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一这一年】研究生学习偶感——“破茧”的美丽

  • 张苗苗 (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创建于 2012-07-02
  • 656

偶然看到院里的征稿启事,又联想到自己将近一年的研究生学习,不禁想对这段时间的学习体会作个总结并与老师、同学分享。尽管从大学本科过渡到研究生阶段,并不像从高中挤过高考独木桥过渡到大学那样来个180度大转弯,但是反复思忖后还是觉得用“破茧”来形容这一转折过程是比较合适的,正如“作茧自缚”的蚕蛹经过长期艰辛的历练才得以变化为美丽的蝴蝶一样,我也在自己编织的茧中一直坚持努力着,只为冲破束缚发展进步的磕磕绊绊,以崭新美丽的姿态面对不久的科研生活。

 

其实,把研究生学习比作蚕蛹吐丝结的茧并不是我的杜撰,而是研究生院遇到的第一位专业老师的见解。现在他的原话我已经记得不太清楚了,但基本意思是说:在大学本科毕业后放弃找到一份收入适当甚至颇丰的简单技术工作的机会,而宁愿转入费心费脑的科研领域做学问研究,就注定要为自己的抉择继续付出更多的努力,假如你想在某一领域有所突破和创新。

 

如今想来他的比喻还是很精辟的。我的本科专业是测绘工程,研究生方向更多的偏向地球物理,这样就有许许多多的基础知识要补充学习。在这一点上导师给了自己很多指导帮助,提示自己该从哪方面着手,哪方面努力。

 

尽管如此,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底子薄、基础差仍是摆在自己面前的不争事实。曾记得开学前两周几乎每门课程整堂课都是在听天书,相比于大学“融会贯通”的学习状态,心情低落到了极点;再加上专业学位课两门不及格就得退学的明文规定,甚至一度有过休学的念头。不仅如此,各科老师推荐的专业参考书很多,而其中不乏厚厚的英文著作,一边尝试着理解字面意思一边又力求领悟专业内涵,这是大学本科阶段从未有过的经历。

 

“简单的事你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你用心做,你就是赢家。只要你按时到达目的地,很少有人在乎你开的是奔驰还是手扶拖拉机。”这是研究生复试之后一位自己非常尊敬的老师给予我的勉励,至今一直把它当作研究生学习的座右铭。其实,大部分同学大学本科所学的知识跟研究生阶段要学的有很大的跨度,这不仅仅是自己面临的难题。

 

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自己慢慢地摆正了心态,对于不懂的问题按主次轻重分配好,然后课下尽最大努力去寻求解答。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当然有很多,特别是在这样一个网络资源如此丰富而又可以尽收眼底的时代,但“不耻上问”让自己受益匪浅。比如,选修的“震源理论基础”课的陈运泰老师,虽然已是学术上有很深造诣的“大家”和“院士”,但每次向他请教问题的时候,总会和蔼耐心地从基础易懂的例子开始然后一步一步给出解释证明,这不仅解除了自己的困惑,拓展了知识面,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对该学科深入学习研究的兴趣。

 

读研之前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自己将来的研究方向,“兴趣”即使有也是非常感性的;只有在所涉足的领域不断匍匐前行、与困难磨合的人,才会逐渐找准自己的进取方向,慢慢培养起浓厚的兴趣,并最终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

 

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这样形容人生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对于研究学习的过程,何尝不是如此呢?从茫然不知所措,到废寝忘食地努力,再到柳暗花明的惊喜,我们收获的不只是实实在在的知识,更是脱茧而出的心路历程,慰藉心灵的成熟硕果。

 

我总乐于把人生的每个阶段想象为一座起伏的山脉,要想知道自己的山顶终点高程还得从山底开始连续不断地丈量高差,尽管有时貌似跌落了,但终究我们还是在向上前行的。

 

【本文获“研一这一年”主题征文优秀】

 

责任编辑:张苗苗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