在排练现场,一个动作往往会练上10遍、20遍,甚至更多,单调重复不说,让人倍感难受。但是全体参演同学无怨无悔,不叫一声苦,不喊一声累,将自己为晚会成功举办的心意凝结在滚落的汗水中。   在现场,记者看到,好多同学的嗓子哑了,手碰破了,腰扭伤了,却没有一个离开排练场。往往只是简单包扎,就继续排练。记者不禁为这种精神所折服。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如此优秀的参演同学的辛勤付出,化学系必将为全院师生奉献一台高水平、高质量的文艺联欢晚会。 (研究生记者团 熊志建供稿)

  凝聚态物理学是研究凝聚态物质的微观结构、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运动规律及其物质性质与应用的科学。它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从宏观、介观到微观;物质维数从三维到低维和分数维;结构从周期到非周期和准周期,完整到不完整和近完整;外界环境从常规条件到极端条件和多种极端条件交叉作用,等等。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凝聚态物理学已形成了比固体物理学更深刻更普遍的理论体系,成为物理学中最重要、最丰富和最活跃的分支学科,在半导体、磁学、超导体等许多学科领域中的重大成就已在目前高新技术领域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是新材料、新器件和新工艺发展的重要基础。   为了使同学们对凝聚态物理学前沿问题有所了解,12月11日物理系邀请了理论物理研究所于渌院士在中关村教学园区作题为“凝聚态物理和有关学科的若干前沿问题”的报告,这是物理学进展系列讲座之一。同学们很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早早地来到了教室,安静地等待着讲座的开始。   于渌院士介绍了低温下的新奇状态、对称破缺、重正化群、Kondo效应、量子相变、自旋玻璃、计算理论和生物网络等内容,着重说明了凝聚态物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于渌院士引用两次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著名理论物理学家John Bardeen的一个比喻,生动地描述了凝聚态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好比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有些枝干会成熟、干枯,但会不断地冒出新芽,长出新枝,开花结果。在报告中,于渌院士还穿插讲了几个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包括20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于渌院士的报告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于渌院士,1961年毕业于前苏联国立哈尔科夫大学理论物理专业。现任中国科学院交叉学科理论研究中心主任,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90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长期担任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凝聚态物理部主任,在国际凝聚态物理学界享有盛誉。他从理论上预言含顺磁杂质超导体中存在束缚态,开拓了磁性杂质对超导体影响的系列理论与实验研究。参与倡导闭路格林函数研究,给出了描述平衡与非平衡统计物理的统一理论框架。提出导电高分子准一维系统中孤子型元激发应满足的拓扑性边界条件。与他人合作,用骨架图展开方法计算了连续相变临界指数,准到小参量ε的3阶;发展黄昆的晶格驰豫理论,研究了准一维导体中局域性元激发的动力学和物理效应;用自洽方法研究了空穴在反铁磁背景上的运动;研究并预言电阻在转变温度附近有极大值;用规范场理论研究了高温超导体的理论。 (物理系 周玉琴供稿)

  为了落实党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促进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我国少数民族科技人才的培养,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民委于2003年12月20日共同签署了《关于共建国家民委所属院校的合作协议》。作为中国科学院所属的研究生院,在深刻学习领会协议精神后,即投入落实该协议的工作当中。   自全年签署协议后,我院多次召开会议,讨论贯彻落实协议的各项内容。通过采用学术交流、合作研究、学者访问等形式,充分发挥了广大科技人员,尤其是一大批中老年知识分子在学术及科研领域的优势,从而使该项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为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贡献了我们的力量。   为了进一步落实该协议,研究生院在与国家民委教育司协商后,于2003年11月10日,在中央民族大学举行了由中国科学院人事教育局、国家民委教育司、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及中央民族大学四方参加的专项座谈会,为协议的最终落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为具体落实该协议的主要单位之一,研究生院与中央民族大学在培训青年教师、课程共享、提供招生优惠政策以及加强相互间在校园文化、人文素质、学科支援、学生会联谊等的校际合作方面都做出了突出成绩,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研究生生记者团 熊志建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