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透的苹果砸在牛顿的头上;小磁针在导线通电时的跳动被奥斯特注意到;多普勒留心到汽笛声由近至远频率的变化……是机遇与巧合为他们打开一扇新世界的门,更是他们对科学的热爱与专注,让他们推动了时代的进步。而如今,是机遇与巧合让我们汇聚于此,更是热爱与追求让我们踏进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大门。
7月26日上午,国科大2015年中学生科学夏令营开营仪式。刚踏入中国科学院学术会堂的大门,我们便感到了触动与震撼。米黄色的大理石柱敞起了穹顶,裹上的便是一层科学的庄严与肃穆。在国科大的宣传片中、在校长和蔼的微笑中、在副校长对国科大办学理念的详细介绍中,我们无不体会到国科大的魅力,无不燃起了对科学技术的展望与向往。
这份心,这份情,也许酝酿已久,在学校的科技节活动里,在研究性学习与课题研究中,常常被触动着,但只有这里,在学术会堂之中,才被真正的点燃了。这是一份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真理的渴求的薪火相传。也许,我们中将有人以自己的激情、活力、奉献与青春为燃料,让这火熊熊燃烧起来,并不断传承下去;也许有人走上了另一条路,却始终怀抱着这“博学笃志,格物明德”的精神与作风,在另一个行业创造辉煌。不论未来如何,这如今只是一个开始,我们的科学之心尚青,我们对未来的希望已经萌芽!
不久之前,纳米技术于我们而言,更多的是遥不可及的高大上的尖端科技。而今天,我们却能隔着一层玻璃窗,如同第一次隔着小孔偷窥这大千世界。纳米:十的负九次方,这么一个有爱的数字,也是寄托了无数科研人员爱的数字。隧道扫描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核磁共振仪等,这些起初在我们看来高深莫测,只能惊讶感叹的精密仪器,在老师的讲解下,逐渐激发了我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哇,好厉害的样子!”到“请问这是怎么工作的?”我们不断发问,老师不断解答,我们的认识也不断由“见过”到“了解”。
有时遇到不能明白的问题,我们才发现如今自己的知识储备是如此的有限,我们渴望了解更多,希望洞悉最深的奥义。只是洞中之窥,似乎便感受到了世界之大,学问之深。我们贪婪地学习着,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站在实验室中,窥探洞中微观的纳米世界,却看到伟大的广阔世界。不论未来如何,我们的科学之心尚青,我们的眼仍在四处顾盼,不断学习。
为什么说历史伟大?短短的几段文字,不仅让我们看到过去,观察现在,也预测未来。而院史馆以区区七百平米,记录了中国科学院的成长。行走于其间,聆听着讲解员的讲解,阅读着管壁上的图文资料,隔着玻璃感受文物材料传达的过去的温度。在这里,我们见证了名垂青史的学术巨匠,也看到无处再寻的无名科学家;感受了风雨飘泊的波折艰辛,也体会了新时代的发展愿景。它们被记录在视频中,封存在图像里,记忆在文物中,更被镌刻在一个个技术突破,一篇篇学术论文上。他们为科学奉献了一生,放弃了正常人的生活,选择了孤独与隐忍,甚至最后连名字都未能留下,只剩下照片中模糊的身影。但科学以另一种方式记住了他们,在科学技术创新发展时,时代进步,学术资料中,他们以另一种方式永存。他们令人敬佩,令这个时代尊敬。在他们的奠基石上,无论未来如何,我们的科学之心尚青,我们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默然而满怀崇敬地继续攀登。
学术会堂前,传闻中砸中牛顿的苹果树,在仲夏之风中,也已结出青绿的果子。我们的科学之心便如那青涩的果实,尚青,却有着结成成熟果实的志向。继承先人的志向,我们仍需不断生长。
苹果树下已没了读书的人,砸中牛顿的苹果无法再砸在谁的头上。但,它砸在了这片大地上,激起的又是怎样的震撼与思潮?